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军的第一仗打的相当漂亮。
何玉堂仗着自己多年的积威和县令老爷的私交,在自己村子里修了一座城堡,几乎占了三分之一个村子。
高高的围墙前还被他挖了一条壕沟,除非经过吊桥,否则外人轻易进不了他的宅院。
何玉堂将一家妻儿老小送到县城的宅子里住,他一个人带着一群狗住在村里。
附近的土匪不是没打过他的主意,一来是他这宅院易守难攻,二来是他手下还豢养着一支护卫队,穿兵衣的官爷还时不时的进出他家里,这对那群土匪来说,无形中也是一种震慑。
不过高云霄和霍骁将目标定到这里,那这些自然就不在话下。
深深地壕沟怕什么,他们是带着军中攻城的云梯来的。
定风军攻打何玉堂是由汪三水亲自指挥,等高云霄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抓了何玉堂和他的一干手下,正在带人清点宅院里的财物。
成箱的金银珠宝堆在内室,一栋双层的石屋里堆的都是粮食。旁边的一只大木箱里放的全都是按了手印的欠条。
“大当家的,这次咱们可发财了……那边的屋子里也都是粮食……”
五子在各个屋子里都转了一圈,兴奋的上蹿下跳。
“何玉堂和他的手下都绑起来了,你看是怎么处置?”
院子里几根绳子上你挨我,我挨你,滴滴溜溜串了一群人,个个都被塞了嘴巴,捆了手脚。
汪三水看了看高云霄,有些迟疑,要是按他们以往的经验,那就是通通砍了,带了财物粮食走人。可如今他们号称是定风军,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口号,那这行径与以往土匪时,是不是该有些区别。
“先关起来,尤其是何玉堂,一定要看好了。其他的明天再说。”
高云霄看出汪三水的犹豫,替他开口做决定。
从她决定起义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以后的事情。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京郊有人起义,长公主就曾与她谈论过这件事情。
那时长公主虽然看起来担忧,但并没有真正的放在心上。
高云霄好奇的问过长公主,不担心他们越做越大,威胁到朝廷吗?
长公主轻笑一声,神情有些倨傲。
“做皇帝的,谁的治下不曾有过起义造反。得分清是什么人起义。”
“凡是农民起义,大抵成不了什么气候。一来是他们见识有限,能力有限,就算是起义成功,多半也就是在乡镇县里闹一闹。县衙的官差就能镇压掉。”
“他们起义全靠着一腔子热血,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诉求,所以稀里糊涂几个人带头,就号称起义。你真正给他们机会坐下谈判,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要做什么……”
“还有的,仗还没打完,就先因为分赃不均自己人斗起来的,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胡闹。”
高云霄自己平民出身,听长公主这么分析,心里难免有些不服。
“那就没有成功的吗?”
“有。但是纵观史书记载的这些,不外乎领导的人或者举事人中,有几人都读过书,鲜少有纯是农民的。”
“大部分能成功的起义,都是手中权势人马都不差的,一个王朝,要想推翻,谈何容易!”
长公主说话的时候让高云霄感受到一股来自强权的压迫感。
高云霄如今举事,便不能再犯这些错误,她决定稍后要跟汪三水谈一谈。
“汪大哥,咱们恐怕得先在此地落脚些日子,处置何玉堂的事儿不急,你看咱们是不是要先安排警戒……”
如今发号施令的事情还得汪三水来,这群人对她还是有些陌生与不服。
汪三水下令定风军的人员警戒,如今整个村子都被围着,村民们都吓得躲在家里不敢露面,生怕自己也被人盯上掳走。
高云霄和汪三水商量了一下,何玉堂家里的粮食他们不准备带走,除了留下足够定风军半月的口粮之外,其余的打算都给村民们分了。
派人挨家挨户的去通知,让他们各自带了口袋来何玉堂家里领粮食。
分派粮食的人手高云霄都安排好了,等到了时间,却发现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来。
“五子,你派人通知了吗?”
望着空荡荡的场院,汪三水疑惑的问五子。
“我通知了,有几户人家还是我亲自去的。他们都点头说,一定到的。”
五子也有些想不通,领粮食这么好的事情,竟然这些人都不来。
高云霄围着堆起来的粮垛转了两圈,开口叫上阿香,她们要亲自去百姓家里问一问。
女人的身份让她们很轻易就敲开了一家人的院门。
与其说是院门,其实就是一圈篱笆圈起来的院子。现在外面也能听见屋里人的对话。
接待二人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身上还背着一个大脑袋的娃娃,一看就是长期饿肚子,所以四肢纤细,显得头格外大。
高云霄开门见山直接问她,为什么不去领粮食。
“谁知道是不是骗人的?万一我去领了粮食,等你们走了,何老爷再派人找我们要粮,逼我们写欠条怎么办?”
妇人的脸色不是很好,她的儿媳妇还年轻,何玉堂不是没打过要逼她卖身的主意。
“如今家里的麸子菜汤还能吃几天,等饿死人了再说吧!”
一连走了几户人家,高云霄打听到的情况基本都是担心何玉堂将来跟他们秋后算账,即使高云霄再三保证,他们会处置何玉堂,百姓们还是不肯踏出家门一步。
“看来这何玉堂积威深重,得想个办法化解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