当然,你要说让钱本伟现在辞职不干,他肯定不乐意的。
只能说他现在是痛并快乐着。
当然,从小侯科技公司里调人去帮他,他也是真心的,并且还向赵小侯打了报告。
赵小侯对此倒不在意。
只要不影响小侯科技公司的正常运转,他愿意调谁都可以,当然也要基于自愿原则。
人家不愿意,你还非要调人家走,那就不行了。
钱本伟最终将小侯科技公司的副总裁兼人事部总监苗小冥和财务部总监姜玉琼给调到太空电梯公司就职。
这两个都是小侯科技公司的元老了。
这里所谓的元老就是赵小侯在青花大学创建小侯科技公司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加入公司的学生。
苗小冥乃是青花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生。
入职时就担任了公司人事部副总监。
之后担任人事部总监,再之后又兼任副总裁。
而姜玉琼最初是入职总裁办的妹子,青花大学数学系的学生。
之后逐步走到了财务部总监的位置上。
反正吧,这两人到了太空电梯公司都是直接担任副总裁。
只不过苗小冥是主管人事方面的副总裁,而姜玉琼则是主管财务方面的副总裁。
有了这两人辅助,钱本伟就可以将太空电梯公司的人事和财权抓在手里,不至于出现什么大问题。
当然,他准备等两人在太空电梯公司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兼任太空探索公司的副总裁。
这样的话,他也会轻松很多的。
赵小侯用了一个月时间,造出一堆机械臂,但最后只保留了两条精度最高的机械臂。
但他并不满足,之后又花了一个月时间,再度重复了之前的步骤。
造出大量的3d打印机械臂,然后不断淘汰。
最终,他手里保留了四条精度最高的机械臂。
但他还是将精度较差的3条机械臂给销毁了,只留下了一条。
而这条机械臂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进行了高强度的3d打印工作,打印出了一套纳米机器人制造设备,也被赵小侯命名为微观宇宙2.0版本。
这微观宇宙2.0版本在打印出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开机自检等等多项工作,并顺利生产出10个试管的钛基纳米机器人。
在赵小侯看来,就目前而言,钛基纳米机器人不管是稳定性上,还是其它方面都要超过铬基,银基等等类型的纳米机器人。
并且钛基纳米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大幅低于银基纳米机器人。
当然,钛基纳米机器人的生产成本比铬基纳米机器人要高上很多。
但就稳定性,功能性等等方面来说,赵小侯宁可选择更贵的钛基纳米机器人,而不是更便宜的铬基纳米机器人。
当然,碳基纳米机器人的表现也很不错,但问题是其在有氧高温环境下的表现就很差了。
毕竟碳在有氧环境下,遭遇高温是会氧化的,从而让纳米机器人出现问题。
不过在真空环境里,碳基纳米机器人的表现并不比钛基纳米机器人差,并且在某些问题的修补上,表现更好。
因而赵小侯已经将碳基纳米机器人列入了制造清单,正在制造之中。
只不过需要等钛基纳米机器人全面测试完成之后,才会进行测试。
随后,赵小侯就让小侯科技公司采购部去废车场购买了一批报废车辆。
有一说一,采购部的现任总监接到这个指令的时候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小侯科技公司又不是废品公司,也不是小铁厂,买报废车辆干嘛。
但基于赵小侯是老板,他也不敢多问,就亲自带着人去了京北的一家废车场。
等十辆各种不同车型的废车送到测试场的时候,赵小侯随即就开始了钛基纳米机器人的测试。
简单来说,就是将这些试管里的纳米机器人倒在一辆废车上,然后由1号智能AI遥控指挥这些纳米机器人对废车进行修补。
纳米机器人说白了就是一种设备工具,需要智能AI来操纵的。
没办法,纳米机器人的体型太小了,压根就没办法在其内部生成智能AI,其内部只能够设置简单的程序,让其接收到信号之后执行指令。
当然,也不是说纳米机器人就不一定不能生成智能AI。
但这个级别的纳米机器人,其兑换价格就太高了。
赵小侯想都没有去。
当然,如果将纳米机器人的直径放大到100微米,那么单个纳米机器人是可以在内部形成芯片结构的。
至于更高级别的纳米机器人,想要生成智能AI,赵小侯大概也明白其原理。
那就是利用复数的纳米机器人相互交换信号,形成一个松散态的芯片。
只要其核心的一部分纳米机器人不损坏,那么其生成的智能AI就不会消失。
但这样生成的智能AI也是相当低级的。
不说和1号智能AI相比了,就算是和现在的一些电脑都没法比。
其大概就等同于单片机的能力。
通过对十辆废车的修补,1号智能AI得出了检测报告。
这批钛基纳米机器人性能达到了赵小侯之前的设计要求。
其单体直径为45纳米。
有一说一,这个直径的纳米机器人放到整个蓝星范围而言,那都是超越时代的黑科技了。
赵小侯可以利用这种钛基纳米机器人修补或者建造很多东西。
忙完了钛基纳米机器人的检测之后,赵小侯随即就设计了一套钛基纳米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这套控制程序里包含了大量的建造模型以及修补模型。
毕竟纳米机器人以后出售或者在太空里使用的话,1号智能AI就不太可能实时进行遥控下达指令了。
购买到纳米机器人的单位或者机构,需要用自己的电脑安装这套控制程序,然后才能够对这些纳米机器人下达指令。
而使用到太空采集船的纳米机器人更是如此。
之前就说过了,由于距离的关系,1号智能AI不太可能对遥远太空里执行任务的太空采集船下达即时命令。
而太空采集船遇上危机,需要修补的时候,主控电脑就可以利用这套控制程序来对纳米机器人下达指令。
总之,纳米机器人和控制程序本来就是一套密不可分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