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次东山之乱【三】
于文宏面色凝重地将卢玉堂、卢玉红和路玉阳等一干人等紧急召集在了一处宽敞的房间内。他的表情异常严肃,甚至还带着些许难以遏制的愤怒。
待众人到齐后,于文宏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缓缓道出了东山之乱的事情原委。
卢玉堂等人听着于文宏的讲述,脸上先是露出惊愕之色,随后便是满脸的疑惑。当听到最后时,他们几乎同时愣住了,其中一人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东山之乱不是早就已经被平定下去了吗?怎么会……难道说那些乱党贼子们竟然又开始兴风作浪、重新举义旗造反啦?”
于文宏紧紧握住自己的双拳,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他咬着牙沉声说道:“都是我的错!当初轻信了他们所谓的投降誓言,才让这祸端得以延续至今。此次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决不可再姑息纵容!”说完这番话,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平复心中汹涌的怒火,接着继续言道:“今日把诸位召集于此,只为一事相商。若有谁甘愿跟随我返回黄州与敌寇厮杀,便请站出来;若是有人想要留守此地,我亦绝不会心生怨怼。”
在于文宏的话音刚刚落下之际,在场的众人连丝毫犹豫都没有,便纷纷双膝跪地,拱手齐声高呼道:“小的愿追随大人一同前往黄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到眼前这一幕,于文宏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之意,他微微颔首示意众人起身,并朗声道:“好!既然大家心意已决,那咱们事不宜迟,立刻整备行装,即刻动身赶赴黄州。”
于是乎,一行人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好马匹、武器以及干粮饮水等必备物资后,便踏上了这段充满艰险的征程。
一路上,众人马不停蹄地疾驰而行,日夜兼程不敢有片刻停歇。
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正义之火,支撑着他们不断向前迈进。
经过整整四天的奔波劳累,这支队伍终于成功抵达了黄州城外。
此刻,黄州城那厚重而坚固的城门紧紧关闭着,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卢玉堂迈着坚定的步伐快速走到城门下方,他抬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城楼,然后运足中气高声喊道:“于大人到!速速打开城门!”这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在空中回荡开来。
城楼上的两名衙役原本正靠在墙边闲聊,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高喊声,他们猛地一惊,迅速站起身来。
两人手搭凉棚,眯起眼睛朝着城下望去,努力想要看清来人是谁。
待他们仔细辨认之后,终于确认来者正是于文宏的人马,于是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转身冲着楼下的同伴们大声呼喊起来,让他们赶紧去打开城门。
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响起,巨大的城门开始缓缓地移动起来。那古老而沉重的门轴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
在城门逐渐敞开的过程中,数名衙役早已整齐地排列在城门两侧,当看到于文宏出现在眼前时,他们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高呼道:“参见于大人!”
于文宏率众人径直冲进了黄州城。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一行人风驰电掣般向着城中的府衙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同知以及其他几位官吏得到消息说于文宏已经归来,他们一个个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从各自的官署里跑了出来,争先恐后地赶到府衙门口跪地相迎。
冯二小心翼翼地将于文宏从马车里搀扶下来。
“诸位都起身吧。”
听到这话,原本跪在地上的众人齐声高呼:“谢大人!”随后纷纷站起身来,脸上满是敬畏之色。接着,这些人簇拥在于文宏周围,缓缓朝着衙门走去。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衙门的厅堂之中。
于文宏稳稳当当地坐在那张宽大的太师椅上,整个人显得威严无比。而其他官吏们,则一个个低着头,毕恭毕敬地站立在两侧,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于文宏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后,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前东山起义军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
同知连忙向前迈了一小步,躬身行礼后回答道:“回大人,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何士荣已然率领其部众成功占据了黄冈永宁一带;而陈灰灰和李公茂等人则盘踞在麻城白水畈。此外,根据我方探子打探回来的消息,他们接下来很有可能会汇集兵力,一同进攻咱们黄州。”
听完同知的汇报,于文宏微微皱了皱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稍作停顿之后,他又紧接着追问道:“那么眼下咱们黄州城内还剩下多少官兵和衙役可以调动?”
同知再次拱手答道:“回大人,城中只剩下二百六十七名官兵和衙役可用了。”说罢,他不禁暗暗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
于文宏面色凝重地再次发问道:“诸位对于此事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时,只见一名官吏深吸一口气,然后壮着胆子站出来说道:“回大人,依卑职之见,不若暂且退守麻城。”这名官吏的声音微微颤抖,但还是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于文宏闻言,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反问道:“哦?何以如此认为呢?竟然要选择退缩?”
那名官吏赶忙拱手作揖,继续解释道:“大人明鉴,那何士荣所率部众有数万之多,气势汹汹;而咱们黄州这边仅有区区二百余人马,双方兵力悬殊过大,实难与之正面抗衡啊!”
话音未落,另一名官吏也赶紧附和道:“是啊,大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咱们确实不宜硬拼。不如先暂时退守麻城,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之后,再一鼓作气,将何士荣一举击溃!”
然而,还没等这两名官吏把话说完,只听得“啪”的一声巨响,原来是于文宏猛地伸出手掌,狠狠地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下,犹如一道惊雷在空中炸响,震耳欲聋。
伴随着这声沉闷的响声,整个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身子不由自主地颤了一颤。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只见于文宏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不紧不慢,但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
稳步朝着门口走去,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了在场众人的心弦之上。
当他终于站定在门口时,抬起右手伸出食指,遥遥指向了西南方向。接着,他微微眯起双眼,声音沉稳而有力地问道:“诸位可知道那边究竟是什么路吗?”
这一问,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然而众人却是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回答。
于文宏见状并未动怒,只是略微停顿片刻后,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那条路,乃是至关重要的粮草之路!如今吴三桂正率领着叛军在湖口与朝廷的大军展开殊死搏斗。倘若我们在此刻放弃黄州,那么前方将士们急需的粮草将无法再顺利送达。要知道,军粮可是行军打仗的命脉所在,一旦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此处,于文宏稍稍加重了语气,目光环视一圈众人,紧接着又道:“咱们这黄州城虽然仅仅只是湖北七郡之一,但它实则乃东南地区的关键门户。此地得失,关乎整个战局的胜负走向。所以,哪怕只是这区区一郡之地,其战略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
话到这里,于文宏稍微顿了一顿,似乎是给众人一些时间去消化他刚才所说的话语。稍许沉默之后,他再次开口,这次的声音中多了几分决然之意:“本官今日把丑话说在前头,摆在我面前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要么倾尽全力保住黄州城,要么就在这片土地上阵亡捐躯、马革裹尸!至于诸位大人,如果你们心中胆怯,想要退缩逃避,那就尽管离去吧,本官绝不阻拦。”
言罢,他毅然转过身去,步伐坚定地走回椅子前,稳稳落座,双目紧闭,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