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营内死里逃生的宋方,狼狈不堪的向西逃窜,大营内早已经是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宋方顾不了许多,带着身边亲随向京师跑去。
看着身边还有不足千人的队伍,宋方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原本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如今却惨败而归,按照大周律法,损兵败将立即斩首,宋方已经预见到自己回归京师后的结果。
就这样整支队伍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官道上狂奔。
“大统领快看。”宋方顺着身边一亲兵指的方向看去,远处有一支兵马在严阵以待,旗帜上两个“宜川”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停!”宋方大喊。
看了看周围,一片宽阔,宋方知道此处距离长安也就半日路程,但是前面阻击的宜川军,看旗帜应该有万人上下,宋方一脸茫然,不知道这宜川军从何处冒出,更不知为何南军也没有丝毫消息。
片刻的恍惚之后,宋方对身边的后营将军说道:“李将军你带人突出重围,向朝廷报信,将这里的情况全部告知朝廷,我大军死也不能死的杳无音信。”
身为后营将军的李大福看着那满脸横肉的宋方回道:“大统领末将带人挡住他们。”
岂料宋方言辞决绝:“这是军令,不得违抗,立刻从侧方突出去,多带几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出去,朝廷就知道这里的战事,一切都怪我指挥失当,致使我军全军覆没,我回去也是死罪,如今唯有一死才可赎我的罪孽。”
看着宋方一心求死,李大福还想相劝,但无奈军令难违,只得遵令。
就在此刻,宜川军军号响起,数千骑军出阵开始冲刺。
“李将军,快走,一定要活着出去。”宋方最后一次喊道,之后便第一个向前冲去。
李大福带着自己的十几名亲兵立刻脱离队伍,从右侧方奔去。
宇文广陵在中军中密切关注着北军的动向。
“殿下,有十几人从右边逃走了,末将立刻派人去追。”潘璋指着北军后方说道。
“不用了,让他们去,告诉那边的人,留几个人让他们给朝廷报个信,将这里的情况告知,除了他们几个,剩下的一个不留,都给我围住了。”宇文广陵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满是杀意。
“诺。”
“放箭!”宜川军后方忽然箭啸声起,成排的羽箭密密麻麻冲破云霄,直接落入武卫北军中,位于前排的骑兵人马应声倒地,箭头狠狠刺穿胸甲,镶入其中,倒地的士卒还想爬起,就被第二波箭雨钉回地面,立时血珠顺子羽箭流出。
很快的功夫,两方人马狠狠地撞在一起,人马俱损,落地的骑兵被双方混战的士卒踩成肉泥,发出阵阵惨叫也淹没在双方的喊杀声中。
宋方抱着必死的决心,接连挑下三名骑士,在宜川军中犹如无人之境,一时间竟然无人能挡。
远在后方的潘璋看到此人如此勇猛,瞬间暴怒,立刻拍马冲入军中,直奔宋方。
霎那间,宋方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刺向自己,抬头一看一名身材魁梧的大将正提枪指向自己,宋方不敢大意,也提枪格挡,两柄长枪相碰立时擦出火星。
两匹战马错身的瞬间,潘璋架枪直取宋方的喉咙,长枪如撑衣杆般支出,宋方则弯身躲过,完美错过之后,两方再次调转马头,潘璋跳起便刺,宋方下意识的再次举枪格挡,但此次潘璋距离宋方半掌之地变刺为拍,一下子拍到宋方的肩膀。
宋方重重跌进泥浆中,正当宋方要起身时,潘璋的枪尖已经再次抵达自己的鼻尖。
顷刻间,枪尖从宋方后脑勺露出。
三倍于敌的宜川军战斗也就持续了两个时辰便迅速结束,北军仅剩的不足千骑除去少数外其余被全部歼灭。
不到一日的时间,北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师,朝廷果然震动。
王太后已经顾不得什么礼仪,一方面立即通知全部大臣在宣政殿朝会,另一方面带着宇文百川就去殿内等着朝臣到来。
如今已是四月末,距离武卫军出征快两月时间,短短两个月,七万人马没了要么损失殆尽,要么杳无音信,这么长时间朝中还忙着国丧大礼,少有人会密切关注这城外的大军,原本以为武卫军能够轻松战胜,如今败报传来怎么能不让人震惊呢。
半个时辰前李大福带着几名残兵逃回京师,就被守城将士直接带到了王太后和小皇帝宇文百川的身旁,之后将北军遭袭的全部说出,说完北军战斗遭遇,王太后立时乱了思绪,急忙传旨朝会,更是带着小皇帝直奔宣政殿,就在殿内等着群臣到来。
端坐在正中央的小皇帝宇文百川与坐在侧边位置的王太后,二人眼神就这样看着御阶下的李大福,让他再次将北军战败之事详细诉说一遍。
王太后说完,众朝臣就盯着满身污血的李大福,都想知道出征的大军发生了什么,竖起耳朵都听其讲其战斗经过。
半炷香时间过去,李大福终于将出征之后的种种情况全部讲完,还将与统领宋方对于南军的判断也说出。
此话一出,等于确定七万人马已经损失殆尽,朝廷大臣纷纷议论,一时间朝堂乱哄哄。
“都肃静,安静,你们身为朝廷命官,遇到事这般沉不住气,成何体统。”丞相王鹤怒斥群臣。
王鹤一说话,大家顿时安静下来,整个宣政殿静的出奇,看到大家安静下来,王鹤才想小皇帝王太后行礼:“启禀太后、陛下,按照李将军所言,我南军恐怕也凶多吉少,如今我军大败,损兵折将,反观三王大军正锐气正盛,如果再次出兵恐前途未卜,目前来看不宜再战,老臣以为京师应该加强防御,不可轻出。”
王鹤的话有几分道理,说完便招来自己人的追捧,接连称赞丞相大人的建议极好,朝廷应该避敌锋芒,现在不能与之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