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我得提醒你几句,你就这样子,就算是天上的神仙来了,也改不了你的臭脾气!”
朱高炽瞪了他一眼,手指点了点他,然后摆摆手。
朱高煦有些恼火了,也瞪回去,冷声问:“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哪里错了?”
“你呀,还能错在哪?没半点规矩!”
朱高炽叹气说。
他对二弟的性子太熟悉不过了。以前娘还在时,还能管得住他。现在可不同了,仁孝皇后没了之后,二弟简直像脱缰的野马,没人能制住他了。
因为他打过不少胜仗,在战场上立过功,就开始得意忘形。
不管是当年的靖难之役,还是现在跟着父亲出征,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于是变得越来越狂妄自大。
朱高煦一听这话,更不乐意了。
“现在你来说我,前天晚上爹手里那把剑,你不伸手去抢了吗?你说说,这是什么规矩?”
显然,二弟对那件事一直记在心里,这时又提起,想占上风。
果然,话音刚落,老大就被堵住了,不知如何回应。不过他很快摇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能赖我吗?前天晚上到底怎么回事,你又不是不知道,爹气得要命,抓住我的手非要把你的脑袋砍掉,我能怎么做?”
朱高炽瞥了他一眼,“不管怎样,你是我的弟弟,我能那样做吗?”
朱高煦慢吞吞地说:“大哥,前天晚上你就别多想了,拿起剑随便一挥,不就完事了吗?”
朱高炽的脸色变了,瞪着他说道:“二弟,你真是让我失望,做哥哥的能那样对待自己的弟弟吗?要是我真按爹的意思那样做了,以后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再说,要是我真的这么干了,别人会怎么看?他们肯定要说我是残害亲兄弟的小人,我能这样做吗?”
朱高炽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要是真干了这种事,那我不是成了连畜生都不如的东西了吗?人们会怎么议论我?”
朱高炽说得头头是道,确实很有道理。
反正他是绝不会做这种事的,不然就会背上杀兄的罪名。
至于前天晚上发生的事,不过是试探罢了。如果朱高炽真的杀了二弟,父亲第二天就会把他关进大牢。
毕竟都是一家人,得团结一心,不分彼此。
这是老大对太子妃说的话,也是朱高炽明白父亲朱棣心思的地方。
“行了行了!”
朱高炽又挥了挥手。
老四到现在还没露面,我跟你直说了吧,如果他不当太子,那这位置就是你的了,我觉得你能行!朱高炽又补充道:“爹常说世子身子弱,你还得多努力!”
“这话都快听腻了。”朱高炽摇摇头。
做明朝太子不容易,对他来说更难。他心里真不愿意当这个太子。如果今天的事能让太子之位取消,那也不错。
别看太子风光,只有当过的人才懂其中的艰难。尤其是最近十个月,虽然国家太平,他为这个国家操了不少心。
老爹出征时,他把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可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缺钱,也没办法。
老爹打仗要花银子,他又得代理国事。光想就知道,这太子不好当。
老大的话让朱高煦沉默了一会,他平静地说:“太子爷,这事别再提了。要是爹真让我去云南,那我们以后怕是很难再见了。”
老大看着他,朱高煦这话真假难辨。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己处境也不妙。前天晚上发生的事,老爹一定不会轻易放过。
现在他们在宫外等着见皇帝,皇帝都没召见他们,说明他的怒气还没消。
朱高煦走近老大,握住他的手,“太子哥,如果你把我当亲兄弟,待会见了爹,替我求个情。你需要多少金子,我都给你,如何?”
朱高煦说得特别真诚。
其实他很后悔,要是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那天晚上他根本不会踏入奉天殿一步。
现在不但给老大添了麻烦,恐怕老爷子对他也有意见了。真不知道这次老爷子会怎么惩罚他们。
两人正说着,老二正在旁边忙着讨好老大,请求帮忙说话呢。毕竟现在的太子地位高、权力大。而他前天晚上的冲动行为,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现在要想让老爷子息怒,只能靠这位太子哥了。
朱高煦心里满是后悔,但后悔也没用。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老爷子消气。
“咦,你们两个都跪着呢?”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从他们背后传来。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年轻人不知何时站到了他们身后,腰间挂着一支笛子,走路的样子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他走近时,微微一笑。
老四你怎么来了?朱高炽挺惊讶。
“出了这事,我不来看看怎么行?再说老爷子正恼火,我要躲家里,也太不够朋友了吧?”朱高烨回道。
没错,这黑衣青年就是朱高烨。
“老四,你够意思!”朱高煦在旁边喊,“那你赶紧去跟老爷子说说情,让他消消气!”
朱高烨微微一笑,“我尽力试试吧。”说完,就慢慢朝前走,进了鸡鸣寺大殿。
“还是老四胆大,这种时候还能这么冷静,也不怕皇上!”朱高煦感叹。
换作是他,肯定不敢,只能乖乖和老大一起跪着。
“对了,老三呢?跑哪去了?怎么没见他?”朱高煦突然问。
“前天的事跟他没关系,他来不来无所谓,不过老四倒是好样的,这时候还能站出来!”朱高炽说。
朱高煦攥紧拳头,想到老三这时候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气不打一处来。
虽然事跟他没关系,但他在这种时候没露面,让老二很不爽。
朱高炽无意中一句话,挑拨了他们的关系。
鸡鸣寺里。
朱瞻基偷偷瞄了眼朱棣。
朱棣喝了口茶,坐在老和尚面前,脸拉得老长。
谁都不知他在想什么。
但认识他的人知道,这副表情已经够吓人了。
“皇爷爷?”朱瞻基小心翼翼地问。
“你这捣蛋鬼,别这样啦,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不过现在有别的事得做!”朱棣平静地说。
“皇爷爷,您这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事要做?”朱瞻基一脸迷茫。
他完全搞不清爷爷到底想干什么。
他瞥了眼旁边的姚广孝。
“等会你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多没劲?”姚广孝笑着说。
“搞得这么神秘,我真不懂你们想干什么!”朱瞻基小声嘀咕,声音还挺大,朱棣当然听到了。
“小兔崽子,你是在笑话我?”朱棣瞪了他一眼,朱瞻基吓得赶紧跪下。
“不敢不敢,我哪敢!”朱瞻基连忙说,但眼神闪烁,根本不害怕,他知道爷爷不会真的怎样。
朱棣轻轻摇头,没说话,对这个太孙还是喜欢的。
太祖当年托梦给他,说朱瞻基以后会有大出息,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宠爱这个孙子。
朱家的老规矩就是隔辈亲。
当年太祖皇帝最疼爱的就是他的大侄子建文帝。
到永乐年间,朱棣也最喜欢自己的大孙子朱瞻基。
不过呀,当年朱高炽能当上太子,多亏了一个叫解缙的人。
永乐二年的时候,朱棣还在犹豫,老四朱棣还没回来呢。
他不知道该不该立老大,还是先立老二。
就问了解缙。
解缙就说了句:“好圣孙,大明能兴盛三代!”
这话说得朱棣心里一动,就成了立老大为太子的重要原因,到现在都是这样。
太孙朱瞻基也很争气,一直深得朱棣喜欢。
朱棣笑着看了看姚广孝,“咱们来下一盘棋吧。”
外面呢,太子和汉王正在烈日底下跪着,朱棣却在屋子里下棋,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似的。
朱瞻基眨巴着眼睛,“爹还在外面呢,还有那些大臣也在等着,皇爷爷您是不是该去看看?”朱瞻基小声说着。
朱棣看了他一眼,“我已经说了,要等人来了再说,别急。”
“还要等人?”朱瞻基愣住了,心里想着自己皇爷爷到底在等谁。
“难道是在等四叔?”朱瞻基从小就机灵,自言自语起来。
朱棣笑了,“不愧是我的好孙子,猜得真准!”
鸡鸣寺外,太子爷和汉王跪着,不少老百姓也跟着跪着,大家互相看看,都不知怎么办才好。
“皇上总不能一直在鸡鸣寺待着吧?”
“是,得想个法子把皇上接回去。”大臣们也在议论,开始着急了。
忽然有人开口了,“这事其实不难,能解开这局的只有一个人,也许他能行!”
声音很平静,大家都看向说话的人。
很快认出是解缙,他就这么慢慢地说着。
三杨都没说话,静静地听着。
杨士奇轻轻摇头,但也没表现太多,就是摇了个头。解缙这个人太聪明了,说得难听点,就是太精明了。
“解大人,您这话什么意思?”一个官员问道。
“现在皇上正生气呢,太孙已经进去劝了,要是不成,那只能请另一个人了。”解缙开始耍聪明了,他笑着说:“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燕王殿下!”
大家都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吭声。不过不得不说,解缙说得挺有道理。
眼下这情况,似乎也只有燕王殿下能摆平这事了。
杨士奇他们都没说什么。
他们太清楚解缙了,这家伙太精明,凡事都要琢磨个透,什么事都要分析一番。
就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
“聪明是好事,可要是太聪明,那就有麻烦了!”
忽然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
大家吓了一跳。
这声音不是别人,正是燕王殿下朱高烨。
他不知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解缙身后,一点动静都没有。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都有点变化。
这位燕王殿下,什么时候来的?
“太厉害了,燕王殿下来了我们都没察觉,这位王爷真不简单!”
杨士奇心思细腻。
他一眼就看出,燕王殿下出现得无声无息,没人发现。
就凭这点本事,肯定不是一般人。
怪不得当年在建文帝时,他能轻松搞定大军。
看来这位燕王殿下,实在深不可测,让人捉摸不透!
“我……”
解缙被吓得够呛。
脸都白了。
他努力抬起头,看到朱高烨就在眼前,还拍了拍他的肩。
“这里的人不是傻子,你想得出的事,他们也想得到。”
朱高烨语气平静。
他还是挺看重解缙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