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年间,一石重约六十公斤,换言之,一百二十斤之巨。
亩产竟达三十一石,这意味着一亩之地竟能孕育出……惊人三千斤之粮!
杨广,这位不谙农事、疏于劳作的帝王,此刻目瞪口呆,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未待许牧开口,他已迫不及待地迈步向前,尊卑之别一时抛诸脑后,紧抓着疾步而来的农官肩头,急切询问:“此言非虚?亩产果真三十一石?”
尽管年岁已高,杨广的臂力依旧不容小觑,农官的双肩被握得生疼,不由自主地望向许牧求援。
“好了,老杨,先放手吧,他是负责土豆项目的农官,不会妄言。正巧,我们也正欲前往查看土豆田的丰收盛况。”
许牧轻轻拉开老杨与宋斌——那位土豆田的农官。自年初土豆项目启动以来,宋斌便全权负责催种、催收及各项管理,其行事干练,条理分明,故而许牧对他颇为熟悉。
“主公,今年已收获两茬,上次亩产二十七石,此次能跃至三十一石,皆因主公推广的水转筒车、曲辕犁及新型肥料之功……”
行进间,年过三十的宋斌神采飞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放心,承诺你的提成绝不少你一分,这次土豆田的收成,千分之一归你所有!”
许牧豪爽应道。为激励农官,他特意制定了分成奖励制度,产量越高,奖励越丰。同样,参与耕作的农民们也能获得丰厚回报。
目前,土豆与冬小麦等作物尚处于试种阶段,尚未在万民城中广泛推广。万民城在大业十四年人口方才破万,而农产品试验田项目亦是年初方才启动。
不仅冬小麦与土豆,就连棉花、玉米、辣椒这些后世明朝才引入的作物,他也设立了专项田地,并指派专人管理。
起初,万民城的居民对这些试验田能否结出果实持怀疑态度,就连农官们也不抱希望。
冬季种植,几乎被视为天方夜谭。
多数人参与其中,仅是敷衍了事,宋斌亦不例外。
身为经验丰富的老农,他曾是乡里首屈一指的高产农户,因此被推举为土豆田的农官。他深知冬季种植之艰难,娇嫩的作物难耐严寒。
起初,他以敷衍心态接下这份差事,对许牧所提的千分之一提成不以为意。
区区一亩地,即便丰收,也不过一石,千分之一又能几何?
呵呵……
土豆田位于两座荒山的半山腰,总面积约二十余亩。
这点分成,怕是只够几日之食吧?
宋斌曾对老伴言道:“咱们主公虽好,却不通农事。在大隋,种粮靠天靠地,这半山腰的贫瘠之地,冬天怕是寸草不生。”
然而,这位看似外行的主公,在开垦之后,却命士兵送来了改良的耕作工具——曲辕犁。
它与古法相近,却更为简便。在此之前,多用直辕犁,需三人两牛合力耕作,耗时费力。
随着人口增长,许牧将重点转向农业机械的改良,研究所众人日夜钻研,不足十日,曲辕犁得以优化,许牧的创意与建议起到了关键作用。
曲辕犁的出现,使得一人一牛即可高效耕作,彻底取代了旧有的耕作方式。
随后,宋斌发现,犁地之后,主公又送来了数桶恶臭难闻之物——人畜粪便。
早在隋唐以前,智慧的农民已知粪便可增肥土壤,促进作物茁壮成长,但他们并不知晓科学堆肥之法。
对此,许牧令研究所专设课题,终有所突破。虽不及后世化肥之效,却也显着提升了肥力。城中更规划有肥料厂,专司制造高效肥料。
在以农为本的隋唐,农业革新势在必行。
首次施肥后,许牧才令农官督促农民播种。播毕,又一神器亮相——水转筒车。
此乃江南农民于唐代发明,许牧借研究所之力,使之提前问世。它逐级攀升,轻巧地将清泉送达半山腰的农田,完美解决了灌溉难题。历经数月精心培育,终于在岁末十二月,创造了亩产三十一石的惊人壮举!
“主公,您简直就是活神仙!研究所改良出的这三样神器,让粮食产量轻松跃升三倍之多!”
宋斌漫步间,心中波澜起伏。昔日一介农夫的他,因担任农事长官,如今竟窥见了致富的曙光。他逢人便夸赞主公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目光如炬……无论何时何地,总不忘提及贤明主公的丰功伟绩。
试想,今年两季丰收,那二十余亩土豆田,亩产竟高达五十八石,累计收获粮食破千石!他个人能分得一石有余,数目虽非巨大,但更重要的是,农事长官一职设有考核制度,不合格者将被免职,而合格者则继续留任。主公曾言,万民城建成后,将开垦大量荒地,重点发展土豆种植。届时,他那千分之一的分成,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甚至足以令他一夜暴富!
“真能实现三倍增产?”老杨同志紧跟在许牧和宋斌身后,侧耳倾听。
身为帝王,他向来不问民间疾苦,此刻心中盘算的仍是征服四方。
“绝对可行,尤其是采用主公推广的新品种,土豆产量能是小麦的数十倍之多!”宋斌挺胸抬头,目光掠过杨广。杨广分明感到,这位或许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的农夫,正以一种微妙的眼神审视着他。
若是在往日,他必勃然大怒,命人将其拖出去问斩。然而此刻……
他竟意外地冷静下来,轻轻点头,这一举动让一旁的来护儿目瞪口呆。
我的陛下,您这是怎么了?难不成真要追随这贼首谋反?
来护儿心中一紧,却听杨广继续问道:“这确是筒车、曲辕犁和新型肥料的功劳?”
话音刚落,宋斌面色一沉。
“你这不知好歹的东西,主公赐你衣食,推广高产良种,你竟还敢质疑主公?”言毕,他拂袖转身,朝杨广啐了一口:“我耻与你为伍!”
目睹这一幕,来护儿的思维彻底停滞。
天哪……
他细细打量宋斌,确认这不过是个没文化的普通农夫,心中惊骇更甚。这可是历史上第一个敢对皇帝甩脸色的农民啊!他只祈祷陛下不要因此动怒,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他的下巴差点掉地。
杨广竟向宋斌拱手致歉:“是朕失言了,有农事长官为证,此事自是千真万确,只是……亩产三十一石,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哼,难以置信?不过是陛下孤陋寡闻罢了!”宋斌冷哼一声,脸色这才稍显缓和。
许牧在一旁观战,耸了耸肩。他只想说,宋斌,干得漂亮!他能感觉到,老杨对万民城的兴趣已悄然萌芽。这,便是个良好的开端。
“今天,一定要让他心悦诚服!”许牧暗自思量,一行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万民城外的土豆试验田。望着一辆接一辆满载土豆的车从半山腰缓缓驶下,许牧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这正是科技改变世界的证明。
“未来,我们是否该制定类似五年规划的策略?前两个五年内,争取完成工业革命的基础建设?”
仅凭土豆这一品种,就催生出了水力筒车、曲辕犁和新型肥料这三大神器,极大地提升了粮食产量。研究所里还有众多项目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说不定在他有生之年,还能见证智能手机的诞生?许牧天马行空地遐想着。
而杨广与来护儿,望着满山遍野辛勤劳作的农民,以及络绎不绝运下山的土豆车队,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久久无语。
这一切,竟是真的……
一路上听宋斌吹嘘许牧的英明,与亲眼所见的感受截然不同。杨广甚至亲自上前,称量了一筐土豆,发现竟超过一石之重。
“宋斌所言非虚。”杨广喃喃自语,复杂的眼神投向来护儿。那眼神中,交织着震撼、失落、羡慕与不甘。
“许先生见识非凡,身怀旷世奇才,何不携土豆进宫面圣,以此等功绩,封侯拜相亦非难事。”随后,杨广凝视着许牧,郑重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