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之前沈今安在厂里发生过意外,还是岛国人预谋的,从那以后,厂里的保卫工作就管得很严,区域划分也很明确,上班时间哪里的工人该在哪个车间生产线的,就要老实在哪里待着,其他地方都不允许随便乱走动,下班后也要按时离开。
所以保卫科的工作也很重。
每天除了巡查各种安全隐患,还要防着人。
汽车制造厂现在也算是慢慢在进入正轨当中,厂里每天进进出出这么多人,有厂里的工人,还有客户,还有国外来的专家,上面领导时不时也要组团来参观一下,各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
还好当初因为沈今安出事,方执傲帮着厂里制定了不少规矩,只要按着那些规矩行事,就不会乱,否则哪有现在的轻松,朱广志这也才有空余时间学点外语。
沈今安知道后面的发展,将会有很多外国人涌入华国,多学点外语是好的,她不由说:“我会外语,这些天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
朱广志笑着说,“我知道你会不少外语,我之所以会学外语,也是因为你。”
“哦?怎么说?”
“我就是觉得你会的东西肯定都是好东西,所以我也想会点好东西。”
不是有个“马首是瞻”的成语吗,他很乐于追随方执傲和沈今安。
跟着他们的脚步,他觉得自己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比现在更好,所以那些拼起来的字母单词再难记,他也坚持每天记几个,学说几句。
沈今安没有想到朱广志心里是这么想的,搞得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你来保护我,是不是跟厂里请了假?”
“嗯,我们队长跟方营长关系好,方营长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们队长都不会为难的。”
到了沈崇的学校,农厂长也到了。
既然汽车制造厂也要告那些报社,农厂长作为厂里的负责人,当然也要出面。
所以早上她跟沈崇通完电话后,也给农厂长打了电话。
原本她是认为去厂里谈比较好的,农厂长说厂里人多口杂,乱糟糟的,让她另外找个方便的地方。
现在听了朱广志说了厂里的情况,沈今安也理解,农厂长是顾虑到厂里最近外国人太多了,怕她又像上次一样出事。
别人是不知道,他作为厂长看得却很清楚,事情过后,方执傲来厂里给厂里的保卫科训练的时候,不仅是身体上把保卫科的人当成他手底下的兵来狠训,脑袋反应上也教了不少东西。
他这才意识到汽车制造厂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他只能保证厂里的运作顺利,但还是没有办法保证沈今安再去厂里,不会出什么意外。
他之前是不知道会有人要害沈今安的,他以为她就是牵线搭桥让华国在京都办起了汽车制造厂,有点功劳而已,哪里想到会有人要她的命。
但他能成为夏市长信任的人,也不是没有脑袋的人。
这次的报纸、上电视的事情,他也从中琢磨出一些事情来,是有人要对付沈今安和她身后的方家,而汽车制造厂是最好的攻击工具。
汽车制造厂在别人眼里是攻击沈今安的工具,是那些人想要侵害华国的工具,是随意可以牺牲的一个环节。
但在他这里,汽车制造厂关系着厂里所有人的饭碗,也关系着华国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还关乎着经济发展,更是华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这些天他的压力很大。
不仅要保证厂子能够正常运转,还要加强保卫工作,不能再出什么事故。
现在不管是谁要对付沈今安或者方家,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觉得沈今安不要来厂里的好,至少等这场官司打完之前还是不要来了。
沈今安以为来学校跟沈崇见面,大概就是跟沈崇和他的老师商谈,没有想到他们到了之后,沈崇把他们带到了一间教室里,然后里面坐了十几二十个人。
她一下子顿住了脚步,想要回头问问自己大哥,他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沈崇看了一眼教室里见到他们到了之后就集体站起来的自己的同学,有些哭笑不得地推了推妹妹,示意她往里面走。
他跟老师说妹妹要来学校的时候身边有好几个同学听到 ,都说要一起见见他妹妹。
以为他们是开玩笑,没在意,估算了她大概到的时间就去校门口等妹妹了,没有想到他们真的都来了,还来了这么多同学。
沈今安小声问他:“怎么这么多人?”
有耳朵尖的听到了,不等沈崇回答,就大声地说:“我们在电视上见到沈崇同学的妹妹的风采后,都想见一见你的真容,你这么厉害,我们都很佩服。”
说完后马上有不少赞同的声音发出。
沈今安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样子,真的很吸引人,不管是她自信的样子,还是她那些新奇又很有道理并且十分合理的言论,这些天都被同学们拿来讨论,觉得她的思想真的太宽广了,要是有机会能跟她聊聊天,说不定自己也能得到一些新的启发,所以就都来了。
沈今安上电视直播的时候没有紧张,这会脸反倒有些红了。
沈崇见了,赶紧说:“你们又不是没有见过我妹妹,上次她到学校找我,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你们不是都见过了吗?”
有人说:“那不一样,那时候只知道你妹妹读书厉害,不知道她还有这多厉害的地方。”
尽管说不出她到底是哪里厉害,但就是觉得沈今安比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厉害千百倍,让人由心底里感到佩服。
沈今安接受了一番恭维后,才谦虚地一一认识了沈崇的这些同学。
现在是暑假,沈崇的这些同学都是京都本地人或者是家太远,舍不得火车票的钱没有回去的。
他们是听说沈崇的妹妹要打官司,才聚在学校里的。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沈今安就让沈崇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一开始,沈崇是有些茫然的,在他和他的那些同学的认知里,自己以后毕业了,是要到机关单位工作的,什么律师事务所的,他们只是偶尔从关于国外的报纸新闻上见过一两次,但都感觉离自己很远。
不,应该说是离华国很远。
因为华国还从来没有什么律师事务所。
人们几乎不打官司,平常有什么纠纷,都是街道的工作人员帮忙解决,不行就找公安。
打官司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都是单位打,还没有私人打官司的,也就用不上什么律师事务所。
沈今安隐约记得,上辈子华国的第一家律师事务所是在八三年成立的,还有两年才出现。
她也是之前要跟威尔逊打官司的时候才想起来的。
主要是她觉得没有律师事务所不方便,要是没有大哥沈崇,有事她真的不知道该上哪里找律师。
既然现在国家改革开放了,允许私人经营,她就让沈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反正现在国家还没有规定公职人员不能经营私人企业。
既然是妹妹提出来的,沈崇就了解了一下国外的律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然后又咨询了一番自己的老师,在老师点头说可以试试之后,才跟相关部门申请的。
还好现在华国一切都是从新开始,很多事情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关于资质什么的,也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也正是因为律师事务所是从来没有在华国成立过的,办起来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所以要各种材料证明和推荐信,沈崇也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事务所成立起来,写的地址是他在学校附近租的一个小房间。
成立后一直没有什么事,实在是现在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生意是正常的。
他也没有想到事务所成立了半年后,他接的第一单活就是接沈今安的起诉,并且还是大单,一下子要起诉这么多家报社。
不过有了律师事务所确实方便,他以事务所的名义给报社发律师函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觉得有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心里也冒出了一些欣喜。
细究起来,大概就是他前无古人地第一个做了这样新鲜的事情吧。
所以今天上午以律所的名义为汽车制造厂给那些报社再发律师函的时候,就没有昨天那么兴奋了。
原本他是想让沈今安去他的律所看看的,但里面实在是太寒酸了,除了一张桌子一张凳子以外,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所以还是到学校的教室里谈比较好,毕竟光线都比较亮。
律师函发出去了,今天他们就要去法院提交起诉状了。
在这之前,还是要明确一下诉求的,所以他才打了电话给沈今安。
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沈今安和农厂长明确了各自的诉求之后,农厂长就要回厂里镇场子去。
实在是厂里现在不少设备都在安装调试,厂里乱得很,一堆事情等着他拿主意,他也要看好那些外国专家,觉得不能让那些人再像上次一样浑水摸鱼搞出别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