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看着小女儿,道:“别蹲在地上,去找个凳子坐着,等我给你娘篦完头发再给你洗。”
曦儿高兴的去搬了个小板凳来。
秋月的头发很长,像匹土法染黑的粗麻布。杨树一点一点给她篦着,过一会就得把篦子上的头发清理掉。
“娘亲掉了好多头发。”曦儿摸了摸秋月的头发,很粗糙。像她偷偷摸过的骡子的尾巴毛,只是比较干净。
秋月舒服的打了个哈欠,杨树干脆把竹躺椅搬出来,让她躺在上面。
没一会,就听到了细细的鼾声。
天气炎热,街坊四邻吃过晚饭,都坐在院子里乘凉。
小孩的嬉闹声,大人的呵斥声,还有狗吠,融汇交织在一起。
月亮爬上树梢。
辰儿写完功课,也到院子里来透气。
杨树给秋月篦完头发,又去打了一盆热水,让曦儿把头上的发带解开。
曦儿笑得两只眼睛成了月牙,蹲在地上,低低的垂着头。杨树用水瓢舀水,温柔的淋在她头上。
辰儿坐在一旁,看一会月亮,看一会熟睡的秋月,又看一会爹和妹妹。
院里有蚊子,他去找了一个火盆出来,点燃一扎艾草,又去墙角拔了些杂草丢进去。
顿时浓烟滚滚,他把火盆拿着,每一个房间都熏了一遍。
等烟小了些便把火盆放在秋月脚下。
满院子都是浓浓的艾草味。
……
杨林起来时,荷香已经做好早饭,刘春梅问他:“今日可要出去?”
“要的,我去一趟哥哥那边。”
荷香煮的是纯白米粥,吃进嘴里,很是绵软顺滑。
秋月平时煮粥,很少是纯白米的。
有时候加些粗粮,有时候加些瓜豆青菜。
吃过早饭,他对刘春梅:“我想带些礼去哥哥那边。”
刘春梅想了想,从娘家带回来的东西里,挑了一匹布,十斤大米,一只腊猪蹄出来,问杨林:“这些够吗?”
“够了,哥哥不是外人。”
“我也一起去吧,我还没见过哥哥他们的作坊呢。”
杨林笑道:“好。”
他们去到时,杨树已经蒸完一轮馒头,秋月正把最后几笼捡出来,码放到竹筐里。
有小贩高声说道:“杨东家,我今儿起晚了,给我拿半筐就行。”
错过了早点,怕是卖不了多少,天气热馒头也不经放,
秋月听了又从筐里捡出一半来。
杨树赤着上身,汗水在他身上淌下。冬天还好,到了夏天,才知道做这行当有多苦。
他胡乱抹了一把,来到井边,打了一桶水兜头淋下。
杨林他们刚好进门看到这一幕,荷香尖叫一声,怒道:“登徒子,快把衣服穿上。”
刘春梅早把身子背过去,羞得满脸通红。杨树被吓了一跳,讪讪的进了屋。
杨林皱着眉,道:“荷香,那是我哥哥,你不能这么跟他说话。”
荷香撇嘴道:“是你哥哥也不能衣衫不整,像什么话。”
杨林还要再说,刘春梅斥道:“住嘴,这里什么时候轮得到你说话。”
荷香犹不服气,道:“我又没说错。”
刘春梅皱起眉头,道:“行,既如此,你便回家去。”荷香顿时红了眼眶,“我怎么回去?我跟了小姐,就是小姐的人了。”
刘春梅冷笑:“我可用不起你,你回去找我母亲去。”
荷香站着只是不动,眼泪啪嗒啪嗒掉着。
杨林看了,有些于心不忍,便道:“先饶过她这次,有下次再让她回家。”
刘春梅:“这次看在姑爷的面子上,暂且留下你,还有下次,就自己回去。”
荷香擦了泪,道:“是,小姐。”
又到杨林跟前,低头道:“谢谢姑爷。”杨林嗯了一声,也没看她。
秋月在厨房里,和小贩数馒头算钱,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等小贩走后,她出来一看,见杨林几人尴尬的站在院中,忙招呼道:“怎么不回屋坐着?吃早饭了吗?”
杨林笑道:“嫂子,我们吃过早饭了。”
“哎,那行。”
虽如此说,秋月还是捡了一碗馒头出来,招呼他们进客堂坐着。
又给他们倒了水。
杨林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一旁。
秋月家的这座屋子房间不多,之前赵三住的那间小屋子做了柴房,另一间做了粮食仓库。
这就只剩两间房。不够住人,便把客堂隔了一半出来。
辰儿要读书,隔出来的屋子放了床,连张桌子都放不下了。
曦儿一个女孩,怎么能住客堂。
最后是秋月两口子搬进去住的。
辰儿一早去了书院,曦儿还在睡回笼觉,杨树躲在房里,也不知在干什么。
“昨儿回去,一切都好吧?”秋月问道。
杨林点点头,道:“都好,嫂子,你们先坐着,我去找哥哥说会话。”
杨树已经换好了衣服出头,道:“别进来了,出去说吧。”
于是杨林又坐回来,等杨树坐定,他便将打算去考乡试的事说了。
“去试试也好。”杨树点点头,拿起桌上的馒头吃着,忙了一上午,肚子饿得很。
“哥,我想让辰儿和我一起去。”
“辰儿?辰儿的学问,应该考不上吧?”杨树有些迟疑。
“没事,先让他下场练练手,等过几年再考,就有经验了。”
“那,等辰儿回来,问问他怎么打算。”
书院里,韩先生也在跟杨辰说这件事,“你的学问按理来说,还差些火候,不过能去试一试也是好的,就当练习了。”
“行,我回去与爹娘说。”
从书房出来,杨辰便看到潘小兴和吴青提着一个布袋,和几个小学生蹲在墙角。
他走过去,看到潘小兴负责收钱,吴青负责给几个小孩拿馒头。
这俩孩子,竟然把馒头拿到书院来卖。
杨辰故意咳了一声,潘小兴立刻把布袋藏在身后。
“别藏了,我都看到了。”杨辰蹲下身,道:“吴叔让你们带馒头来卖?”
“不是,”潘小兴眨巴着大眼睛,“是我自己拿来的。”
在书院吃中饭的话,每个月要交几百文柴火钱。
如果吃馒头,三文钱两个,就能省出一笔不小的开销。
潘小兴算了一笔账,从此每日都背一袋子馒头来书院卖。
韩先生倒没明着说什么,小学生们自带干粮,就不用劳累他的老妻日日做那么多人的饭,正好可以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