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盛夏热得连知了都哑了声。
这天午后,整个扬州府衙门突然戒严。一队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纵马驰入城中,为首的千户王大人手举明黄令旗,声如雷霆:\"肃静回避!圣旨到!\"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小贩们慌忙收摊,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京城来的传旨队伍。
此刻的府衙内,林如海早已接到急报,带着一众属官肃立在正堂。他身着正四品官服,胸口补子上绣着的云雁纹在烈日下熠熠生辉。身后的贾环也换上了庄重的青色长衫,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咚——咚——咚——\"
三声沉郁的鼓响后,衙门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三十六名御前侍卫分列两侧,手中仪仗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中间缓步走来一位身着绛紫色蟒袍的太监,手捧檀木匣子,面容肃穆。
\"跪——\"
随着一声长喝,整个府衙上下百余号人齐刷刷跪倒。那太监走到香案前,小心翼翼地从檀木匣中取出明黄圣旨。这圣旨用上好蚕丝绢制成,两端的玉轴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监的声音又尖又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贾环俯首贴地,能清晰地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圣旨开头是一段四六骈文,用词典丽庄重。当读到\"扬州盐税一案\"六个字时,林如海的身子明显绷紧了。贾环偷眼看去,只见这位姑父的后颈已经渗出一层细汗。
\"......林卿雷厉风行,旬月之间,查获白银两千三百余万两......实乃国之栋梁......\"
随着一声声褒奖,林如海的身子渐渐放松下来。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让贾环倒吸一口冷气:
\"赵德芳、吴仁德等一十二名犯官,即刻押解进京......其余涉案人等,三品以下就地处决......\"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青石地面,贾环却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他悄悄环顾四周,发现跪在前排的几个小吏已经开始发抖,有个年老的师爷几乎要瘫倒在地。
\"......赐林如海白玉如意一对,黄金百两......\"
说到这里,太监忽然停顿了一下。他从怀中又取出一道用明黄缎子包裹的文书:\"另有密旨一道,林大人接旨后单独查看。\"
交接圣旨时,贾环注意到那太监的手在微微颤抖——这显然不是普通的赏赐。
整个接旨仪式持续了半个时辰。当最后一个\"钦此\"落下时,在场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那太监换上一副笑脸,亲自扶起林如海:\"林大人,皇上特意叮嘱,这道密旨需立即阅看。\"
林如海恭敬地接过,转身对贾环使了个眼色。贾环会意,立即命人准备香案茶水,安排传旨队伍到后堂休息。
回到书房,林如海的手终于开始发抖。他小心解开黄缎,露出里面的密折。这折子用的是宫中特供的洒金笺,边角处烫着五爪金龙的暗纹。
\"姑父......\"贾环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密折。上面的朱批字迹筋骨分明,力透纸背:
「林卿:
此次扬州查案,卿临危不惧,朕心甚慰。两千三百万两入库,可解边关三年军饷之急......」
看到这里,林如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贾环连忙递上手帕,发现上面竟有点点猩红。
\"不碍事。\"林如海摆摆手,继续往下看:
「......卿之功劳,朕铭记于心。待盐务整顿完毕,即刻回京,入阁议事......」
\"入阁?!\"贾环失声叫道。他这才明白为何那传旨太监如此敬畏——这是要提拔姑父当内阁大学士!
林如海的手指轻轻抚过最后一行字迹,那里赫然写着:
「......凡涉事官员,严惩不贷。宁枉勿纵,以儆效尤!」
夕阳西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府衙里灯火通明,一队队差役进进出出;城郊的刑场上,刽子手正在磨刀;而各家盐商府邸则大门紧闭,隐约能听见里面传出压抑的哭声。
\"环儿,\"林如海站在窗前,望着逐渐暗下来的天色,\"你可知这道圣旨的分量?\"
贾环正在整理赏赐的物件,闻言抬头:\"这是姑父仕途的转折点。\"
林如海却苦笑一声:\"不,这是催命符。\"他指着桌上那把御赐的白玉如意,\"你细看这玉色。\"
贾环凑近一看,这才发现如意上隐约有些细微的裂纹。在烛光映照下,那裂纹竟泛着血色般的暗纹。
\"皇上的意思很明白——\"林如海的声音突然变得极为低沉,\"事情办好了是玉如意,办不好......\"
他没说完,但贾环已经明白其中关窍。皇上这是在暗示:事成则入阁拜相,事败则......
\"那咱们......\"
\"继续查。\"林如海猛地收紧手指,指节发白,\"既然要流血,就流个干净。\"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也被乌云吞没。远处的钟楼上,暮鼓声重重敲响,每一声都像锤在人心上。
这一夜,扬州城无人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