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码头的探照灯刺破浓雾,陈凡的皮鞋踩在湿滑的甲板上发出吱呀声。海关缉私队员老周掀开防水布,手电筒光束照亮集装箱夹层里码放的防汛编织袋,印着\"河湾镇应急储备\"字样的封条在潮气中卷曲发霉。
\"这些沙袋填充的是建筑废料!\"质检员小吴划开编织袋,混凝土碎块混着锈蚀钢筋滚落。陈凡蹲下身,指尖捻起暗红色粉末——经快速检测显示为船用防锈漆成分。他的手机在防水套里震动,省测绘局发来的卫星影像显示,这个集装箱三天前曾出现在智慧农业项目工地。
码头调度室的老旧电脑突然蓝屏,陈凡的余光瞥见技术员小王后颈渗出冷汗。当省信息中心的专家恢复数据库时,船舶调度日志里跳出某艘\"昌运号\"货轮的异常轨迹——该船注册信息显示为已报废的运沙船,却在过去半年频繁出入防汛物资码头。
凌晨两点的江风裹着柴油味灌进临时指挥部,陈凡的衬衫第三颗纽扣不知何时崩落,露出锁骨处被化学品灼伤的红斑。省船舶检验局的老刘举着紫外线灯,集装箱内壁的荧光标记逐渐显现:\"这是船用危险品运输标识!\"
缉私犬突然冲着堆放在角落的防汛救生衣狂吠,撕开的夹层里掉出成捆的船舶维修发票。陈凡的钢笔尖在发票存根上划过,某张抬头写着\"临江船舶修理厂\"的票据,财务章边缘的缺损与防汛物资供应商的印章完全吻合。
\"调度系统被植入了木马程序!\"省公安厅的网警小张敲击键盘的手突然停顿,屏幕上跳出的Ip地址竟指向镇农业服务中心。陈凡抓起对讲机时,发现频道旋钮卡在某个加密频率——与三年前某次缉私行动截获的通讯波段一致。
晨雾中的江面上,两艘执法快艇犁开泛着油花的水面。陈凡的雨靴陷进码头淤泥,捡起的半截缆绳带着咸腥味——经海洋局检测确认来自外海渔轮。集装箱缝隙里卡着的船用铆钉,螺纹规格与智慧农业项目工地的脚手架扣件完全相同。
\"这个月共有十七艘次货船报备运输防汛沙石。\"海事局的老秦翻着航行日志,突然指着某页被茶水渍晕染的记录:\"昌运号'的吃水深度有问题!\"陈凡的指尖划过纸张褶皱,在模糊的数字间辨认出修改痕迹——原记录显示的载重量超出船舶核定吨位38%。
当无人机群掠过货运堆场时,热成像画面突然捕捉到地底热源。陈凡的皮鞋尖踢开伪装成水泥板的隔热层,地下埋着的柴油发电机组轰然作响。控制面板上的潮汐时刻表还在跳动,接线盒里缠绕的船用电缆泛着青绿色铜锈。
正午的烈日炙烤着集装箱铁皮,陈凡的后背衬衫被汗水浸透。他盯着刚启封的防汛帐篷包装箱,突然发现封箱胶带印着船用物资特有的锯齿纹路。撕开的帐篷夹层里,成卷的船舶图纸散落一地,某张轮机结构图的批注笔迹与失踪工程师的日记本高度相似。
\"这些救生圈填充物是发泡塑料!\"质监站的老李划开橙黄色外壳,碎裂的泡沫在江风中飞舞。陈凡弯腰拾起块带着铁锈的金属片,断口处的晶间腐蚀形态显示经过海水长期浸泡。他的手机突然震动,区审计局发来的协查通报里,某张船舶维修费用的报销单上,签字笔迹与防汛演练物资领用表存在87%相似度。
江面突然传来汽笛长鸣,陈凡眯眼看着正在靠岸的运沙船。船舷吃水线以上的防撞胶条崭新发亮,与船体斑驳的锈迹形成鲜明对比。当缉私队员登上甲板时,轮机舱里飘出的刺鼻气味让陈凡瞳孔骤缩——这是船用除锈剂与防汛消毒药水混合的味道。
傍晚的多部门联席会上,投影仪将船舶轨迹图投射在幕布上。陈凡的激光笔红点停在一处弯曲的航迹:\"这里使用了船用GpS信号干扰器。\"他的钢笔在会议记录本上画出波浪线——与三年前某次海上缉私行动缴获的设备型号相同。
港务局的老孙突然打翻保温杯,泼洒的茶水在图纸上漫延成不规则形状。陈凡的余光瞥见他袖口沾着的黑色油污——快速检测显示含有船用重油特有的硫化物。会议室的门被撞开,浑身湿透的缉私队员举着破碎的航海日志:\"轮机舱暗格里发现防汛物资交接单!\"
当最后一箱证据完成封存,陈凡的手机收到匿名举报视频。点开晃动的画面时,他的喉结在屏幕反光中上下滚动——某个戴船用安全帽的身影正在清点防汛编织袋,侧脸轮廓与智慧农业项目监理高度重合。江涛声淹没了他攥紧值班记录时的纸张脆响,对讲机里传来监控员的惊呼:\"昌运号'突然启动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