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延伸视角来看,要深度挖掘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上下游潜力。向上游拓展,强化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攻克如高性能特种钢材、高精度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瓶颈,摆脱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提升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海洋装备的运维服务、二手装备交易、装备租赁等后市场业务。建立覆盖全球主要海域的运维服务网络,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拓展产业的盈利空间与发展维度。
在国际规则制定参与方面,积极发声,推动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将我国在海洋装备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融入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装备领域的话语权。同时,深入研究国际海洋领域的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规则支撑,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助力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稳健前行。
面向未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大格局。我们需以创新为驱动,以开放为引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不懈努力,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仅满足国内海洋开发与国防建设的需求,更要成为全球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力量,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上镌刻下中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辉煌印记,让中国创造的海洋装备成为全球海洋事业发展中熠熠生辉的金色名片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全面推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工厂。实现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通过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模拟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设计与制造方案。同时,开发智能化的海洋装备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装备状态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远程运维等一站式服务,让海洋装备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可靠。
在产业人才生态培育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还应给予优秀人才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充分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搭建多层次的人才晋升通道,为不同专业、不同技能水平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产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此外,打造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交流社区,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在全球海洋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还需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与欧美、日韩等海洋强国在高端装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拓展全球市场。同时,积极响应“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挖掘国内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市场潜力,提升产业的内循环质量与效率;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借助国际市场的技术、资源与市场优势,推动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助力我国在海洋领域实现全方位的崛起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