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原以为主公盛怒之下,必斩徐世绩……
哪料风云突变,晋升封赏,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徐世绩心中疑惑最甚,冷汗涔涔而下,不知所措。
李密瞧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样一来,那孙颖再写讨伐文攻击主公时,便不能说我们奖惩不明,寒了军心了!”
徐世绩闻言,急忙低下头,不敢多言。
李密稍作停顿,续道:“江淮杜伏威蠢蠢欲动,而今我们手握黎阳仓,特命你领千人前去固守,可有意见?”
将领们闻此,皆恍然大悟,李密此举用意何在。
所谓东海郡公、右武卫大将军,不过是虚名一枚。
明升暗降的把戏。
仅统千人的大将军……
徐世绩只能连声称是,心中依旧不解,李密何故勃然大怒,甚至起了杀心。
“散了吧。”
赏罚既定,李密挥手示意,需静养休息。
将领散尽,他紧攥着孙颖的讨伐文,又收到阳城斥候急报,胸口一闷,又是一口血喷出。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咳血了。
“孙颖小儿,怎敢如此欺我!”
一次次嘲笑,这次更是在讨伐文中让他背负罪名,明明是他攻破洛口仓,得到的却是空仓库!
而孙颖笔下,却写得理直气壮,仿佛他挖了杨家祖坟。
更气人的是,他欺压百姓之后,孙颖竟也开了粮仓救济!
“孙颖,你我誓不两立!”
李密怒拍桌案,念及徐世绩,又思及孙颖,不及多虑,一道军令,十三万大军,直指阳城!
并放言,三日内,必踏平阳城!
徐世绩立下大功,纵有诸多疑虑,此刻也不能轻动。
否则,手下将领心寒,队伍便难以驾驭。
于是,他将满腔怒火,尽数转移至孙颖身上。
喊出了“代天行道,先除孙颖,再下洛阳”的口号。
……
洛阳城中,仙味居酒楼。
李世民三人驻足于此,观战局变换,感慨万千。
尤其是……
未曾料到,王世充竟是如此脓包。
孙颖的判断,分毫不差,洛口仓三日内即告失守。
而孙颖的识人之明,更令人惊叹,他早早便看出徐世绩的将才。
李世民笑眯眯地望向长孙无忌,打趣道:“无忌,现在你怎么说?”
先前,长孙无忌对孙颖嗤之以鼻,视其为沽名钓誉之徒。
但如今……
唇红齿白的长孙无忌苦笑着摇头:“世民莫要再取笑我,我收回前言,孙颖此人确实是当代名将,智谋深远,眼光独到,用人精准,恐怕……会成为我长安的心腹大患啊!”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收敛,神色凝重起来。
“不错,经此洛口仓一役,方知天下英雄辈出。”李世民饮下一盏烈酒,沉声说道:“瓦岗有徐世绩,奔袭百里,颇有古将之风。大隋更有孙颖,当世良将,筹谋千里,若非王世充掣肘,李密怎有机会染指洛口仓!”
“有这两人在,我率领的十万大军,恐怕也难以攻占洛阳!”
李世民愁容满面,谈及孙颖,更是忌惮三分。
一旁,沉默不语的李靖缓缓抬头,漆黑的眼眸中闪烁着光芒,战意熊熊:“末将愿与这二位较量一番!”阳城。
因李密之对比,阳城深得民心,短短一日,六万百姓提篮携筐,欢天喜地涌入阳城。
只因……先入城者传出消息。
阳城公仁厚粮丰……确实在发放粮食!
而非像李密那样,说一套做一套。
一时之间,李密遭百姓痛斥,信用破产,而阳城公孙颖则被百姓交口称赞,誉为圣人再世,行善积德。
城楼上,许牧手持望远镜,望向西北烟尘滚滚,轻轻叹了口气。
“李密终究还是来了。”
虽是叹息,嘴角却挂着自信的微笑,毫无忧虑。
“老孙啊,你扬名立万的机会又来了。”他转身对孙颖道。
孙颖苦笑,此刻他……双腿竟有些发抖。
斥候来报,瓦岗军倾巢而出,十三万大军直扑阳城。
号称三日内先取阳城,再灭洛阳,气势汹汹,引无数人侧目。
最关键的是,瓦岗军中,高举大旗,上书“代天行道,诛杀孙颖”!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
孙颖哭丧着脸,倒也不是初次经历,还算镇定。
毕竟他享受了尊贵,封公娶美,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随后,许牧下令闭城,驱散城外民众,并再度给李密扣上黑锅。
“李密叛军见我等开仓放粮,嫉妒成恨,即将来袭,各位速速离开,待战斗稍歇,我们将再次放粮!”
于是,
百姓情绪激动,未能进城取得粮食者尤为愤慨。
更有百姓手持农具,誓要与瓦岗军拼死一搏。
好不容易有善人开仓救济,李密那恶人,竟然横加阻拦?
自己不做也就罢了,还不许别人做善事?
百姓议论纷纷,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阳城。
半日后,十三万大军集结于阳城十里之外。
枕戈待旦。
一面大旗赫然树立:“代天行道,诛杀孙颖”!
孙颖见状,双腿发软,寻了个由头,匆匆离开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