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条走廊里醒来的。
大脑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我已经习惯性的、先把自己身上搜了一遍——
我穿着一套灰色的连体工作服,口袋里没什么东西,不过腰上的装备带倒是满满当当,左边是钳子、螺丝刀之类的工具,右边是一台平板电脑似的终端设备。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不过我在固定终端设备的插槽里,意外发现了一张证件,而且在用屏幕充当镜子对照之后,发现就是“我”的证件。
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至少在我记忆里、这么多次的“入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在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证件上的名字叫陈金平,男性,四十七岁,属于联合政府特别行动调查组,但是没有具体职位。
身材中等偏瘦,发型和长相都很普通,眼尾下垂、法令纹深,平时应该经常会笑,看起来待人和善、甚至可以说是懦弱——不过这些都跟我没关系。
把所有东西都放回原处之后,我看着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走廊开始犯愁。
从走廊的格局、以及悬在走廊中间的吊灯来看,这里显然是某座月球基地的走廊。
但这里的走廊墙壁,涂满了那种沥青似的材料,昏黄的灯光打在上面,泛着一种琥珀似的莹润光泽。
我随手摸了一下,粘滞、略有些光滑的手感,和我之前在走廊里摸黑走路时、从墙壁上摸到的手感一模一样。
接着我又把脸贴在墙上,用靠近墙面的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光滑、平整,没有丝毫的“水泥”残留,说明在这个“梦境”中的时间点,还没覆盖那层水泥似的材料。
这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沥青”不是补丁,水泥墙面才是后来补的。
可是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
月球基地几乎没有非功能性的装饰,“沥青墙面”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后面改成“水泥墙面”,也一定有修改的道理。
可是“水泥墙面”剥落、露出原本的“沥青墙面”,这个情况就没道理了,好像那层“水泥”只是随手糊上去、没有任何存在意义似的。
但这里是月球,哪怕那层“水泥”的原材料是月壤,涂满六座基地所有走廊的墙面,也绝对不是一个小工程。
再根据我之前触摸到的、那层“水泥”的硬度和粘合度来看,在没有日晒风化的前提下,想剥落到那个程度,最少也需要五六年,而观察站搬到月球还不到三年。
几个条件一组合,我便知道了自己现在的处境——还处于“深空计划”阶段、或是全体人员失踪后不久的前哨基地。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梦境’?调查‘深空计划’的人员失踪?”
我琢磨了几秒忽然感觉不对,这个“梦境”看起来和王强没什么关系,那块铭牌应该是个幌子、这里是武朝阳之前负责的二类……
“你终于来了。”
忽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下意识觉得耳熟,可是却没认出来,因为那个声音已经太久没听过了。
直到我转过身,看到那张熟悉的大众脸,一些久远的记忆才突然井喷似的涌现出来!
“王强?”
我试探着叫了一声,因为这个人虽然长着王强的脸,但又和我记忆中的王强不太一样。
首先在他的左眼下方,没有那条蜈蚣状的伤疤,其次他比我记忆中的年轻了一点——不过这方面我有点不敢确定。
王强的长相虽然普通,但是属于“早熟却不显老”的那种类型,简单说就是18的时候像30,等到4、50岁的时候还像30。
但不管他有没有年轻,出现在这个地方都是不对的。
要知道这个时间段的月球基地还没归入“观察者计划”,所以王强不应该有这里的记忆——除非这不是我要找的那个“梦境”,这个王强是他人印象形成的……
“别琢磨了,是我。”
王强忽然开口,那副稳如泰山的冷淡模样倒是没变:“在这里说话非常安全,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开口,我也不会再隐瞒你什么了。”
“……”
我看着王强没说话,但不是不相信他,毕竟他刚才那句话里的信息、和我所知道的能对应上,所以他的身份大概率是没问题的,可是……
“想问的太多,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王强又一次看穿了我的想法,接着朝我勾了勾手:“换个地方,坐下慢慢聊,正好你在路上整理一下思路。”
说完王强就转身要走,我忽然心里一动急忙喊道:“等会儿!我先问一个问题再走!”
王强闻言站定脚步,我又咬着牙犹豫了几秒,才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你是‘一号’吗?”
“……什么‘一号’?”
“就是从前的我,最开始的那个我。”
我死死盯着王强那张大众脸,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的表情变化:“记得肖海和庄湘要带我叛逃,结果门都没出就被你撞破那次吗?”
“我的记忆就是从那次入梦开始的,再往前只有一片空白,就连深度催眠、甚至是【黑镜】都找不到,就像我的大脑里完全没有那段记忆,这不符合‘应急预案’的效果。”
“所以呢?”
“所以你是我吗?”
我又换了一个更加直接的问法:“你太了解我了,甚至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曾经专门做过很多事、想要逃离你这个计划的框架,可最后我还是在这见到了你。”
“我不相信有人能在那么久之前,就精准预判我的每一步行动,除非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我完全一致——或者说,是我和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完全一致。”
“所以你觉得我是‘一号’,而你这个‘十一号’是我的……嗯……复制品?”
王强选择了一个不算冒犯、但又相对直观的措辞,不等我回答又话锋一转:“你是学心理的,应该知道‘环境助推’吧?”
“人类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以节省精力和体力等资源,所以人为制造大量的、不同路径的‘难易对比’,就能利用这种下意识的选择、实现对目标的隐性控制。”
我不假思索的快速说道,同时也没有放松观察:“你不会想说,你对我的控制,是因为你做了很多的‘难易对比’、并且把你想让我去的方向,放在了‘易’的那条路上吧?”
“当然没有,那就太看不起你了。”
王强笑起来,可是他脸上所有的表情变化,都呈现出“挑衅”两个字:“我了解你的性格,所以我都放在了‘难’的那边。”
“……”
我看着王强没说话。
他的解释非常合理,我甚至已经觉得可以接受——但很可惜,逻辑告诉我他在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