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蒋琬站出来,一脸严肃地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您直接册立皇五子刘谌为美阳王,似乎有些不妥。毕竟皇三子和皇四子至今尚未得到册封,如此一来,是不是不太好?”
刘禅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在意蒋琬的担忧,反而轻松地回答道:“哦?难道这样做就不好吗?是不是有点太过明显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狡黠和自信。
众人听到刘禅的话,都不禁愕然,一时间竟然无人敢说话。他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着刘禅的真正意图。
刘禅见状,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心腹重臣,朕的心意估计你们也都心知肚明了。不过,丞相所言也不无道理,既然如此,那就也封他们为王吧。让朕再好好想想……”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起来。
过了一会儿,刘禅似乎有了主意,他指着地图上的两个地方说道:“皇三子刘宗,就封他为河内王吧;皇四子刘瓒,封为上党王。不过,目前先让他们留在京城,暂不前往各自的封国。至于相关的册封事宜,就交由礼部去妥善办理吧。”
马谡连忙领命道:“微臣领旨。”
刘禅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走下御阶,来到众人的桌几前。他绕着桌子转了一圈,最后在蒋琬的座位旁边一屁股坐了下去,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众人说道:“朕这次出巡,真是收获颇丰啊!尤其是谌儿,他的聪明才智让朕深感欣慰,这孩子是可塑之才,和朕当年颇为相似呢!”
马谡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美阳王乃陛下与皇后娘娘所出之子,其身上自然流淌着二圣的优良血脉,可谓是得天独厚啊。”
然而,刘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叹息道:“皇长子和皇三子同样也是朕与皇后的亲生骨肉,可他们的情况却与刘谌大不相同。这或许便是所谓的天命吧,并非人力所能轻易改变。”
马谡略作思索,接着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臣认为对于美阳王的教育问题,仍需谨慎斟酌。依臣之见,陛下不妨考虑让丞相大人亲自担任太子太傅一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给予殿下一定的压力,促使他勤奋好学,更能确保殿下得到最为优质的教导。”
刘禅闻言,目光转向蒋琬,询问道:“丞相意下如何?可愿担当此任?”
蒋琬心中猛地一紧,他深知此时此刻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刘禅已经下定决心要册立刘谌为太子了。而担任太子太傅这个职位,毫无疑问意味着要肩负起重大的责任和期望。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巨大考验,更是一种人臣所能获得的至高无上的荣耀。
蒋琬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赶忙露出笑容,回答道:“多谢陛下隆恩!”他的声音虽然平稳,但内心的波澜却难以掩饰。
马谡见状,紧接着说道:“微臣如今不才,有幸担任殿下的老师,深感责任重大。臣以为,为了更好地教导殿下,还应当为殿下增添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和博学多才的宾客。”
刘禅听了马谡的话,微微一笑,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臣,最后停留在六部尚书身上。他笑着指着这些大臣们,说道:“你们这六部尚书,全部都担任太子洗马吧,记得要多和美阳王亲近啊。”
众臣们一听,纷纷躬身施礼,齐声应道:“臣等遵旨!”他们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充满了对刘禅决定的敬畏和顺从。
刘禅稍稍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嗯……朕觉得可以让诸葛瞻和张遵(张飞的孙子)担任太子宾客一职,他们二人皆是才德兼备之士,定能悉心教导刘谌读书学习。”
话音落下,刘禅似乎对自己的决定颇为满意,他缓缓站起身来,步履稳健地回到御座之上,稳稳地坐了下来。
待他坐定后,环顾四周,看着满朝文武大臣,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朗声道:“诸位爱卿,今日朕做出如此安排,乃是为了我大汉江山社稷着想。如今国本已然稳固,朕也再无后顾之忧了啊!”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大臣闻听此言,纷纷跪地叩首,齐声高呼:“陛下英明!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