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剿匪定在两日后,但第二天,县衙就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
即日起,但凡生女娃的人家,奖励红糖两斤,黄酒两坛,小猪一头。
消息一传开来,整个宁海县都沸腾了。
底下百姓奔走相告,临水村这边,也很快收到消息。
周婶子从镇上收市回来,家都没回,直奔顾宅。
只不过,不赶巧,林嫦儿跟林北山白禾一起去官道,实地计算修缮被冲毁的路基桥梁所需的石料跟其他物料。
周婶子是个藏不住事的,哪里能等林嫦儿回来,当即就拉上顾大嫂去找林嫦儿。
被冲毁的路段离临水村并不是很远,周婶子跟顾大嫂约摸走了两刻钟便找到了地方。
林嫦儿跟白禾正拉着皮尺在量,林北山做记录。
下河村的里正也没失约,一大早便带了人过来,帮忙清理,搬搬抬抬,方便林嫦儿他们测量。
他今日带来的不仅有汉子,也有妇人,只不过一眼看去,都是老实憨厚的。
也不多话,只做事。
这让林嫦儿对下河村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心里也有了打算,只要他们不作妖,齐心协力把路基修好,她便让下河村那些无辜的娃娃们来上学的。
这也不是欺负他们,而是让他们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人嘛,都是这样,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懂得去珍惜。
只有费尽辛苦,才能长久记住。
“嫦儿,好消息!”周婶子拉着顾大嫂的手,就要往底下去。
林嫦儿忙阻止,“周婶子,大嫂,你们怎么来了?路不平,你们别下来了,再一会儿,我们也就上去了。”
周婶子笑盈盈的,“好,我就站在上头跟你说。
“吴县令,新出了个政策,往后咱们县里,但凡生女娃的人家,在女娃出生后,去县衙登记造册时,县衙就给两斤红糖,两坛黄酒,一头小猪的奖励。”
林嫦儿一顿,“啥?”
顾大嫂笑着给她重复了一遍,看的出来,她们两人都极为高兴的。
林嫦儿这回是挺清楚,也高兴道:“真的?”
顾大嫂回她,“婶子家都没回就急着来跟你说这好消息了。”
林嫦儿咧着嘴,“这可真是好消息呢!婶子一会儿跟我娘喝两杯去。”
林嫦儿自己是不喝酒的,但白禾倒是挺喜欢喝甜酒酿。
家里也有这条件,便日常备着。
周婶子笑着应声,“大好事,我就厚一回脸皮。”
白禾摆手,“哪里的话,都是自己人,啥时候想喝就上门来,这孩子知道我好这一口,时常备着呢!”
下河村来帮忙的村民也跟着高兴的咧嘴笑。
林嫦儿便问他们,“你们家里可有已经养着女娃的人家?”
其中一个妇人道:“我家里有个女娃,马上三个月大了。”
林嫦儿一怔,上下打量她一番,轻喝道:“你这不是才出月子?怎么就来帮忙做这些重活?”
转身朝下河村的里正道:“我也没说定要多少人来,也没说要多久修完,这才出月子不久的妇人,怎么能来?她家里的娃娃怎么办?”
下河村的里正忙解释说:“这,这是我儿媳,娃由她婆母带着,家里熬了米汤,必然不会叫孩子饿着。”
那妇人也道:“大东家莫要动气,我婆母是个仔细的,必不会怠慢了娃娃。
“村上有人眼皮子浅,冲撞了大东家,大东家还愿意再给咱们一次机会,别说我这个已经出了月子的妇人,便是七旬老妪也是愿意来帮忙的。
“奈何她们实在是手脚不再利索,怕给大东家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