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青岩镇西河村的古窑遗址旁,陈凡蹲在坍塌的窑口前,指尖捻着泛红的碎瓷片。省水利厅跟班学习时用的笔记本摊在膝盖上,边角卷起的纸页间夹着几片宋代青瓷标本,那是上周省考古队驻村时送的纪念品。
“陈镇长,修复工程停了半个月,再拖下去主窑室要全塌了!”村支书老冯攥着半张施工图,图纸边沿被雨水洇出黄斑,“县里派的施工队非说要用现代水泥加固,老窑工们集体罢着工呢!”
陈凡的登山杖敲了敲新砌的砖墙,杖尖带落一片灰白的水泥渣。他摸出手机调出全省文物修缮台账,系统显示西河古窑“2023年完成抢救性保护”,可眼前的所谓加固工程,竟在明代窑址上浇筑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手指划过屏幕上的工程验收单,“传统工艺传承人”签字栏里龙飞凤舞的名字,分明是镇上开挖掘机的包工头。
“省文物局拨的四百万元专项资金呢?”陈凡翻开镇文旅办的采购合同,“传统青砖”的供货方竟是县建材市场的个体工商户,送货单上还混着几捆螺纹钢。
分管文旅的副镇长赵文斌摇着折扇踱过来:“传统工艺效率太低,适当引入现代材料也是创新嘛……”
“创新到把古窑改成碉堡?”陈凡撬开新砌的护坡,里面露出刺眼的pVc排水管,“赵镇长表弟承包的修缮工程,是不是把仿古砖项目做成了商品房外墙?”
镇文化遗产保护会上,赵文斌将“全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铜牌扣在会议桌上:“古窑修复是省重点文保项目,耽误工期要影响全县文化考评!”
陈凡将混凝土碎块推过去:“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水泥标号超过明代窑体十倍,热膨胀系数差异会导致结构性破坏!”他点开手机里的热成像图,“新砌的窑壁在阳光下温度差达40度,不出半年必定开裂!”
文旅办主任擦着眼镜:“专家说适当改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专家?”李婷抱着档案袋推门而入,马尾辫上还粘着窑址边的艾草,“省考古所刚发来公函,要求立即停止破坏性修缮——赵镇长请的这位专家,去年是不是在修复古城墙时用过速干水泥?”
赵文斌的侄子拍案而起:“你们懂什么文物修复!”
“那就请真懂行的来。”陈凡拨通视频电话,屏幕里出现省古建研究所的老所长,“钱老正在主持应县木塔修缮,让他看看咱们的‘创新’工程?”
暴雨突袭的深夜,陈凡带着老窑工抢护坍塌的窑口。李婷举着防水探照灯照向渗水的护坡,突然惊呼:“排水管把山体渗水引到窑基了!”
“通知县防汛办调二十台抽水机来!”陈凡抓起对讲机,“让省地质大学驻村团队做山体渗流分析!”
施工队长急得跳脚:“雨这么大怎么测绘?”
“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建立数字模型!”李婷翻出设备清单,“省博物院上周刚捐赠了文物应急监测设备——我这就联系他们技术员!”
赵文斌的连襟开着铲车堵在路口:“抢险要县文旅局批文,你们这是越权!”
陈凡亮出手机短信:“国家文物局两分钟前将西河古窑列入濒危名录——需要我联系省公安厅文保支队吗?”
五十几个老窑工举着“要古法不要水泥”的条幅围住镇文旅办时,李婷正在调试电窑温控系统。她将仿古试片放进炉膛,电子屏跳动着青瓷烧制曲线:“这套设备能还原宋代龙窑的升温曲线,成品率比柴窑高三成!”
几个老师傅用窑棍敲打设备外壳:“铁疙瘩能比祖宗传的看火照准?”
陈凡调出景德镇非遗传承视频:“湖田窑用现代科技辅助古法,去年复烧出失传八百年的秘色瓷!”
“钱从哪出?”赵文斌冷笑。
李婷翻开省文化厅文件:“非遗活化利用专项资金有八十万结余,县政协去年就通过了使用方案——赵镇长说资金要‘统筹规划’,原来是在等古窑塌了建文创园?”
十天后全省文物活化利用现场会上,新烧制的青瓷冰裂纹惊艳四座。当省检测中心的成分分析匹配宋代标本时,陈凡突然切换大屏幕:“省审计厅的专项审计显示,追回被挪用的资金一百六十万元!”
观摩席上的赵文斌刚要离场,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已走进会场:“请赵镇长配合调查招投标问题。”
窑场里,老匠人抚摸着电窑控温屏感叹:“这机器比徒弟还会看火候,釉色润得像十八岁姑娘的脸!”
总结会上,省文旅厅非遗处长在龙窑前约谈陈凡。李婷正教年轻匠人操作拉坯机,处长指着电窑笑道:“小李主任在省青瓷大赛拿过创新奖吧?这套温控系统UI设计是不是参考了你当年的获奖作品?”
陈凡的袖口还沾着窑泥:“李婷同志是镇文化振兴办副主任,这次古今融合多亏她对接科研院所……”
“跨界不越界才是真功夫!”处长递过文件,“青岩镇列为全省文物活化试点,配套两百万修复所有古窑——你们要让千年窑火淬出新瓷!”
夕阳将电窑镀成金红色,李婷的影子投在陈凡的巡查笔记上。他想起两个月前在省博物馆偶遇李婷,她站在玻璃展柜前临摹青瓷纹样,窗外的阳光在素描本上流淌成河。
手机震动,省文化振兴办发来通知:“西河古窑古今融合模式入选全国‘非遗活化十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