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太极殿”,又一次寂静下来。

但这样的沉寂,仅仅维持了一瞬间!片刻后,响起众多惊叹之声。

“刘少卿,此言当真?”有官员不信地问道。

刘仁景以最肯定的语气回答说:“千真万确,绝无半分虚假。”

“刘少卿,如此之高额悬赏,汝信否?”又有官员问道。

“信!为何不信?”刘仁景回答完毕,再次向皇帝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赏进献者十五贯的律例,订立于我朝初创之际,时天下初定,民生凋弊,国用匮乏,即便如此困难,高祖依然制订此例,先皇太宗时期,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先后与我为敌,朝中各项用度迟滞,以支应大军所需,故而诸多涉及百姓民生之事,遭遇延缓,亦属无奈,然今日之大唐,四海升平,放眼天下再无敌手,此为改善民生之最好时机,故臣奏请陛下,修改相关律例以促进生产。”

这番话,是刘仁景预先准备好的,他是想告诉皇帝,过去的规定,是当时条件下产生的,如今国家情况不同了,应该做出一些调整了。

任谁都知道,刘仁景的话没毛病,可谓是为国献策,纯属为公。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修改,而在于怎么改?

中书舍人来济,是前隋大将军来护儿之子,出身名门,又是进士出身,曾奉李世民谕令,与令狐德棻同撰《晋书》,可谓是饱学之士,李治对其也是极为赏识,有意将其提拔。

可他却对刘仁景的话,却颇不以为然,是以出班道:“陛下,臣以为,高祖与太宗制订的律例,并无改动必要。”

“来卿,此言何意啊?”李治问。

“回禀陛下,若是改动刘少卿所提之律例,则必然要增加悬赏赏额,那么请问陛下,增至多少合适?倘若以‘新安县男’提议为准,增至千贯、万贯,那岂非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介农夫,仅以某件农具或选出一些粮食种子,就可以获得普通官员十年之俸,试问陛下,长此以往,可还有农人安心务农?可还有匠人安心做工?”

“来舍人此言差矣!”一名官员出班说道:“天下农人、匠人何止千万,能够改进者,当属凤毛麟角,何来影响?”

“非也!”又有一名官员出班言道:“百贯之资,可致人铤而走险,千贯之财足以让人疯狂,农人无知、匠人无才、商人无德,岂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乎,若一意求财,定无所不用其极,又怎会不影响正常劳作?陛下,微臣认为,刘少卿之所提,无需再议,当予驳回。”

“陛下”来济再次出班道:“以百姓之税,付予投机取巧之徒,孰非明智之举,当驳回才是。”

听了半天,李治算是明白了,和自己想的一样,真要改动,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只可徐徐图之,万万急不得。

李治对此早有思想准备,是以并未多想,张口刚想说话,哪知刘仁景又开口道:“陛下,修改律例,事关国策,自然不可操之过急,可谢县男提出的由‘卫岗乡’出钱的方法,倒不失为解决之道,臣请陛下允之。”

“万万不可!”褚遂良终于站出来说道:“以一乡之地,岂可行国策?陛下,老臣以为,切不可行。”

李治也好,刘仁景也罢,对有人反对那是早有预期的,只是怎么都没有想到,褚遂良居然找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理由来反对,而且还是那种冠冕堂皇,难以反驳的理由。

褚遂良说的没有错,地方官员哪里能够行使国家部门的权力,只是他有意无意中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谢岩的意思是由“司农寺”行使权力,“卫岗乡”仅仅只是出钱。

更重要的是,刘仁景试图修改律例的事被搁置以后,众人自动排除了“司农寺”在其中的作用,把“悬赏”一事按到了“卫岗乡”头上,这么一来,褚遂良的话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了。

旁人忽略掉的,刘仁景自然不能跟着忘了,他马上出言道:“褚公,非‘卫岗乡’独自行事,乃是由‘司农寺’告知天下,仅仅由他们出钱尔。”

“那也不可!”褚遂良道:“‘卫岗乡’纵有资财,也是民脂民膏,他谢岩岂可随意挥霍?前番卖地所得,因无先例可循,且用于乡里,也就任由他了。今番出高额悬赏,老夫倒想问他,钱从何而来?若搜刮百姓而得,老夫绝不相饶。”

甭管褚遂良说的是多么慷慨激昂,有一个问题,他倒的确说出了所有人的疑问——悬赏的钱从哪里来的?

“陛下,褚公所言甚是有理,‘卫岗乡’民不过万,何来万贯之财?臣以为,应派遣御史前去查访,以防谢县男苛待百姓。”来济跟着说道。

“正是如此!”于志宁也出班说道:“臣附议褚公与来舍人之言,奏请陛下派人详察。”

“臣等附议。”还没等皇帝做出任何表示,大殿里,数十名官员相继出班,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无人注意到,李治此刻的神情有些怪异。

“钱从哪来?”这事别人不知道,李治可是知道的。根据谢岩的报告,单一个“炼铁作坊”的产出就够了,那还不算什么“香水、茶、酒”这些东西。

“褚公啊,派遣御史一事,依朕看就不必了吧。”

褚遂良耳听皇帝如此说法,以为皇帝有意偏袒,心里更加不满,大声道:“陛下……”

只可惜,这一次李治没有给他说完的机会,而是直接打断道:“朕知道,钱从何而来。”

褚遂良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他想说的一下子被堵了回去,没法说了。

愣了一会儿后,褚遂良才想起来问道:“老臣不解,还请陛下告知。”

李治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说道:“皇家学堂办了一个‘炼铁作坊’,大概还能挣些钱吧。”

“什么啊?陛、陛下……”褚遂良一激动。话都说不下去了。

“陛下啊——”于志宁高呼一声,紧跟着道:“学堂圣地,怎可沾染铜臭之气啊!”

来济同样痛心疾首地说道:“学堂传授先贤之道,负有教化民众职责,怎可、怎可办什么作坊啊!臣要弹劾谢岩,参他以办学堂为名,行敛财之事。”

“臣,也要参那谢岩一本。”

“臣,弹劾‘新安县男’!”

……

短短地一瞬间,不下十名官员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这一刻,李治犹豫了。

其实也不能怪李治,谢岩心目中要办的学堂,和这个时代所有的学堂都不相同,他又没有对李治仔细说过,产生一些误会在所难免。幸好,“太极殿”里有一个人多少知道一些,那个人就是刘仁景。

从谢岩那里走之前,刘仁景与他单独聊过,期间,谢岩曾有说过关于学堂的构想,所以刘仁景成了这里唯一知道的人。

既然知道,此时不说更待何时呢?

刘仁景果断地对皇帝道:“陛下,关于学堂,臣略知一二,与世人眼中的学堂,恐怕差别很大。”

“你说,学堂还能有何不同?”褚遂良缓过劲来,指着刘仁景道:“老夫、老夫就不相信,学堂他还能弄出来什么新花样!”

刘仁景没有立刻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皇帝,看样子,他是不打算直接回复褚遂良。

“刘卿家但说无妨。”李治表面上很淡定,实则他也很想知道。

“回禀陛下,按照谢县男的意思,‘皇家卫岗学堂’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少数品行好,天资高的生员教授经史子集,他们主要为科举而准备;另外一部分,是向大部分天资普通,且来自百姓家的生员传授生存技能,比如说,怎样在一亩地里种出更多的粮食,又或者怎样利用山地丘陵栽种果木等,总之就是,当生员离开学堂时,要么可以去参加科举,要么可以独立谋生,这就是谢县男办学堂的主要目的,至于学堂里面的作坊,谢县男也说了,那是给生员练手和观摩之用,不可或缺。”刘仁景一口气将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一派胡言,不传授先贤之道、圣人之言,也配叫‘学堂’?”褚遂良冲着刘仁景发问后,又转首对李治道:“陛下,谢岩身为‘新安县男’,误人子弟,有失朝廷威仪,老臣请陛下开革此子,以正朝纲。”

“褚公言重了吧,谢卿家兴办学堂以教化百姓,此乃功在社稷之举,且办学所需,一应自筹,朝廷可是一文钱也没有出过,何来有损朝廷威仪一说?况且朕以为,教化百姓,除了才德之外,生存技能同样重要,难道说,更好的耕种方法,能够收获更多的粮秣不是好事吗?”李治站在皇帝的角度,认为谢岩考虑的颇为周全,是以不大认可褚遂良的说法。

“陛下,学堂乃教授圣人之学所在,生员以学习圣人之学为荣,学堂有作坊、有农人和匠人同在,生员受其影响,难以安心进学,如此岂非有违进学本意?又怎不是误人子弟呢?”于志宁又一次开口言道。

来济亦紧随其后道:“‘卫岗乡’之学堂,既冠以‘皇家’名号,自当与皇家荣辱一体,若‘皇家学堂’出来的生员,只会种地栽树,那皇家的威严何在?天下臣民,又当如何看待呢?”

“这……”李治一时为之语塞,他还真没想过那么多,所以也回答不了。

紧接着,礼部、弘文馆、吏部等众多官员们纷纷站出来说话,意思基本一样,那都是说“学堂归学堂,不可以有作坊一类的存在。”

李治心里可不乐意了,他现在是有些相信学堂可以挣钱的事了,而且还隐约知道这钱从哪里来了。要他下旨断了自己的财路,怎么样也不可能啊,但眼前这般大臣们在那不依不饶的,也不是个事儿,总得想个办法糊弄过去才行。

“可要怎么做才好呢?”李治皱着眉,暗自思量着,连那些大臣们说的话都没听进去,当然,听不听也就那么回事,都是一个意思的。

想了半天,李治还是没能想出个法子,大殿中间,站出来的官员也越来越多起来,李治明白,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则人越多越不好办。

“阿舅,此事当如何是好?”万般无奈之下,李治只能向自己的亲舅,当朝第一人长孙无忌询问。

在学堂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的利益并不一致,反而更接近皇帝的立场,原因倒也简单,在他眼里,学堂不过就是进学的地方,有没有作坊的,都一样。至于什么“皇家”的名号,更加不值一提。真正可以代表“皇家”的,是军队、是官员、是权力。

但是长孙无忌也清楚,“学堂”是“读书人”心目当中的“圣地”,不容亵渎,倘若为此事影响到皇帝对自己的看法,似乎又有些划不来。故而,他本着两边不得罪的心态,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陛下,老臣以为,学堂远在‘卫岗乡’,谢县男究竟是何想法,吾等于此也难以度测,依老臣看来,应派出快马,召其来面圣,将学堂与悬赏两件事一并处理,最为妥当。”

长孙无忌一番话,可以说是深合李治心意,原本他就是打算“拖”,只是没想出来好办法,现在长孙无忌说了,那可不就有了借口了嘛。

“阿舅之言,甚是有理,只是派人召唤却是不必了,再有一月即是新年,谢卿家年前必定前来‘长安’,届时就按阿舅的意思,把两件事情一起处置好了。”

长孙无忌表了态,皇帝做了决定,即使如褚遂良也知道改变不了了,再说下去,也无任何意义,只能跟随众大臣一起高呼“臣等遵旨!”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霸天武魂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猎国!这位诗仙要退婚我,孙山,科举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塞仙志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大秦潮公子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三世一兵日月山河无恙神话版三国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我,潘凤,三国第一混子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我是袁蜜水灭元1399秦昊免费阅读完整版我在大唐做战神由凡到仙故事集沙硕疆域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隋唐之我为混世魔王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魂回东汉大宋之天才鬼医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三国,开局被孙尚香逼婚亮剑:我只打硬仗大周逍遥王爷两宋传奇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大清宫里的小人物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亚历山大四世洪武大案之借纸案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宋骑之金戈铁马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上吊之前,崇祯掀桌魏臣靖康之耻?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