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匆匆从后方赶过来,快步走到崔颢身旁,神色苍白,带着几分沮丧说道:“崔大人,下官实在无能,终究还是让工部那边……”
崔颢抬手轻轻一挥,截断了他的话,开口问道:“对于那个王解元,你都了解多少?”
高琦微微一愣,这次礼部与工部在朝堂上的激烈争辩,尚书大人此前可是一句都没问过,怎么早朝结束后,反而打听起那位王解元的事了?
不过他也只是短暂一愣,旋即马上说道:“此人名为王平,年纪大概十七岁,是关内道庆州积元县人,师从柳夫子。算上这次乡试,已经连中四元,
听庆州当地官员讲,这年轻人极为聪慧,尤其擅长格物之学,在当地深受百姓爱戴……”
“积元县?还擅长格物?”崔颢目光微微一凝,追问道:“你可知道他何时考中童生的?”
高琦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下官并不清楚。”
“大概是七年前?”
崔颢下意识地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搓,嘴里低声念叨着:“王平,庆州,积元县,年纪还不到十八……”
高琦望着尚书大人迈着步子渐行渐远,心中那丝疑惑又悄然冒了出来。
瞧尚书大人这模样,似乎是对这位王解元动了爱才的心思。他不禁有些懊悔,当日阅卷的时候,真不该和张治起争执……
崔颢走出宫门大概几十步,一位身着灰衣的老仆从远处走来,默默跟在他身后。
没过多久,崔颢坐上早已等候在宫门外许久的马车。
车内,崔颢沉默良久,再次开口时,崔颢的声音透着丝丝寒意,从车厢内传出,传入驾车老者的耳中。
“当年在庆州探寻到的浮云道人弟子,是不是与王平有关?”
老者一愣,那布满皱纹如沟壑纵横的脸上,瞬间浮现出难以掩饰的诧异,手上动作不停,嘴里徐徐说道:
“是,当时有人曾看到过浮云道人,出现在积元县境内,而且当年庆州曾出现雪灾,就是那位叫王平的小子,向朝廷进献了火炕,铁炉之法.....”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子,突然有此际遇能力,老奴猜测他很可能就是那浮云道人的弟子,当时庆州府试时,曾想假借他人之人,用西域梦幽花将此人除去。”
“只可惜.....”
“老爷今日为何会询问此人?要不要亲自去一趟,将此人抹杀。”
老者坐在马车驾着车,脸上带着笑意挥手驱赶着路边玩闹的孩童,可话语里却带着遗憾与森然杀意。
车厢里,崔颢双眼微闭,似乎在闭目养神,闻听此言后,缓缓睁开双眼,冷冷地瞥了车厢外的方向,语气淡漠却又带着不容置疑:
“不该问的别问。”
“至于那王平和浮云道人?”
“一个是赶出长安的孤魂野鬼,另一个是满腿泥浆的氓民罢了,颇擅格物,策论改制?可笑……”崔颢讥讽一笑,眼中带着轻蔑,又缓缓闭上双眼,闭目养神起来。
车厢外,老者嘴唇动了动,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应道:“是!”
……
皇宫之中。
几个武将才晃晃悠悠的,走完太极殿前的台阶,程明虎捏着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坏笑,停住脚步,转头看着某处方向,突然冲了过去,边跑边喊道:
“孔祭酒,孔祭酒……”
不远处,孔达装作没看见,加快脚步刚想离开,身前陡然被一堵巨大的黑影挡住去路,叹了口气,见躲不过去,才拱手开口道:
“代国公!”
“可有事寻老夫?”
“唉,唉!”
“老孔啊,俺没啥事,就是问问你,这关内道乡试解元到底是谁?是王平不?”
“关内道解元?老夫并不了解,只是听来应当是王平王解元。”
孔达看着程明虎淡淡的摇了摇头,深邃的眼眸看不出什么情绪的变化。
“没趣,那你说说,你对科举改制有何看法?”
听着孔达宛如学舌鸟似的言语,程明虎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饶有兴趣的继续开口问道。
方才大殿之上吵的可挺凶,两部尚书被形势逼的不得不点头,这俩家伙可不是啥善茬,程明虎想起刚才那副场面就想乐。
孔达瞥了眼程明虎,朝着身后望了一眼,笑着道:
“代国公,武将不得干政一事?代国公莫不是忘了,莫不是需要魏大人给你耳提面命一番?”
“去去去,什么干政,我是问你的意见,你不说也罢,反正这事也跟你有关,我就不信日后他们收拾王平,你这当师叔的看着不管。”
程明虎瞪了眼孔达,朝着身后看了一眼,确定没有魏铮的身影出现后,才有些索然无味的嘟囔着离开。
不远处,牛达随意问了程明虎两句,听着对方重复孔达的话,看了一眼孔达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
长安。
今日朝议的消息,不过中午便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武将人家的子嗣毫无反应,还乐得看一些读书人破防的乐子。
可读书人却是彻底炸了锅,知晓日后科举改制的原因后,读书人们对于去岁那位王平王县男,是又爱又恨。
爱,是此人的横渠四句,传遍整个长安,又有他不惜此身为榜样,以推动科举改制为例子,争取做到儒家“立德”“立言”“立行”,引的不少读书人视其为榜样。
恨,是长安城内,天子脚下,本就文风华丽,擅长华丽文章的读书人数不胜数,若是一旦科举改制,那势必会影响很多人的科举生涯,人生大计。
长安城内,对王平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夸的不少骂的更多,御史台关于此事此种风气,在朝议之上弹劾不少,可依旧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影响作用可言。
宣帝坐在御阶上,挥手摒退进言的御史,眼神扫过礼部尚书李卫和礼部尚书崔颢,开口道:
“此事由大理寺查办,翰林院派专人引导,一旦发现有人恶意诋毁,肆意曲解宣扬,寻其根,探其源,定严惩不贷。”
“微臣遵旨……”
“臣领旨……”
两道身影从队列中走出,恭敬拱手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