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565-军中事
“羽林右卫?”贺兰敏之看着手上编译过的“六百里加急密报”,低声自语,很快抬首看向恭立一旁的杜风问道:“汝可知此事?”
“回禀大总管,有问过来人,‘羽林右卫’乃朝廷新设……”杜风随即将所知详尽道出。
“原来如此!呵呵,冯兄心之所思成真,善!善也!”贺兰敏之想起冯宝曾经说过的一些话,不禁发出感慨。
的确,在海上无聊时,冯宝有提过“火药”大成以后,军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其中就包括组建一支新军以适应,现在看起来,“羽林右卫”,很符合他当时所说情形。
“大总管所言甚是。”杜风言道:“师父昔日有云,火器化精锐强军,以一当十,乃最低之数。”
“是啊——然,攻克坚城,不知如何?”
杜风默然无语。虽说他是贺兰敏之幕僚,在军中挂个“参军”头衔,但实际却可以参与所有军务。很多时候,他知道的要比统兵将领还要多。
自从以“火药”炸开“新罗都城”,焚宗庙,掳掠王室,灭其国后。“大唐”与“百济”联军加上部分“新罗”投靠军队,合计三十万之众,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平灭“新罗”所有不臣,且一路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抵“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
然而,早有准备的“高句丽”,在聚拢近十五万大军,且粮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依托坚固城池拼死一战,不仅成功阻挡唐军连续攻城,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居然找到了能够降低“火药”爆炸威力以及扑灭“汽煤油”燃烧的法子——前者以沙袋、石条堵死城门,后者用泥浆水覆盖。
两大攻城利器失去效力之后,整个战事又成了“人命绞肉机”!无论攻或守,每一日,都在承受巨大伤亡。
按照军中统计,短短十余日,大军阵亡近两万,伤者不计其数。
仅仅是伤亡惨重那倒也没什么,毕竟死去的几乎都是“百济”和“新罗”两国军卒,并非唐人。
可是,后方粮道不稳,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贺兰敏之不能将唐军派往后方督运粮草,毕竟兵力有限;同时,又不敢派更多“百济”和“新罗”军队后方接应,原因也简单,都是附属仆从军,忠诚度难以保证。此外,原先依靠海运补给的“煤油”,所剩不多,加上当初谢岩留下的“火药”用去近九成,只够一次攻城。
故贺兰敏之接受林运建议——连续攻城,待战损三成后退兵进入“新罗”,而后等待朝廷援军。
如今,得确切消息,“羽林右卫”不日抵达,贺兰敏之心中无疑轻松许多。
傍晚,中军大帐外传来杂乱脚步声,很快,林运掀开帐帘,率先入内,后面跟着弥植、刘仁愿等统兵将领。
“拜见大总管。”众人齐齐行礼道。
“诸位免礼。今日战事如何?”
“回禀大总管,战事……不顺。”作为攻城最高统兵将领,弥植神色有些黯然。
“意料中事。”贺兰敏之随即言道:“诸位请坐,本总管有事告知。”
待众人依言入座,贺兰敏之方才大声说道:“朝廷发来‘六百里加急’,‘羽林右卫’之一万悍卒,不日渡海,以为援军,届时大军抵达,定能攻克‘平壤’!”
“请问大总管。本朝何来‘羽林右卫’?”刘仁愿一语问出所有唐军将领困惑。
贺兰敏之大概说了一番,最后道:“接下当如何,还请诸位畅言。”
“自当奋战,克‘平壤’,北上荡平‘辽东’。”刘仁愿不加思索地首先道。
“刘郎将言之有理。冯侯大军尚需时日,攻城不可断,军心不可怠。”副大总管林运,跟着表明心中所想。
紧跟着,几位大唐将领相继附和。
作为统帅,贺兰敏之当然很清楚,大唐将领们言战,除了确为所想之外,消耗两国降兵才是根本,此原也为谢、冯二人昔日策略。
只不过,此等事情,难以放置明处。
贺兰敏之不动声色,转首看向弥植,问:“弥将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播,如今情形,不知该当如何?”
弥植本为“百济大将军”,归顺大唐后,继续受到重用,弥氏一族,更有多人得封赏,加之其弟弥渡,与冯宝数度“合作”,忠于大唐之心可鉴,是贺兰敏之心里,为数不多可信之人。
然此时,此地,此刻,弥植却不知当如何回话。
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言,继续攻城并不明智。
“平壤”城坚,兵力充沛,粮草充足,以常规手段猛攻,不仅耗费时日,且伤亡难以估算。
但若以其他方面而言,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消耗不可控的兵力。
许久之前,弥植就发现,大唐在使用兵力的时候,有意无意间将一些桀骜不驯或首鼠两端的将领送往最前方,尽管战后奖赏等一应不缺,然这些将领麾下军卒,却是战损严重,不少将领麾下已无人可用。
虽说大总管贺兰敏之屡次表明“补充兵力”,但都只流于形式。
此事,弥植不难猜出,虽谈不上多认可,却也无抵触。毕竟非同族,指望大唐能够全部善待,那也不可能。
弥植本不想参与,奈何贺兰敏之当众询问,不说自无可能。
稍经思虑,弥植以一名纯粹军人将领的口吻,提出三点建议。首先,继续攻城,但力度减弱,以降低伤亡;其二,派出兵力,征集粮草,以保证大军用度,降低粮道不稳带来的影响;最后,放松围困,给“高句丽”以兵力不足,伤亡惨重之假象,寻机野外用兵。
哪怕贺兰敏之对于军事谋略并不是很擅长,也能听出来,弥植所言甚是。且兼顾军务与联军内部事宜,可谓“万全”。
只要能够继续攻城,以达到消耗兵力作用,林运并不反对弥植所说。
其实,当初冯宝和谢岩离开“百济”时,与林运都有过长谈,除去各种商议与设想,都提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即借战事,以灭“不臣”。
林运当然不知道谢、冯来自千年之后,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人权”的概念,所以,让他俩下死手处置一些可能隐患,实在有些“心理障碍”,只能变着法子来。
而在谢岩和冯宝看来,贺兰敏之身上,公子哥气息颇多,一些“肮脏”的活计估计也搞不好,林运就成了最合适人选。
事实也证明,经历过“波斯”困苦的林运,全无大唐文官的“满口仁义道德”,行事狠辣,手段老到,在其不动声色地推动下,前前后后,近十万“百济”、“新罗”联军被送入黄泉路,只是他觉得还不够,再消耗一部分更好。
所以,只要能够攻城,林运并不在意其他。
于是乎,贺兰敏之麾下大军,开始轮番上阵,猛攻“平壤”南门……
“长河,今为何日?”冯宝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感受着海浪起伏,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来。
“二十四,明日可登陆地。”
“如此,六月前可至。”冯宝自言自语,跟着叹道:“太慢了。”
刘长河不敢接话。
“走,上去看看,他们鱼捞好了没有。”冯宝想起什么,睁开眼起身道。
上甲板,用不了一会儿。
冯宝瞅着甲板上那些活蹦乱跳的海鱼,对正在收拾倒腾的亲卫们大声道:“一个个动作快点儿啊!晚上,海鲜烧烤、海鲜火锅,全指望尔等了。”
“喏——!”
“遵命!”
……
冯宝笑了。
对于自己麾下这支由勋贵豪门嫡系年轻人组成的“亲卫队”,他还是很满意的。
在行军途中,那些近乎残酷的操练里,勋贵豪门子弟并没有展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而是与普通军卒一样,每日负重急行军,也无怨言。
冯宝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却知道,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质变,是普通人完成像军人的转变,很难,但值得。
正因为颇感欣慰,冯宝才决定,在临近登上陆地的前一天,组织全军会餐,用以“奖励”。
杀鱼、清洗……
点燃煤油炉……
搭起烧烤炉……
约摸天色刚刚黑下来,“洛阳号”率先点燃数百支火把,紧跟着,“长安号”以及其他船只也纷纷效仿……
一时间,漆黑的海面上,星光点点!
“诸位,大军明日登陆,今晚犒赏全军。”冯宝简单而大声言道:“以水代酒,务必尽兴!待他日得胜,本总管当宴请三军,不醉不归!”
“来!诸位,饮胜——!”
冯宝最后一句话音落地,甲板上全体亲卫及受邀将领,一齐起身,高呼“大唐万胜!饮胜——!”
由于甲板面积有限,所以采取排队流水式用餐,如果那个时代有无人机,或者直升飞机,必然能够看到,每条船上,都有一条人组成的长龙,在有序而缓慢地走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