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俩迅速回营帐。
紧接着,换上夜行衣。趁着浓重夜色,如两道黑色的影子,朝着隐炎卫营房悄然潜行。
月光微弱,仅够辨认脚下的路。四周静谧得可怕,只有我们轻微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风声。
营房内,隐炎卫内部正争吵得不可开交。
反对合作的人群情激愤,言辞间满是忧虑与决绝。
一位在过往与明军打交道中饱经沧桑的中年将领,满脸愤慨。
他对着炎澜执事大声疾呼:“炎澜执事,与明军合作,这简直是与虎谋皮!你可还记得,当年在关中,我们应明军邀约,一同伏击清军。可结果呢?明军在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致使我们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如今若再重蹈覆辙,一旦计划泄露,李自成大人在河南、湖广等地苦心经营的部署,必将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明军和清军眼前。”
他身旁一位谋士模样的人,神色凝重。
他补充道:“再者,明军向来贪婪无度,他们对我们的火器技术觊觎已久。此次合作,极有可能只是个幌子,待他们掌握了我们的火器精髓,便会过河拆桥,甚至联合其他势力,对李自成大人的势力展开围剿。我们在暗处蛰伏多年,好不容易积攒下如今的力量,怎能因这看似诱人实则危险的合作,将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炎澜执事面色冷峻,目光深邃。
他在帐内来回踱步,而后停下。
他沉声道:“诸位所言不无道理,但当下局势,已容不得我们有丝毫退缩。金国在北方势力如日中天,其铁骑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自成大人在山西、陕西的势力扩张,已然受到金国的严重阻碍。若不借助外力牵制金国,我们的地盘将不断被蚕食,发展空间也会被无限压缩。”
他看向众人,目光坚定:“与明军合作,虽有风险,但也有机遇。我们可借此机会,将金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辽东,为李自成大人在中原地区的发展争取更多时间。只要我们在合作中保持警惕,巧妙周旋,让明军在与金国的争斗中消耗实力,待李自成大人在别处根基稳固,势力壮大,便可一举扭转乾坤。若此时因惧怕风险而拒绝合作,仅凭我们自身之力,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抵御金国的攻势,李自成大人的大业才会真正陷入绝境。”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气氛紧张得仿佛一点即燃。
我和三桂屏气敛息,躲在营房旁一处阴影之中。
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里面的争论,试图从他们的话语中挖掘出更多关于隐炎卫、关于那块神秘石头以及他们背后计划的秘密。
我回到营房。
洪承畴差人请我和三桂前去大帐议事。
洪承畴在明朝官场沉浮多年,历经风雨。
他在与农民起义军战斗中积累了丰富军事经验,深谙局势复杂性。
为维护明朝统治,他在官场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变得老谋深算。
此前,主角就曾多次留意到,洪承畴营帐外总有一些行色匆匆、身着便服的人出入。
有一次,主角路过洪承畴营帐附近,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几句低声交谈:“务必盯紧隐炎卫的一举一动…… 他们的火器……”
还有一回,主角看到洪承畴在营帐中对着一幅辽东地区的地图沉思,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标记。
此刻,他屏退侍从,神色凝重,满是焦虑与无奈。
他缓缓开口:“于少侠,为探隐炎卫底细,我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数月前,我便暗中派遣了多批亲信,他们乔装成商贩、流民,混入隐炎卫活动区域。这些人有的在市井中与隐炎卫成员攀谈,从只言片语中收集线索;有的则买通隐炎卫内部一些边缘人物,获取情报。此外,我还通过江湖上的眼线,与一些其他势力进行情报交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经过层层分析和推理,我才得知这些隐秘之事。李自成在中原势力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急需在辽东制造混乱,分散朝廷注意力,争取扩张时间和空间,便将隐炎卫安插到辽东。这隐炎卫是明教残余分支,多年受李自成暗中驱使。他们盯上的石头,据说与古老预言相关,激活其中力量便能左右天下大势。金国听闻风声,也加入争夺。隐炎卫传授火器技术并非好心,而是想利用我们与金国的矛盾,挑起长久消耗战。如此,李自成便能在别处壮大势力。时机成熟,隐炎卫再凭借神秘力量,与李自成里应外合,实现野心。如今他们内部起争执,一部分人觉得与我们合作太冒险,会坏李自成大事;炎澜执事却认为是牵制金国的好机会。我们正好利用他们的分歧,寻找应对之策。但这是步险棋,稍有不慎,大明便可能万劫不复。”
听闻这些,我既愤怒又无奈。
愤怒隐炎卫的阴谋,无奈自身力量有限,为改变局势,又不得不借助他们的火器技术。
我焦急问道:“大帅,如此看来,隐炎卫威胁远超我们之前所想。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复杂局面?”
洪承畴目光坚定,说道:“首先,火器技术改良不能停。你去督促工匠,加快与隐炎卫交流学习进度,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我军火器威力和数量。另外,吴三桂将军那边,后援部队要时刻做好准备,山谷内一旦有变故,能迅速支援。只是这每一步都充满风险,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我连忙点头,心中对能否承担起改变局势的重任充满担忧,未来局势迷茫,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大帅放心,我这就去办。关于与隐炎卫反对者接触一事,我打算近日就着手安排,争取早日从他们那里获取有用信息。只是不知能否顺利进行,实在让人忧心。”
洪承畴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一切就看你的了。此次任务艰巨,关乎大明未来,切不可掉以轻心。”
洪承畴神色凝重地说:“于少侠,隐炎卫来历神秘。其起源于南宋末年,旨在驱除元兵,后来发展形成明教。传闻太祖洪武皇帝曾参加明教,在明教中崭露头角,依靠明教势力起兵反元,最终成就大业。大明朝一统中原后,明教受到朝廷取缔,土崩瓦解,诸多残余转为地下生存,逐渐衍生出诸多残余势力。从隐炎卫名字以及他们施展的阵法等迹象看,极有可能是明教残余分支。他们行事神秘,火器独特,或许在传承明教某些古老技艺与使命,但如今所作所为似乎远超明教传统,背后定有更深谋划。他们为何如此执着于那块石头,至今仍是个谜,而这也可能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