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皇帝和张嫣来到养心殿处理公务。
皇帝下发了旨意,要求周遇吉率领中部战区到全国各地进行剿匪。
皇帝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沙发上,思考着当前的问题。
军队正在打仗,顺风顺水,但是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而导致的瘟疫问题,一直是自己心里的一个疙瘩。
怎么解决将士的营养均衡问题,这个时期的军队因为缺乏维生素,很多士兵还是有夜盲症的状况。
必须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可是去哪里弄是个问题。
“陛下,皇后差人送来刚上市的杨梅,请陛下和娘娘品尝!”
王承恩的声音传入皇帝的耳朵。
一边吃着杨梅,崇祯一边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你在这里 处理政务,我去趟科学院,给前线将士弄点营养品!”
“营养品?”
“罐头!目前前线将士吃穿不愁,但是行军在外,缺乏足够的微量元素,会导致灾病,所以营养要均衡一些。”
“把水果做成罐头,可以长期保存,以后就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大伴,你去通知军事委员会的三位大人一起去科学院。”
崇祯在东方不败的护卫下,骑马飞奔去了科学院。
经过二次的扩建,如今的科学院已经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城市了。
只不过守卫没有任何松懈。
四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还有不停的巡逻队。
“参见陛下!”
徐光启得到消息,带着几人来到大门前迎接皇帝。
“不必多礼!”
“朕今天来,是为了前线将士的维生素补充的事情。”
“你让工人做几个这样的玻璃瓶送过来。”
“走,随我去实验室!”
皇帝在科学院有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虽然现在已经不是经常来了,但是其专用的实验室一直都在。
崇祯一边忙活手里的事情,一边给众人做着科普:
可以通过高温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甚至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在制作过程中,蒸汽进行加热杀菌?。
另外,在热处理的时候,还能使水果果肉软化,便于后续的装罐和食用?。
在装罐前对水果进行处理,并尽量排除容器内的空气,以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防止水果变色和变质。
使用金属罐或其他密封材料将水果封装起来,形成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进一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等到崇祯将杨梅加热完成之后,玻璃罐也送了过来。
“朕这个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你们自己记一下。”
“你们要试验一下,加热的过程时间不能太长,这样会把果肉的营养物质破坏掉,保证变软就差不多了。”
“还有这个封装,不一定非要用玻璃,也可以使用钢。”
“这些都需要你们在后面挨个试验。”
科学院诸人详细的记录了皇帝的话和实验细节。
“你们还要考虑一下成本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选择成本低的材料。”
“制作完成之后,优先供应前线的将士。”
“陛下,臣等谨记!”
皇帝离开之后,徐光启带着科学院的几人开始了不停的试验。
因为制作原理很是简单,所以几天的时间就做出了好几样的水果罐头,送到养心殿让皇帝决断。
“很好!”
崇祯最后选择了杨梅,油桃,梨三样水果。
目前的水果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种类或者品质。
等以后再慢慢增加吧。
“大批量生产之后,运往前线。要保证将士们每天都可以吃到水果罐头。”
交代完水果罐头的事情,崇祯又了解了一下目前的钢铁产量。
崇祯很想建造一条铁路出来,
但是目前的钢铁产量不足以支撑那个钢铁巨兽的运行。
一条铁路单是钢轨就足以吞噬掉大明所有的钢铁产量。
钨钢的产量在逐步的增加,
现在的枪管产量达到了每个月几十支,
为了防止炸膛,枪管做了加厚,
刻膛线的技师太难培养了。
全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慢慢来吧,崇祯也知道着急没有用。
“陛下,政务院温大人求见!”
在皇帝胡乱思考的时候,王承恩进来汇报。
“让他进来吧!”
“参见陛下,参见娘娘!”
拱手行礼之后的温体仁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目前的直道修建,臣建议南方前线送来的俘虏和劳力,臣建议修建广州经洪都和长沙到武昌的直道。”
“那些人更适应南方的气候,二来距离那边更近一些!”
“陛下,臣妾觉得温大人所言有理!”
“另外,臣妾觉得可以修建从交趾到二广的直道,以便加强对南疆的控制!”
“准了!”
崇祯想了想说道。
“在上海设立海关总署,这个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就着这次战争,彻底把海关建立起来。让张福臻兼任海关总署的署长,你们觉得如何?”
“臣妾觉得可行,征求一下政务院的意见,如果他们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了。”
“让税务总局参与进去!”
在崇祯的眼里,不交税的都不是好人。
及时足额缴税的都是好人!
“在南京建立海军军事学院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发个电报给郑芝龙,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他对海军最是了解。”
“就让他兼任海军军事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吧!”
“让他筛选合适的人员到学校充任教员。”
“镇海侯现在估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现在还在前线指挥战斗呢。”
“给她配一个专职的助手,专门负责学校的事情就可以了。”
“等到一官回来,也该封公爵了!”
电报很快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了南洋前线。
“恭喜司令!以后我大明的海军将士都将是您的学生了!”
“这都是陛下的信任和将士的用命!”
“陈泽,战事结束以后,你和施琅一起就去南京专门负责教学事宜!”
郑芝龙选择了陈泽和施琅作为自己的副手。
“郑芝虎也去!”
“末将感谢司令的栽培!”
郑芝龙让自己的弟弟去做第一副手,这样也将北海舰队交还给皇帝。
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时间久了,难免会让皇帝猜忌。
还不如自己主动,这样收益更大。
“一官会做人做官呀!”
收到郑芝龙的电报,崇祯很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