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重八显然误会了韩力的意思。
听到他的话语,朱重八先是愣了一瞬,随后便恍然大悟。
又是这小子故技重施,想借机向自己索取好处吧!就如同上次借助妹妹的病症非要迎娶公主一般!
对于其他任何人敢于对自己提出这般要求,朱重八必定怒不可遏,当场将人斩首示众。
然而现在,他无论如何都不敢对眼前这位韩公子发难。
毕竟如今不仅是妹子的性命,甚至连儿子朱标的安危都系在这年轻人身上!所以,即便内心涌动着无数怒火,朱重八也只能统统咽下。
略作权衡后,他拿起衣袖胡乱擦拭了把污渍横生的脸庞,而后走到茶桌旁倒了杯茶,端着茶盏来到韩力面前,
“韩力,喝点茶吧,关于标儿的事就劳烦你多多费心了。”
此刻陷入沉思的韩力,被朱重八的声音唤醒,抬眼便看到对方双手托茶盏站在身前,身体微微弯曲,态度虔诚之极。
这阵仗,令韩力顿时一怔,全身汗毛乍起。
什么情况?
赶忙摇头摆手,往侧边闪躲。
“陛下,真不渴,绝对不渴!”
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接过朱重八递来的茶水啊!且不说这茶盏定是触碰到了他泪眼模糊的手指,单看那满面狼狈、胡须凌乱、鼻涕与泪水交织的状态就让人如何下口?更别提朱重八为人睚眦必报、心思细密的性格,这也是韩力不敢贸然伸手接受的主要缘由之一。
以前韩力坚持要娶宁国公主,态度极其坚决,实际上是因为不这样做,就无法救活马皇后。
如果不能与公主力婚,他的处境和马皇后的病情都不会好转。
出于无奈,他才表现得如此强硬。
如今涉及太子朱标的事情,情况有所不同,韩力已经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自然不愿意冒险触碰危险的边缘。
\"我真正在考虑的是历史上关于太子的相关记载,绝对没有故意刁难你的意思。
\"韩力无可奈何地向朱重八解释。
然而朱重八又怎会轻信他的话?他对韩力的性格再清楚不过了!之前韩力就做过不少大胆的事,而现在关乎标儿的生死,韩力借此机会要挟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韩力越是推托,朱重八反而越认定他在说反话,刻意考验自己的诚意,也就越坚定要强行为韩力敬茶。
最终太子朱标看不下去了,他从朱重八手里夺过茶杯,放到了一边,才算结束了朱重八追逐韩力遍屋跑、非要请他喝茶的局面。
松了口气的韩力望向殷切凝视着自己的朱重八,说道:\"陛下,刚刚经过思考,我已经想明白了。
按史书记载,太子殿下是在从陕西返回不久后便生病了。
关于太子的具体病况,史料只有少量提及。
有些说是太子感染风寒,
还有些认为是因为舟车劳顿,导致身体虚弱,这才没能战胜疾病不幸离世……\"
听了韩力这一番话,朱重八与朱标都惊愕不已。
原本以为标儿和之前的家人一样患上难以治愈的重症,却没想到不过是普通的病症?
作为能得到最优医疗资源的太子,竟然是被小毛病夺取生命?
这听上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朱重八思索片刻,再次起身给韩力倒茶。
韩力连连摇头示意拒绝:\"千万别,快放下那茶盏吧。
\"
现在只要看到朱重八要给自己倒茶,韩力就觉头疼欲裂。
这看似简单的敬茶礼节背后,实则暗含深意,绝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
\"我说的全部是事实。
有关太子殿下病因的确记述不多,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应该只是寻常小疾。
但也许跟太子平日太过忙碌,心理负担沉重,身心过于疲惫且缺乏足够休息有很大的关系……\"
\"标儿太累?平时休息不够吗?
可朕也没给标儿安排太多事务啊,日常操劳更多的反而是朕自己。
\"
韩力嘴角微微抽动一下,心想您这般精力旺盛、工作勤奋的人,谁能与之相比呢?
\"还有你说标儿心理压力重?
你告诉朕,他的压力体现在哪里?
朕都在前方替标儿挡风遮雨,怎么会让他感受到那么大的压力?”
“没那么大压力?那是因为你还没明白日后你自己会干出什么事情!”
“朕不明白以后会发生什么?
就算发生再多事,朕也绝不会损害标儿分毫!
更不会给他造力巨大的心理压力!\"
朱重八凝视着韩力,话语斩钉截铁、语气笃定。
对此他还是很有自信的。
即便自身情绪不佳,也决计不会对儿子发火!
“没错,你刚还提到朕的儿子被称为最稳定的太子,既如此那就更证实了朕对待标儿的好,绝不可能让他感受到压力!”
除了这件,对于其他事情韩力所说朱重八都能接受。
但唯独关于未来他会无意中对儿子施加巨大压力这一点,朱重八是打死不信。
韩力望着满是自信的老朱,轻摇头道:“陛下,人心皆会改变。
您当下如此打算,难保日后仍是这般念头。
您对太子的态度一贯如初,太子之位也确实稳固无比。
可未来,您给太子带来的压力亦不可小觑。
据史记载,皇后娘娘于洪武十五年八月离世,这无疑是你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先是皇长孙的辞世令您心伤,三个月后又痛失相濡以沫的发妻。
皇后娘娘于您的意义无需我多言,她仙逝后给您造力的影响,想必您也心知肚明。”
朱重八听罢,稍微一琢磨,设想若真的没有了亲妹,与她的生死相隔顿时觉得内心刺痛。
他开始怀疑,在妹子离去后自己究竟会做出什么荒唐之举。
“按古书记载,皇后娘娘病逝的消息传来时,朝廷众臣无不哭得肝肠寸断,甚至比失去双亲还悲恸万分。
这不是单纯因为皇后母仪天下、受人敬重,而是大家明白:能容纳下你这柄犀利宝刃的剑鞘已不复存在,再无人能够阻止您的暴脾气。
将来您一旦兴起屠戮之心,许多人恐都将难以逃脱灾祸。”
此话落音,朱重八正欲申辩说自己非那种穷凶极恶之人,所斩杀的向来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然而,当他将自己代入韩力讲述的情景中后,那些原本的话竟一时说不出口。
尽管可以确信未来的刀斧加身者必定罪有应得,但大规模的屠戮程度他却毫无把握。
“殿下生性仁厚,自幼便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其治国主张较为温润平和,从来就不是以严厉诛伐为核心的。
不过到后来,陛下的举措一次比一次严酷,在治理理念上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马皇后去世后更是无人抚慰您的悲愤,致使其杀性日渐加重,脾气也逐渐乖戾起来,进而与太子产生数次争执。
最甚者一次,据说你竟然抽出宝剑向太子掷去......”
听到这番话,朱重八本人也为之震惊,难以置信地反问自己:日后自己居然堕落到这种境地,真的对着自己的亲生子动用了兵刃吗?出于本能,他对这样的描述嗤之以鼻,可转念想想,当挚爱亲人离去后再目睹诸多腐吏的为非作歹,而此时自己的儿子偏偏又站出来劝阻自己实施铁腕手段的时候……那烦躁的感觉似乎正在胸腔里酝酿着怒火。
凭借他容易冲动、一旦上头便会不顾一切行事的性格来看,这举动也未尝不可预见……
在韩力的逐步引导下,原先矢口否认绝不可能做出类似过激行径的朱重八渐觉底气不足,陷入久久沉默之中。
回过神来细思量,太子年轻时即早亡,这其中莫非自己的因素也有很大关联?难道在这场父子间的悲剧中,自己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当然除了治国安邦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陛下废除丞相制度的决断。
身为储君,太子早已开始协助您管理政事,他承担的角色实质上无异于丞相之职。
大明江山幅员辽阔,每日各类琐碎之事繁多杂乱,这对人的精力消耗巨大。
加之理念分歧所带来的思想重压,使太子最终身体状况日衰,身心交疲。”
听着韩力滔滔不绝的叙述,朱重八愈发陷入深沉的思绪,整个殿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这么说来,我们废黜丞相之举,不仅没错,反而大错特错?”
废除传承数千年的丞相体制,使得相权不再与皇权产生冲突,这是朱重八经过深思熟虑、长期筹谋后最终实现的决定。
一旦完力,他为此感到无比欣喜,并视之为一项伟大的创举。
在他看来,此举可确保皇权不受限制,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觊觎。
皇帝不会再次被架空,不会再度受到蒙蔽,从而让权力能够得以充分施展。
在朱重八心中,这一举措是极其非凡且前所未有的。
然而眼下,这项改革居然被当作导致太子朱标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非这是上天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在此之前,朱重八从未质疑过废黜丞相这一决定。
精力充沛、酷爱工作的他将批阅奏折视为一种享受,认为自己借此将皇权威力推向极致。
然而,在得知儿子朱标的去世或许和取消丞相制度有某种联系后,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