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太小陈先生将近二十岁。即便是现在,她看着已过花甲之年、有明显中风症状的陈先生,依然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崇拜的神情。
贾勇能够想象到,三十年前陈先生衣锦还乡的时候,年轻的陈太太应该也是用这样一种崇拜的目光痴迷地看着风流倜傥的陈先生的。
一个崇拜自己丈夫的女人,是不会在没有经过丈夫同意的情况下,当众讨论丈夫的破产状况的。
在签署《合作经营协议》之前,陈先生选择让陈太太把事情挑明,也算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在这之前,如果陈先生告诉段云峰他已经破产了。段云峰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货发给他。
那个时候不说,责任可以算到段云峰的头上,是段云峰没有做好陈先生的背景调查。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华人圈子里有某某人破产了,这种事情一定有好事者愿意做免费的传播。
段云峰上次来巴西的时候,他要是真的有心做一般贸易,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多问几个人,陈先生破产的事情那是一定能够打听出来的。
眼看着货就要到了,如果陈先生依然对自己破产的事三缄其口,只字不提收货公司是以他女儿阿德里亚娜的名义注册的。那这个信息就不是被段云峰无意忽略的,而是被陈先生故意隐瞒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这件事一旦被段云峰和贾勇事后察觉,他们会觉得陈先生在商业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虽然他们不能起诉陈先生,即便起诉也不会给陈先生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但陈先生在华人社会里的脸面就没有了。就算他无所谓,他能丢自己的人,也不能丢他死去哥哥的人。
让段云峰和贾勇感到被欺骗和愚弄,他们对陈先生的信任就会荡然无存。陈先生可能会失去与华艺国贸公司继续合作的机会。
如果陈先生不想只做这两个货柜的节能灯,他就需要华艺国贸公司后续的资金支持。
在与华艺国贸公司的合作中,他不能承担故意隐瞒破产信息的责任,他就要坐实段云峰背景调查不慎重的责任。
陈先生选择在这个时候摊牌,一定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精心筹划过的。
陈先生认为,在签署协议之前坦白一切,让段云峰和贾勇有苦难言,他还不用承担故意隐瞒破产信息的责任。就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愉快,总好过事后被揭穿,闹得局面无法挽回。
陈先生策划的一家齐上阵的商务谈判的戏码,充满了表演的戏剧性。恐怕只有阿德里亚娜姐妹跟陈太太击掌庆祝的瞬间,才是真情流露,是没有排练过的。
这种明明白白用手段,不折不扣占便宜的操作,让贾勇和段云峰大开眼界,又无可奈何。
贾勇觉得,段云峰已经把节能灯业务交给了自己,将来他还要和陈先生这种搞过公共事务的人打交道,他得多留几个心眼。
贾勇有一种被陈先生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感觉。多谋的陈先生,让他想起了为人诚恳的叶先生,他们都是在巴西长期生活过的有台湾背景的华人侨民。
叶先生是陶瓷工人出身,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生意上的算计也都讲到明面上。
叶先生诚实和憨厚,得到了年轻时叶太太的青睐,成为了她家的上门女婿。
叶先生生病在北京住院的时候,叶太太闲下来跟康乐聊天说,在他们结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叶先生老实,他怕人说闲话,不敢参与到太太家族生意的管理中。
娇生惯养长大的叶太太,嫁给叶先生后,为了适应叶先生的习惯,生活上变得比她在娘家做姑娘时还要节俭。
在叶先生接手岳父的陶瓷厂生意之后,叶先生依然能够保持公私分明的态度,从来没有为了满足个人嗜好,挪用工厂的运营资金。
其实叶太太是很关注叶先生在生意上的一举一动的,不然的话,她也不会在景德镇发现叶先生被邵燕糊弄的事。叶先生能经受住叶太太的火眼金睛的考验,那一定是错不了的。
贾勇对叶先生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视叶先生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喜欢向叶先生请教生意上的事情。
因为贾勇给叶先生写的传真太长,师父陈淑娜还特地提醒他,注意和客户相处的尺度,不要把客户当朋友。
和叶先生的经历不同,陈先生从事过公共事务,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接触场面上的人多一些。这使得陈先生在气质上,与叶先生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陈先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学识渊博、风度翩翩、循循善诱,可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让人感觉有距离感。
陈先生口若悬河,讲起话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从他睿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相比之下,叶先生在说话时偶尔会显得有些急躁,仿佛急于将手头的工作交代清楚,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处理下一个任务。
他还像是当年做工厂管理一样,在流水线上,指导完一道工序的工作,急着去检查下一道工序的工作质量。这和陈先生始终随心所欲地保持着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大不一样。
想到叶先生,贾勇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丝微笑。贾勇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儿。他对自己的反应感到有些诧异,似乎自己的这个笑容不可原谅。他谴责自己,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没心没肺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四面楚歌啊,他被贸大学生在学历上碾压的时候,他笑得出来吗?他被师父威胁逐出师门的时候,他笑得出来吗?马来西亚的林先生婉拒季总的建议,不同意带着他建马来西亚分公司的时候,他笑得出来吗?此刻的贾勇,不是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对吗?可他居然还笑了。
贾勇确认自己笑过了,那不是幻觉。孤悬海外,兜里只有两个星期的生活费,他还是笑了。贾勇竟然是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学会了放松。很难想象,那个时候的贾勇要是不够放松,后来的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