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构建产业集群专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关键举措。借助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将集群内的各类生产设备、供应链体系、研发设计环节全部接入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企业通过平台不仅能精准掌握生产线上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前预判故障风险,实现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停机时间;还能依据市场需求数据,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优化库存管理,做到按需生产,避免资源浪费与库存积压。同时,平台打破企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技术、工艺、市场等信息共享,催生新的协同创新模式。比如企业基于平台共同开展研发项目,不同企业的研发团队能跨越地域限制,实时交流、协同作业,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进程,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提升产业集群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的适应力与竞争力。
在国际合作深化层面,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话语权。组织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国际标准的研讨与制定工作,将我国先进的技术成果、工艺规范融入国际标准体系,使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海洋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合资、并购、技术转让等方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利用合作方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市场渠道,拓宽我国海洋高端装备产品的销售范围;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制造工艺,反向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管理提升与技术革新,推动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助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加速实现。
从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的完善来看,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迫在眉睫。联盟内的高校专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源源不断地为产业输送创新理论与技术储备;科研机构承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与工艺;企业则依据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落地生产,实现产品的产业化。通过创新联盟,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项目对接会,让各方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火花,共同攻克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例如,针对海洋装备在复杂海况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联盟内各方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整合资源优势,加快问题解决速度,推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提升产业集群在全球市场的技术优势。
在产业链延伸拓展方面,依托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向上游拓展原材料研发与生产领域,加大对高性能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关键原材料的研发投入,实现原材料的自主可控生产,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提升产业安全性。向下游拓展海洋装备的运营、维护、拆解回收等服务领域,形成涵盖装备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链。通过开展装备运营租赁业务,为海洋资源开发企业提供灵活的装备使用方案;建立专业的装备维护团队,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的售后维护服务;构建规范的拆解回收体系,对退役装备进行环保、高效的拆解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海洋经济稳健前行,在全球海洋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稳固且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