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飞碟起飞了!”
“炎黄”号太空级飞碟带着四百五十位宾朋在一百六十亿束羡慕嫉妒恨的目光里,在各国有资格来却没来的高官肠子都悔青的心情下,从“莽荒洲”徐徐升空。
一起升空的还有一架银色的“小”飞碟,正是陆洲级飞碟,“九州”号。
那是应赵宇要求,让罗丹给“炎黄”号全程拍摄实况视频。罗丹、鲁滨逊十位修士为凡人服务,亏赵宇想得出来,要不是看在赵宇的面子,打死他们都不愿意,这要是被他们的亲朋好友知道,颜面何在,情何以堪。
陆洲级的飞碟“九州”号能飞向太空?
当然可以。“九州”号的最大航速100马赫,不但大大超过冲出大气层环绕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9马赫,还超过脱离地球引力遨游太阳系的40马赫及脱离太阳系、飞向银河的第三宇宙速度60马赫。也就是说,只要不忙着赶路,乘坐“九州”号飞碟在银河旅行也是可以的。
把它定义成陆洲级是因为它的个头忒小,没有休闲娱乐的空间,让冗长的旅途寂寞无聊,影响旅行心情。
当然,即便以100马赫的速度在银河旅行也是太慢,那必须是亚光速甚至暗宇宙的超光速,否则,还没到达下一个星系,乘客已经老死多年,还旅游个驴呀!
少扯闲篇。
两架飞碟在一分钟之内,静悄悄地将飞升速度提高到29马赫,向地球大气层的尽头飞去。
静悄悄?
没错,就是静悄悄。别说在1.2马赫超音速时没有地球飞行器都有的音爆声,就是到了恐怖的29马赫,也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客舱内的更是不可思议,不但没有一点噪声,还平稳得超乎想象。开始时,尽管有先前的高超音速飞行下的舒适体验,大家还是系上了安全带,毕竟这是要像乘坐载人火箭一样飞向外太空,而且,不知道是赵宇小气还是没有准备,连航天服都没有配备。
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飞碟飞得太平稳了,太舒适了,别说飞机起降、遭遇气流的那种颠簸,就是与万米高空正常航行的大型客机和地面上高铁相比,也好得不知凡几,确切地说,和在家里坐着喝茶别无二致。
因此,嘉宾们纷纷解开安全带,在客舱里“流窜”起来,或踱步,或爬楼梯,或乘电梯,基层客舱自由乱窜,惬意无比。
惬意之余,嘉宾们特别是那些位乘坐过载人火箭、空天飞机的航天员都觉得不够刺激,没有享受到令人舒爽无比的“失重”感。
为此,赵宇特意关闭了一下飞碟上的重力调节系统,客舱立马变成地球人类熟悉的“太空环境”。
于是乎,在一片惊呼声中,在直播屏幕前数十亿吃瓜观众异彩连连的目光下,亲朋嘉宾们走起“太空步”,并在杨志伟、费胜龙、聂海盛、景天鹏、王雅萍、加加林、捷列什科娃、列昂诺夫、阿姆斯特朗……一众地球功勋航天员的示范下,做起了吃喝玩乐的系列“慢”动作。连同100多司乘人员,近600人在客舱里“飘浮”、“游弋”,80亿地球人类对这个镜头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天恒宇宙高科技和灵力完美融合的神奇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炎黄”号和“九州”号飞碟双双摆脱地球引力到了太空后,并没有直接飞往月球,而是沿着人造卫星轨道环绕地球。
此时,更加亮瞎世人眼球的一幕发生了,直接让地球上直播屏幕前的近八十亿吃瓜观众眼球暴突了无数,下巴惊掉了一地,三观坍塌了一片。
因为,“炎黄”号飞碟伸出碟身环形露台和碟顶天台,并通知大家可以到露台和天台上观光,看蓝色星球,看日月星辰。
天哪!这是要把自己裸露到太空,那可是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还有能轻易穿透薄人体的高速运动尘埃、微流星体和流动星体的恐怖环境。
宇航服也不发,让我们就这样“裸身”去那里?这和找死没什么区别啊!
嘉宾们无不胆颤心惊,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动。
可是,以赵公望、年天祥为首的一众亲朋好友动了,他们无视众嘉宾惊悚恐惧的表情,纷纷走向天台、露台。
众嘉宾在机舱里看着走到露台上的“亲朋好友”安然无恙,谈笑风生,逍遥漫步,惊愣之际,也放下惊恐之心,一个个争相效仿,走了出去。
登上天台,走到露台,顿时感觉……没有任何感觉,气温还是那么舒爽,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和在客舱里、在地球上一模一样,其实就是和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别无二致。
倒是看见不少“高速运动尘埃和流动星体”迎面撞来,不知为何,却在距离他们很近时,偏离了方向,向两侧飘移,离他们远去。
亲朋嘉宾们无不腹诽,地球科学家描述的那种恐怖的太空环境纯属造谣,胡说八道。
不同的是,漆黑如墨的太空中,星辰宛如璀璨的宝石,愈发闪耀夺目,太阳恰似燃烧的火球,愈发刺眼夺目,却毫无灼热之感,飞碟防护结界使然。
上方游弋的月亮,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陡然间长大了数倍,犹如一个善变的精灵,不断变幻着阴晴圆缺的表情。而在下方飘荡着的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蓝色星球,不是地球“他”老人家,还能是谁呢?。
前方,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家伙什”扑面而来,和他们擦肩而过之后,流落到后面,渐行渐远,消失在黑色之中。
这些“家伙什”他们知道,正是地球人类发射到地球太空轨道上的60多万颗人造飞行物,其中,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有多颗,绝大部分是退役卫星及其残骸碎片,沦为太空垃圾。
撇下这些退役卫星,他们看见,“最长寿的卫星”忧爱思80岁高龄的“先锋一号”、“最亮的卫星”忧爱思“蓝色行者3”、“最重的卫星”忧爱思的“木星3号”,还有中夏的“长子”1964年诞生的“东方红一号”……
不搭理那些残骸碎片,他们还看见,人造卫星的两个大家族,5000多“家人”的忧爱思“星链”家,3000个“成员”的腊舍尔“宇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