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听得双目发亮,龙椅扶手被他攥得指节发白,喉间发出低沉的笑声:
“好!好!好一个分化拉拢、各个击破!只是……”
他突然沉下脸,目光如箭矢般射向申公豹,
“若诸侯看穿本王意图,联手抗命,又当如何?”
申公豹心中一凛,但很快镇定下来,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大王勿忧,臣亦有所虑。诸侯虽多,但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难以真正齐心,大王可在实施分化瓦解之策时,更加隐秘行事,让诸侯难以察觉大王的真正意图,直至功成,哪怕这些诸侯有所意识,也已经无力回天。”
听到申公豹的话,帝辛哈哈一笑,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脸上露出畅快之色:
“不愧是阐教高徒,果然有几分手段!不似山野之人,言说我大商内忧外患,让我宽待诸侯,排遣大军替各个诸侯坐镇,实在是可恶可憎!”
听到帝辛的话,申公豹自然知晓帝辛所言之人乃是自己师弟姜子牙,
也只有姜子牙才会提出这般想法,还以为是远古人族之时,妄图以仁政来巩固大商统治,
虽然心中暗自鄙夷姜子牙的天真,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微微颔首道:
“大王圣明,山野之人目光短浅,不知大王雄图霸业之宏远,只知一味姑息养奸,宽待诸侯,无异于养虎为患,派大军替诸侯坐镇,更是本末倒置,徒耗国力,让诸侯坐享其成,日后必生异心。”
说罢,申公豹又向前一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
“如今大王要成就无上人皇之位,正需果断行事,将诸侯之患连根拔除,臣此计虽需费些心思,但只要按部就班,必能成功,待诸侯问题解决,大商国力集中,那时,天下谁人能挡大王之威?”
帝辛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不错,就按你所说,且放心去做,若缺人手,可从亲卫中调拨,若需财物,国库也任你支取,但要记住,此事关乎本王霸业,不容有失。”
申公豹心中涌起一阵狂喜,连忙再次躬身,激动地说道:
“大王如此厚爱,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定不辜负大王的信任与重托。”
帝辛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起来吧。你回去后,尽快拟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呈于本王过目。”
“是,大王。”
申公豹恭敬地起身,倒退着走出大殿,直至退出殿门,才转过身,快步离去。
望着申公豹离开的身影,帝辛心中也开始幻想起自己登临人皇之位,威临四极时的场景。
......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随着申公豹开始着手实施计划,姜子牙这边也成功得到姬昌信任,整个大商暗流涌动。
而有了申公豹谋划,帝辛自觉已握住制衡诸侯的利刃,心中再无顾忌。
又在妲己的蛊惑下,愈发骄纵奢靡,命人扩建鹿台,搜罗天下珍宝填充其中。
每日与妲己在酒池肉林间宴饮作乐,看宫女赤足踏过滚烫的铜柱,听受刑者的惨叫混着靡靡之音。
皇叔比干不忍帝辛自毁宗庙社稷,不顾宫禁森严,径直闯入鹿台,却最终自戕于鹿台之上,
见到比干结局,朝堂之上也再无人敢开口劝谏,帝辛愈发肆无忌惮。
在帝辛的纵容下,费仲、尤浑之流愈发猖獗,公然卖官鬻爵,将大商律法践踏如泥。
赋税年年加重,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街头饿殍遍地,却还要被迫服劳役,为帝辛修建更多奢靡宫室。
对此申公豹却选择视而不见,因为申公豹自信自己的分化诸侯之策能让帝辛牢牢掌控局势,实现大商的 “中兴”,
至于帝辛的荒淫残暴,在他眼中不过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表现。
在申公豹看来,只要诸侯的势力被削弱,无法对帝辛构成威胁,即便帝辛行事乖张,也无碍大局,甚至,帝辛的暴行可以进一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申公豹疯狂地派遣细作四处活动,在诸侯之间挑拨离间,制造矛盾与纷争。
一些诸侯被虚假的罪名诬陷,领地被削弱,而另一些则被利益诱惑,逐渐背离了原本的联盟。
但申公豹毕竟不是人族,怎会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失了民心,
纵使大商再如何兵强马壮,拥有广袤疆土和无尽财富,也难以长久。
在申公豹的保证下,帝辛更加变本加厉。
无休止地征调民力,用于修建奢华的宫殿和园林,致使大量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锐减。
同时,繁重的赋税让百姓们不堪重负,许多家庭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卖儿鬻女,流离失所。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百姓,他们对帝辛的统治充满了怨恨。
那些因利益诱惑而背离联盟的诸侯,虽然暂时获得了一些土地和财富,但在各自的领地内也效仿帝辛,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这些诸侯为了讨好帝辛,不断向他进献奇珍异宝和美女,进一步助长了帝辛的荒淫无道。
相比之下,西岐的发展却蒸蒸日上,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姬昌广施仁德,救济百姓,收纳贤才。
西岐境内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境外,姬昌串联的诸侯也是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西岐的声望越来越高,许多饱受苛政之苦的百姓纷纷逃往西岐,为西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兵源。
而随着大商民心的逐渐丧失,各地的反抗力量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饱受帝辛暴政折磨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组建起大大小小的起义队伍。
一些曾经对大商忠心耿耿的地方官员,目睹帝辛的昏庸无道,也渐渐对大商失去了信心,甚至于暗中支持这些反抗力量。
大商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宛如狂风中的朽木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