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众臣听着发声者的音色,略感诧异,顺着声音的来源望去,只见这三人正是尚书左仆射萧靖远,户部尚书戴昼,与太子韩承乾。
王平不过一个小小的县男,竟然能引动这些人给他辩护,倒是非同一般啊。
殿中有人不禁暗自想着,御座之上,宣帝听着着孔达为王平的话本说话,心中略感诧异的同时,倒是颇为满意,只是听到这崔御史又继续弹劾,摆明一副要处罚王平的架势。
倒是让宣帝有些纠结起来,可这时听到萧靖远三人的话,眼眸微微一抬,眼中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好奇,看着几人开口问道:
“哦,莫非青山县男之事另有转折?”
三人对视一眼,都互相摆手示意对方先来,顿了顿,韩承乾转头看向盯着自己的宣帝,往外走出一步,拱手说道:
“回父皇,关于崔御史弹劾青山县男与民争利之事,或真有所误会。”
“昨日下午,儿臣在尚书省之时,曾见到一份刚从庆州城送来不久的官府奏书,此奏书中提到,于两月前,青山县男曾与庆州官府商议约定,
提出收购庆州城百姓永业田之中所产的果蔬等物,用于酿酒贩卖到长安城中售卖,其目的为了填补庆州城战乱过后,对于百姓的损失,实乃救命之物。”
“不久前儿臣曾听闻此酒名曰“醉江湖”,且与那话本《神雕侠侣》相匹配,想来是平山县男为果酒,所想出的扬名之策。”
“所以,儿臣认为,青山县男之行为,为了庆州百姓的生计,所做出的大义之举,并非与民争利,而是与民让利。”
听到韩承乾的话,朝中瞬间一片哗然之色,他们竟没想到这青山县男的风评,竟然在太子口中瞬间转危为安,而且更是瞬间噌蹭往上走。
传言称太子不是不结交大臣吗?
今日怎会专门,为一个小小的男爵说话?
不过众臣虽有疑惑,可韩承乾长久以来的良好口碑,还是让众臣的心里,有了一丝丝的相信。
莫非世上真有这等纯粹之人,冒着被人弹劾,被陛下不喜,被降罪的风险,大费心思兜兜转转只是为了庆州城,一些被战乱影响的百姓。
御座之上,宣帝听着太子的话,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食指随意的敲着扶手,没有完全听信就把这件事当真,转而看着尚书左仆射萧靖远和户部尚书戴昼,开口问道:
“两位爱卿,太子所言,可是真的?”
“回陛下,是真的。”
“回陛下,千真万确。”
两人皆是拱了拱手点头回道,紧接着先是由萧靖远开口说道:
“回陛下,昨日确有庆州府的公文送至尚书省,上面确有卫知府的官印,文中内容也如太子殿下所言一般无二,此公文由于涉及钱物内容,昨日下午,便已经从尚书省转至了户部,想来...眼下戴大人已然见过了。”
“戴卿?”宣帝转眸望去,便见戴昼拱了拱手,点头道:
“陛下,此公文臣确已看过,对于青山县男的行为,臣非常感动,眼下我朝与草原楚国的战事刚歇,南淮道水灾刚歇,户部上下对于遭受战争伤害的百姓,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像青山县男这样,以不顾自身前途安危,而愿意附身而为百姓做事的勋爵...”
“乃大宣之福,乃朝廷之福,若是这样也算与民争利,那我戴昼觉得咱们朝廷上,少几个“为民请命”,再多出现几个“与民争利”之辈,我戴昼也求之不得啊。”
这几个月中发生的事,包括战乱,水灾...打仗...等等诸事,所造成的后果,便让大宣几年的积蓄付之东流,作为大宣的钱袋子,戴昼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些勋爵之辈,愿意出来为百姓做事,可朝堂上的某些蛀虫,自己不做事,还非得扯什么“与民争利”的名头,来恶心人。
他是实在看不下去,戴昼声音洪亮,在说话之际,也特意朝着大殿内的诸多方向看了一眼。
那几个方向的大臣,虽听懂了戴昼话中的意思,可都面无表情不为所动,崔御史被戴昼阴阳怪气的话气的脸色涨红,还不等他说话,便见在前方,吏部尚书李卫与礼部尚书崔颢意对视一眼,崔颢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正要迈步而出说些什么。
却见御座之上,宣帝望着众人,脸上带着些许笑意,拍座而起,望着台下的诸多大臣开口说道:
“好,戴卿说的很好,诸位都是我大宣的官员,自当以大宣百姓为主,以天下社稷为主。”
“王平虽是酿酒售卖,可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王平善莫大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