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田母买菜回来了。王小兵马上站起来,走到未来岳母面前说:“伯母,我是王小兵。”
田母笑着说:“好!你们聊,我去做饭,敏芝,你来帮忙!”
田敏芝跟着田母去厨房后,大家接着聊天。大舅哥和二舅哥在火车站当乘警,每天都要跟车,今天特意请假在家。他们都结婚了,今天还把孩子带回娘家了。两人聊起跟车的经历,王小兵听得认真,脸上带着笑,时不时还捧几句,场面一下子就变得和谐又热络。
陈招娣见事情都谈好了,就提出告辞。王小兵赶忙说:“招娣姐,今天麻烦您了,结婚那天您可一定要来喝杯喜酒。”陈招娣答应会来,就先走了。
王小兵中午在田家吃了饭,休息了一会儿。两个大舅子一个劲儿地劝酒,要不是田敏芝把酒瓶抢走,王小兵估计都得喝趴下了。
几杯茶下肚,王小兵清醒了不少。下午,他和田敏芝一起去了南锣鼓巷街道办,顺利领了结婚证。
户口和粮本这些,打算等办了酒席再转过来。两人拿着那张结婚证,就像拿着一张珍贵的奖状,走出了街道办。
有了结婚证,就可以去买些带着喜字的搪瓷洗脸盆、暖瓶之类的结婚用品,这些平时可都得要工业票才能买到。
他们先去了百货大楼,买了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那车子可真高啊,顺便还买了一些结婚要用的东西。
现在两人领了证,王小兵就放心地带田敏芝回自己家了,也不怕有人捣乱。
不过,他还是想着要跟田敏芝好好介绍一下大院的情况,让她心里有个数,最好能慢慢让她也觉得大院里的邻居都不咋地。
王小兵推着自行车,一路上开始给田敏芝介绍大院里的主要人物。
“敏芝,你马上就要在我们那个大院生活了,我给你仔细说说。咱大院里的邻居啊,没一个是省心的。去年我大伯走了,那帮人没一个来帮忙的,还想欺负我,不过被我给怼回去了。”
“前院东厢房住着闫埠贵一家。闫埠贵是个小学老师,这人特别爱算计,抠门得很,心眼小还记仇。他们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跟咱们家有仇,你可别跟他们家来往。他家没一个好人,大儿子都20岁了,还娶了个50岁的老寡妇。”王小兵刚说到这儿,田敏芝惊讶得嘴巴都张大了。
“我知道,我听大院里的大妈说过,前段时间有个年轻小伙子娶了个50岁老寡妇的事儿,都传遍四九城了。”
“对,就是他们家。这家人记仇又没底线,你以后可得离他们远点,那老寡妇还是个泼妇呢。前院就他们家跟咱们有仇,其他邻居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时没什么来往,倒也不会故意害咱们。”
“中院住着大院一大爷易中海一家。易中海是厂里的六级钳工,两口子没儿没女。为了以后有人养老,就整天算计着大院里的人,还提倡什么尊老爱幼,说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有做儿女的不周全,不能打骂长辈之类的话。他们家跟咱们家有过冲突,你也得防着点。”
“中院正房住着两兄妹,妹妹还在读书,哥哥叫何雨柱,外号傻柱,是个厨师。他就喜欢别人家媳妇,还跟我有过冲突呢。昨天他还想打我,被保卫科关了一晚上。这人记仇得很,还没什么脑子。”
“还有一家贾家,他家媳妇你可一定要离得远远的。我跟傻柱起冲突就是她引起的。这贾家媳妇平时就爱卖弄风骚,到处跟人借钱借粮,借了还不还。前几天找我借肉,我没理她,她就指使傻柱在厂里找我麻烦,后来还想打我。傻柱就是看上了这个贾家媳妇,估计以后得被她坑得断子绝孙。其他邻居就不细说了,都是些正常的,没啥特别的。”
“现在说说后院。后院有个老聋子,平时都不出屋的。还有个老太婆,无儿无女,跟易中海串通一气,算计着贾家和傻柱两家,想让他们给自己养老。
那老聋子坏得很,别跟她接触。许家的许大茂是个放映员,典型的小人,心思可狡猾了,在乡下不知道有多少相好的。最后是二大爷刘海中一家,刘海中是轧钢厂的六级锻工。
这人喜欢打自己儿子,没什么脑子,心还黑着呢。他家三个儿子,老大没了,另外两个儿子心肠也狠。这一家暂时跟咱们家没冲突,咱不跟他们来往,也别得罪他们,防着点就行。
等我当上科级干部,就有资格再分房子了,到时候咱们就搬走。”
王小兵一口气把大院的情况全说了一遍,也没指望田敏芝一下子都记住,想着以后多跟她说说就是了。
两人推着自行车走进大院,远远就瞧见闫家正紧闭房门,似乎在开什么紧急会议。
后来才知道,他们居然商量着要破坏王小兵找对象的好事,还打算举报他自行车的来源问题。
王小兵一进大院,前院除了闫家的人,其他邻居都纷纷过来道喜。
王小兵也不含糊,很大方地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糖。
门房刘大爷笑着走过来,说道:“小兵,这是你对象啊!长得可真标致。”
王小兵满脸笑容地回应:“刘大爷,这是我媳妇,我们已经领证了。”然后转头对田敏芝说:“敏芝,把结婚证给大家伙看看。”
田敏芝大大方方地拿出结婚证,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
王小兵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已经结婚领证了,断了某些人搞破坏的念头。
他心里清楚,闫家那帮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待会儿就会去举报他。
这时,刘大爷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小王,你这自行车票哪来的,不是说轧钢厂一年也没几张吗?”
其实刘大爷这是在帮王小兵呢,只要把自行车票的来源解释清楚了,就算有人眼红,也没办法去举报他。
王小兵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刘大爷,轧钢厂怎么可能没几张自行车票呢。要是真像您说的那样,轧钢厂一年就几张票,可现在厂里最少有几百辆自行车,那这些车的票都是哪来的呀?工人要想拿到自行车票,得凭先进、优秀才行。像我们干部编制的,只要完成任务,为厂里做出贡献,领导就有可能会奖励车票。我这张自行车票,还是我在后勤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李科长奖励给我的。要是不信,大家可以去问问李科长。”
说完,王小兵便推着自行车,带着媳妇回到了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