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闸验收时,雨势如被驯服的巨兽,渐渐变得温顺起来。陈凡站在防汛指挥棚内,宛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地质局工程师操作探测仪。屏幕上的波纹突然像被惊扰的湖面,剧烈地抖动起来,老工程师急忙擦拭镜片,仿佛那镜片是他洞察世界的眼睛:“闸基下方存在三米左右的异常结构,建议开挖验证。”
“可能是施工遗留物?”周正阳抱着防汛沙袋,如同一颗挤入人群的炮弹,“省质检局确认附近无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拍在桌上,震翻了搪瓷杯。茶水如决堤的洪水,在流域图上洇出褐斑,恰好覆盖新月湾水库。陈凡用铅笔如书法家挥毫泼墨般圈划水渍:“白副主任提起香炉,是要提醒我们注意施工规范。”他抓起对讲机,仿佛那是一把能连通世界的钥匙:“文旅办刘干事到了吗?”
“在警戒线外等候两小时了。”王磊递过热毛巾,如同一股暖流,“带着工程质量检测设备。”防雨布掀开时,刘干事正在操作金属探测仪,那探测仪如同一台精密的雷达,青铜器在扫描下发出声响,设备显示结构异常。“炉足内部有现代加固材料!”工作人员如实地记录着数据,“需要联系施工方核实……”话音未落,就被帐外传来的喧哗声如潮水般淹没。白副主任的联络员正与执勤人员激烈地沟通着。
“协调了二十万防汛物资!”清单上的“应急灯具 500 套”如同一道闪电,让陈凡的眼神骤然收缩——这批物资外包装印着长明集团的标识。他接过清单时,注意到对方袖口的赭色泥土,仿佛那是东郊预制厂停工前的一个神秘符号。防汛警报突然拉响,如同一声惊雷,划破了天空的宁静。陈凡如离弦之箭,冲回指挥部时,省水利厅的视频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点关注新闸门承压测试。”镜头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过各防汛点。卫生所走廊飘着消毒水味,陈凡如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仔细翻看体检报告,突然给周正阳发信息:“查预制厂运输备案。”护士的提醒如同一阵春风,吹过陈凡的耳畔:“部分人员血常规指标波动,建议集体复查。”
在那高大的梧桐树下,林调研员的轿车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停驻着。车窗里传来的询问声,仿佛是穿越风雨的呼唤:“陈副书记,听说你对金属探测技术了如指掌?”
当暴雨如注,再度倾盆而下时,施工队如英勇的战士,义无反顾地重返作业现场。那挖掘机铲出的混凝土块,犹如沉睡千年的巨兽,令工程师们惊诧不已:“这批建材的标号与施工记录竟然不符……”
探照灯如同一束明亮的利剑,照亮了土层中那错位的管线。“上月的河道加固工程曾在此施工。”陈凡捻着手中的土块,若有所思地说道,“技术承包方正是长明建工。”
防汛指挥车如一头咆哮的猛兽,冲破雨幕,周正阳如敏捷的猎豹,跳下车来:“预制厂连夜运出三十车物料,运输路线却与备案大相径庭!”“立刻启动防汛物资特别检查程序。”陈凡的雨靴仿佛被泥泞紧紧抱住,远处安置点的灯火在雨帘中若隐若现,宛如朦胧的梦境。
监控画面中,第三辆货车被截停时,车厢滚落的建材型号与清单格格不入。司机的解释如同风中的残烛,摇摇欲坠,车辆只能暂扣待查。
在这暴雨的肆虐中,工程站库房里竟发现了未登记的建筑设备,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工作台账上记录的建材调拨异常,部分单据如断线的风筝,消失得无影无踪。
“钱工头正在检查站配合调查!”周正阳高举着记录仪,如冲锋陷阵的勇士,冲入屋内,“发现工程材料代管协议!”视频会议中,白副主任突然掉线,如同断了线的木偶,而那背景书柜上堆积如山的工程图纸,仿佛是一座沉默的知识堡垒。
凌晨时分,林调研员送来的《防汛值班表》,宛如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坚守岗位”的备注旁,粘着半片金黄的银杏叶,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份坚守的默默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