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回到家里之后,跟几个哥哥和嫂子们,说起明天去打猎的事情。
“村长的意思,是让我们家里的人,都无需去上工,到时候每天按照70个工分计算,让我们家用猎物或者钱,买下这一些工分。”
李平听完之后,皱了皱眉头,叹了一口气,开口道。
“以前我们家里没出事的时候,这一天70个工分,我们还能够承受,现如今,家里就剩下你一个人在忙碌,70个工分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大哥,村子里的人,这些年以来,都已经习惯了我们家,以这样的方式补贴村里,哪怕现如今我们家里出事了,他们的心中,依旧希望我们家,能像往年一样,拿出这么多东西来补贴。”
“我的想法是,我不想让村长和大队长他们为难,都是一个村的人,能够多帮衬,我们就多帮衬一点,老爸这么多年打下来的名声,我不想因为到我这里被断送掉。”
听到李安的话,陈大强皱了皱眉头,有点担心的开口道。
“小弟,按照去年的价格,一个工分是一毛钱,一天70个工分,可就七块钱了,我们村子里拥有五个月的集体劳动时间,这算下来的话,将近1000块钱了。”
“也就是说,我们家在秋收之前,要拿出价值1000块钱的猎物或者现金,才能在秋收过后,分到集体劳动所得到的粮食。”
“你现在虽然已经在林场那边转正了,可是你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7块,你有信心填上这个窟窿吗?”
“二哥,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价值1000块钱的猎物或者是现金,在五个月之内,我肯定能够完成任务。”
“这1000块钱看着挺多,但是,秋收之后,村里是要按照我们的工分,来给我们分配粮食和其他作物。”
“我们上交的是七个男性壮劳力的工分,到时候给我们分的,也同样是七个壮劳力的份额。”
“如果村长和大队长,以及其他队长同意的话,我都想让小妹和侄子们的工分,也一块算上去。”
“要知道,我这段时间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我手中,却没有足够的粮票去购买粮食,唯一能得到粮食的地方,就是我用打到的猎物和一些钱,从村里换回来。”
听到李安的话,三哥陈建国也是满脸的担忧。
“小弟,今年的天气,都说粮食会减产,到时候有可能,村子里分到我们手上的粮食,会出现倒挂,哪怕我们将所有的猎物和钱交上去,也分不到足够我们一家13口人,食用的粮食。”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到时候我会让林场那边,给我开一张介绍信,我直接去县城那边的鸽子市,看看能不能买到更多的粮食。”
“现在这个时候,政策就是这个样子,粮票都是按照计划发下来的,哪怕我们手中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太多的粮票。”
“如果是在大城市还好一点,到处都有人省吃俭用,将粮票拿出来售卖,可是我们这个地方是偏远地区,流通的粮票就那么多,谁都不会傻到将粮票拿出来售卖。”
“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安排好一切,绝不会让我们一家人饿肚子,我现在的所有计划,都是按照最恶劣的情况下去考虑。”
“如果今年再次出现大雪封山,增加上山打猎的危险,让我减少上山打猎的次数,我同样也能保证我们一家人,不会饿肚子。”
在1975年的黑龙江农村,工分制度是分配劳动成果的核心方式,具体的工分价值折合成金额,是受到地区以及生产队经济水平,劳动强度等因素影响。
一个成年男性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是10到12分,成年女性的工分,一天是7到9个工分,老人和青少年,一天是4到6个工分。
但是在大兴安岭这个地方的生产队又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队,一种是以林业为主的生产队。
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队,工分价值比较低,一个工分在一毛钱左右。
以林业为主的生产队,他们的工分价值比较高,毕竟他们所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一个工分大概在两毛钱左右。
工分的收入,统一都会在年底进行结算,需要先扣除口粮,物资费用,交公粮的数量,剩余部分以现金或实物进行分配。
这当中有一个让人很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生产队当年的收成非常好,一个家庭劳动了一整年,除掉费用和交公粮之后,按照工分所分配到手上的粮食,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要是碰见收成不好的时候,一个工分的价值,直接就跌到了三分钱,所分到手上的口粮,根本无法支撑一家人一年的生活。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收成少了,除了费用开支以外,上交了公粮,剩余的粮食总数,就摆放在那里,工分的价值,是按照剩余粮食的数量上下浮动的。
所以在这个年代,并不是说你一年到头在地里面忙活,赚到了很多的工分,就能够让一家人吃饱,同样也是要看地里的粮食,是否是丰收季节,如果粮食减产,分到每家每户的粮食,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碰到这种粮食欠收,倒挂的年景,村里是可以向公社上报,由公社报到县里边,请求上级的一些补贴,或者是减免公粮缴收的数额。
但是在东北的偏远地区,基本上是得不到上面的补贴,或者说是上面的补贴批示了下来,但却没有直接落到农民的手上。
所以在六几年的大饥荒,才会死伤那么多人,家里揭不开锅,一家人饿得面黄肌瘦,哪怕明知道山里边危险,自己没有任何打猎的经验,都毅然决然的进入原始森林当中去打猎。
所出现的后果,就是有很多人,进入到原始森林当中去狩猎,最终成为了猎物的口粮。
所以,李安按照今年确定粮食会欠收,会出现倒挂的这种情况,他必须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来更多的粮食。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应该是可以顺利的度过今年的难关,但是村子里的很多人,就不一定能够度过今年的难关。
还有生产大队其他村子的人,今年的难关,将会更加难以度过,所以他想着自己有那个渠道和门路,能够多帮一个人,就多帮一个人。
这也是他们几兄弟,从小跟着他老爸一块长大,所受到的教育,根本无法做到袖手旁观,在自己家能够渡过难关的同时,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想要购买到更多的粮食,由于手中没有粮票,就只能花高价去鸽子市购买,利用他林场收购员的正式身份,可以去供销社,多花一点钱,将粮食买下来。
但是如果他所购买的粮食过多,供销社那边,也不会轻易的再将粮食卖给他,毕竟任何一个供销社的粮食,都是有定量的。
比如讲塔河县有5000人,除去务农的人之外,有2000人是需要用粮票来购买口粮,那么,黑龙江省那边的粮食总局,就会按照2000人的口粮发放粮票。
这2000人,有些人省吃俭用,有些人有其他的食物,用不到粮票,这一些粮票省下来,他们就可以拿出来卖出去。
但是粮食总局那边,所给出的粮票和粮食是固定的,如果全部都能用钱买到的话,那么别人就不用吃了。
所以在这个工分制度年代,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各种票证也是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