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福州将军新柱、给事中朝诠二人以及诸位大臣,早已等在堂中,待李侍尧一到,使者即刻宣读上谕:
“上谕着李永标解部发配宁古塔\/着其家人悔过者发还原籍\/着非悔过者发配伊犁\/粤海关监督员缺着尤拔世补授\/着李侍尧主理福建商人通洋案\/着新柱补协办大臣\/钦此”
宣读完毕,众人起身。
他们心内了然,皇上是真的生气了,从广东发配宁古塔,这是压根没想让李永标活着。
不过除了李侍尧等寥寥几人,其他人都面露疑惑之色,福建商人通洋?
李侍尧是用的总督直达的奏折,这些人自然不了解前因。
在与新柱寒暄几句客套话之后,李侍尧找到陈宏谋。
满清的操作很迷,李侍尧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加二级,陈宏谋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军务加一级。
也就是说,在军事方面,两广地区有两个两广总督。
虽然是虚的,但涉及到军事、监察方面的事,陈宏谋还是有发言权的。
“陈大人,近日海寇之事,可有听闻?”
“自然,听闻部堂大人的爱将竟然折于贼寇之手,实在耸人听闻呐。”
由于李侍尧最高官衔是兵部尚书,所以这些官员讲究,称呼对方最高官衔,而不是现在的官职,所以称呼为‘部堂’。
“贼寇猖獗,使我痛失臂膀,为朝廷、为个人,都不能让这群贼寇继续逍遥法外了。”
“那,部堂大人可有良策?”
“我想请陈大人与我联名上书,调福建水师入南海剿贼。”
福建水师是大清最强水师,尤其是在‘海霹雳’施琅率领下,攻陷台湾的时候。
据野史记录,基本上可以算是同时期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但是吧,这满清的操作总是出人意料,自那以后,水师战斗力直线下滑。
两代统治者都没有重振水师的想法,甚至觉得水师衰落,是削弱了施家的实力。真的是内斗满级。
至于广东水师提督,康熙七年就裁撤了。
如今广东水师指挥体系混乱不堪,总督、巡抚、总兵等等,但凡有兵权的都能插上话。别说剿匪了,不扯后腿就是谢天谢地了。
陈宏谋面露纠结,而后开口道:“这...会不会太大动干戈了。皇上怕是不会同意。”
跟李侍尧这种凭身份当官的不同,陈宏谋是真正考上的进士,而且是清朝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但是此人要人品有人品,要政绩有人品,要能力有人品,所以他猜不透李侍尧的用意。
李侍尧笑道:“此事费钱费粮,皇上自然不同意,但随后咱们再献上另一份方略,皇上他就会同意了。”
“敢问,是何计策?”
“以盗治盗!”
...............
另一边,在临时营地的帐篷里。
赵明赫正眉头紧锁,计算着:
“正兵月支饷银10两,伍长每月11两,班长每月15两,排长每月25两。连长每月给50两,补贴10两,团长每月给80两,补贴20两,副职无补贴。再加上每月的禄米......
船帮的盈利略有浮动,但琉璃产业的进账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半年我就要破产了。唉,一分钱难到英雄汉啊。”
购粮的钱还剩四十多万两,但赵明赫不打算挪用这笔钱。
除去供给台湾方面的,自己能动用的不过三十万石,必须继续购粮。
“粤海关,这里可以捞一笔。清廷的粮饷也可以节流。只要尤拔世上任,并对乾隆的恩宠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赵明赫决定帮助尤拔世,让他更早地完成他的政绩。
随后,广东官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处置李永标,所以直到尤拔世上任粤海关监督,赵明赫才知道已经结案了。
赵明赫代表赵家出席尤拔世的上任宴席,觥筹交盏之下,尤拔世略有恍惚。
赵明赫来到他的身旁,看到对方的神情,有所猜测,小声问道:“尤拔贤兄可是因为初来驾到而彷徨?”
“唉,我从未为官,得皇上主子恩典,授我二品大员。我实在担心,让皇上失望啊。”
赵明赫略一沉思,眯眼看向对方,微笑着开口道:“若是我猜的不错,贤兄是收到什么人的献金了吧。”
尤拔世脸色一红,但没有反驳,点了点头。
“多少?”
尤拔世喝了一口酒,一副豁出去的样子,说道:
“五万两。我实在没想到,这群商人和底下的胥吏竟如此有钱。他们打着拜访上官的名义,说是什么地方特产,让我尝尝。我本以为是什么没吃过的瓜果。结果他们走了以后,打开一看......唉。”
“他们是在怕你。”
“怕我?我又不会吃了他们。刚处理了李永标,他们就这样,这不是罔顾国家法度吗?”
赵明赫摇头道:“但是他们不知道你的想法,而且你有让他们吃不上饭的权力。所以他们送你钱,不是让你做什么事,而是希望你能让他们安心办事。你不收,他们人心惶惶,朝廷的事,反而不能顺利完成,那才是辜负皇恩呐。”
说完转身离开,留下尤拔世陷入思考。
其实赵明赫知道,尤拔世内心里,是想要接受这笔钱。只是因为是官场初哥,没有受到熏陶,还放不下心里的那些忠君思想,需要有个人劝他一下,然后顺势心安理得地接受。
尤拔世此人毕竟是皇帝的包衣,能力手段都是过关的,不然,也不会被乾隆选中。
翌日,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了粤海关的胥吏身上,将与李永标有牵连的,贪腐严重的,全部罢黜。
赵明赫趁机举荐了不少与赵家有旧的人,尤拔世全都给予了任命。
海关官场焕然一新,税卒对商贾笑脸相迎,甚至主动拒绝他们的贿赂。
众商贾纷纷表示见鬼了。民间,尤拔世的官声渐佳。
但是危机也来了,他的做法,挡住了广东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的财路。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尤拔世的势力。
一日,正在大肆采购茶叶的赵明赫,突然被尤拔世邀请,饭桌上,尤拔世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赵贤弟,不怕你笑话,这监督,我怕是干不下去了。”
赵明赫一听就知道对方又需要倾诉了,赶紧捧哏道:
“贤兄何意啊?我观贤兄新官上任,立刻政治清明,往来商贾赞不绝口,都说你是大清之能臣啊。”
“唉。不瞒你说,底下这些人,对我的命令阳奉阴违,他们团结一致,互相作证,我又找不到证据惩办他们。广东的这些官,让他们协助些分内之事,都找各种理由搪塞。我现在,有什么想法,都做不成喽。”
说完,又喝了一口闷酒。赵明赫会心一笑,明白时机已至,劝说道:
“贤兄一叶障目了,你的权利,可不是来自他们,而是当今圣上。只要皇恩浩荡,你在这个位置,就能大胆施为。”
尤拔世眼前一亮,凑近前问道:“贤弟可是有何良策?”
“在商言商,海关出口最多的武夷茶、松萝茶,价格远低于市价,大大减少所收税银。若是奏请皇上,重新议价,必然应允。有了皇上的支持,谁敢反对,咱们就......”
赵明赫边说边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他知道,只要这两种茶的税率上去了,必然引起售价上涨,需求减少。
而自己低价囤积的其他种类的茶,将会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