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的预言还没有成真。
引进片的强悍吸金能力就让领导们脸上多了一点阴霾。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3d版《泰坦尼克号》怎么会吸引这么多观众?
零点首映票房为1000万元左右,首日票房大致为7000万元,排片雄霸市场,白天上座率接近七成,黄金时段更是场场爆满!
两天轻松过1亿2千万,三天1亿8千万,在周六当天更是齐平了《花木兰》1.22亿人民币的单日票房纪录。
别说电影局的领导们、广大业内人士乃至普通群众不能理解,其实李元青也真没搞懂,这片子竟然还能有这么强烈的情怀!
刘奕菲已经结束坐月子了,现在正在进行瘦身训练,争取下个月在戛纳电影节上身着礼服走红毯。
李元青闲暇之余带着刘奕菲一起去重温了这部电影,口罩要戴的严严实实,实在是周围人太多,李元青想买包场都买不到。
李元青向刘奕菲介绍道。
“这真是我人生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的电影。”
“爸怎么会带你来看这种电影?”
“还不是家里电影票太多,那个时候都是单位发的票,我爸美其名曰带我来感受艺术的熏陶,其实是我妈电影看腻了,不愿陪他来,多出的票放家里有些浪费,干脆带我来。”
“你那个时候多少岁?”
“十四岁,泰坦尼克号撞冰山那一幕记忆犹新。”
刘奕菲笑道。
“我还以为你会被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感动呢。”
“我那时哪懂什么爱情,主要是那个技术让我感到震撼,我那时在想,嚯,原来这就叫电影!
家里小屏幕根本看不出这种效果。”
“所以,你的电影梦想就是在那时候萌芽了吗?”
“呃,不好说,其实那时候我更想当个演员,要不然我怎么报考的是表演系。
做导演是后来决定的,大概是我写小说之后,我发现自己有讲故事的能力。”
这场电影是在晚上七点。
看完电影后,李元青没打算带老婆回家。
北平城里,李元青还买了别的房子。
今晚,李元青的心思一点都不带藏。
刘奕菲也由着李元青忙东忙西。
为了孩子,他确实克制自己很长时间了。
生娃任务暂告一段落,两口子也该回到原本的夫妻生活了。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
四月的引进片可不止《泰坦尼克号》一部,还有《超级战舰》、《灵魂战车2》。
五月还有《复仇者联盟》。
满眼望过去,国产片真没有多少出路。
宁昊和黄小明看见《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丸辣!
宁昊可以还好一点。
《黄金大劫案》的男主是雷家音,题材还是自己成名的喜剧,至少有一定的受众。
刘奕菲还去包了一场,毕竟雷家音是曾经的合作伙伴。
但当宁昊看见首日票房不足千万,还是让他有些难受!
本来《无人区》对他打击就很大,好不容易重新再来,拍出的电影竟然这个成绩,谁心里又会真有那么豁达?
李元青倒是觉得这片子其实真的是宁昊作品里最差的一档,可能也就《红毯先生》能与之一比。
《黄金大劫案》相对于“疯狂系列”,男主角所拥有的条件好太多了,已经不是普通人了,从头到尾都在给男主角开挂,失去了宁昊电影里对小人物戏谑的灵魂。
要是避开引进片,还能靠宁昊的名头忽悠来三四亿,但在当下环境里,能拿个1.5亿,片方都得烧高香了。
不过李元青还是给宁昊打去一个电话,提醒他一个好消息。
“引进片如此凶猛,国产片成绩不理想,你那《无人区》反而有了放出来的希望,都指着大伙抵抗外来者,再给我们上紧箍咒,那岂不是等着外人来砍?”
宁昊一听,是这个理儿!
“谢谢李导,我再去找韩董努力努力。”
相较于宁昊,黄小明的《匹夫》更惨!
首日票房仅有一百来万!
这部电影的剧本有很明显模仿《让子弹飞》的痕迹,但比《让子弹飞》可差远了。
除了剧本以外,电影外狗屁倒灶的事情才精彩。
《匹夫》这项目的导演是杨树朋。
主要投资人是他当时的媳妇。
主角找来了黄小明,接着开始码配角,请来了张毅,张毅又介绍了张欣怡入组。
其实那个时候张欣怡和王志飞在谈恋爱,谈了六七年,甚至有一次王志飞的好朋友吴修波在公开场合称张欣怡是他好朋友的爱人!
张欣怡当场没有否认,笑着被吴修波拉到了舞台中心。
没想到,各自都有对象的杨树朋能和张欣怡搞到了一起!
杨树朋媳妇当即撤资!
花我的钱,还在剧组里勾搭别的女人?
真是不要脸!
资金一走,剧组立马停摆!
无奈之下,黄小明带着自己的团队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其实这个道理和甄子单接手《终极解码》一样,剧组筹备工作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一旦不进行下去,那前期浪费的时间、金钱全都打水漂了,包括演员的片酬也肯定不可能足额拿到。
为了挽回损失,维持住自己的价码,那就让工作室出面代替之前的投资人,让这个项目运转下去,万一最后挣钱了呢,哪怕不挣钱,黄小明也没有自降身价,即使是自己给自己开的片酬,但只要拿到了,他就有资格以这个标准与下一个剧组谈待遇。
结果,撞上了《泰坦尼克号》和《超级战舰》两艘大船,被撞的尸骨无存。
但好在,黄小明团队的营销挺不错。
“黄小明身上的匹夫精神”相关文案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止是他的粉丝,许多路人也觉得黄小明在面对剧组危机时很有担当,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坚定扛起大旗,继续完成了作品。
这次营销比上次《叶问2》里的“二精神”要更正面,小明也更坦荡,业内也对他这个行为很赞赏,他能自掏腰包让大伙吃上饭,至少许多后期制作人员对这种行为很支持!
毕竟谁是老板他们可以不关心,但我的工资得有人发。
同样沦为炮灰的还有管狐的《杀生》,那还是部文艺片,没啥好聊的,反正死的更快,最后连两千万票房都没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