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极握着青瓷茶杯的指节骤然收紧,杯沿在斜斜穿过雕花窗棂的阳光里折射出细碎流光。
他垂眸凝视着杯中晃动的茶汤,水面倒映着妙妙垂首整理衣袖的模样,喉结在雪色里衣间若隐若现。
燕北极早就猜到,陆淼会拒绝自己找他去泡温泉的提议,只是没想到,他不仅趁机婉拒了自己的邀约,还提出了要去南山避暑山庄的请求。
燕北极的指腹无意识的摩挲了下杯壁上的缠枝纹路,突然轻笑出声,倒也未尝不可。
“既然是老太君的需要,那为兄倒也不便拒绝了。”
燕北极微微垂眸,看向对面的陆淼。
他的小姑娘正因为他答应的过于爽快而将眼眸睁的大大的,看起来煞是可爱。
燕北极指腹再次无意识的摩挲了下杯壁上的缠枝纹路,似还可以感知到当时因为不小心触\/\/摸到某处,而没忍住手嘴并用的吮\/红了那处。
他下意识的轻咳一声,腿间交叠,端的是一副贵公子模样。
“不若在接下来的这两日,陆弟先忙碌些许,将手中的事情料理妥当?
待两天后,为兄亲自送陆弟出城如何?”
燕北极似兄长般关怀道,倒是让妙妙拒绝不得。
两天,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
妙妙满心欢喜,着实没想到事情竟这般顺利地达成了。
虽说燕北极望向她的目光依旧透着些许怪异,可一想到两天后能去避暑山庄再也不回,下意识放松了警惕的妙妙,反倒没有觉出有啥不妥来。
当下,便缓慢起身,端起茶杯,以茶代酒道了谢。
“多谢兄长成全。”
饭后,燕北极将妙妙送回了镇北侯府,到了府门口,看着乖巧的姑娘,神色关切的说道。
“好生照顾自己,我已经让小钱子将接下来的工作都放给你送到了府上,你量力而为。
下午为兄还有事要做,明天再来陪你。
对了,你那两个丫鬟,明知你身体孱弱还要缠着你,为兄已经将她们交给了专门负责宫廷事务的老嬷嬷关照学习。
待你两天后去南山避暑山庄的时候,她们应该就可以学成归来了。
孤又给你安排了两个侍女,当暂用的吧。”
燕北极说罢,轻轻的拍了拍妙妙的肩膀后,便坐回了马车。
“可,那是我的通房啊兄长!!我只要她们。”
妙妙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处反应了下才反应过来,她的星儿跟辰儿两个丫鬟被带走的事实。
已经坐上马车的燕北极掀开马车上的帘幔,车内鎏金香炉飘出的檀香裹着他低哑的笑声,低头看着妙妙说道。
“放心,不过是教她们两个在未来如何能更好的照顾你罢了。
两日后就还给你。
兄长私以为,我的陆弟需要更贴心的服侍才好。”
燕北极说完,马车启动,已经将帘幔放下的燕北极正色的看着马车的墙壁,自认为自己并非是嫉妒早上那两个吻痕。
而妙妙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处,直到身侧两个不认识的丫鬟行礼,旁边还站着熟悉的小钱子公公,妙妙才反应过来真伪。
不是,那不是摄政王吗?
怎么跟她家的管家婆似的?啥也管啊?
不过既然得到了首肯,妙妙倒也不好再做纠缠,只是回屋的路上,步伐多了些许的沉重。
等小钱子公公将那些公文抱到了妙妙的书桌前后,恭敬说道。
“王爷说了,这些公务您无需着急,若是完不成,自会有人代替您的工作,您只需要将觉得重要的做完就好。”
小钱子说完才恭敬离开。
而妙妙看着书桌上不多的公务,又看了两个恭敬站在一旁等着伺候自己的丫鬟,默默的叹了口气。
活要干,但胸口也确实没必要这么憋闷。
只是,这几日束胸的活计,就得靠她自己了。
妙妙站起身来,将书房的门窗关上,看着两个丫鬟说道。
“你们不用进屋伺候我,这都是极为重要的公务,帮我看着有人来提前敲门叫我就好。
有需要,我自会唤你们。”
妙妙将书房的紫檀门闩咔嗒落锁,感受到了空间的安全,才开始去解那憋闷了她半天的束胸。
半晌,才将那束胸带子扔到了书桌边的软榻之上。
妙妙下意识地抬手,轻轻的抚上了那处顶端,原本的痛感竟然奇异的消失了,这让妙妙反倒是不太在意这异常的情况了。
自然也就不知道,在她视线看不到的地方,这处曾被燕北极孟浪的留下了痕迹,只是在时间的流转之下,那本就不明显的压印早已消散,不留一丝痕迹。
爆爆看着自家可怜的宿主大人,感叹着终于快要上正餐了。
“妙妙,你还是要多多强身健体,真怕你以后吃不消啊。”
就某人那恨不得将她吃干抹净的样子,爆爆虽然刚刚被马赛克了,但猜也猜到了......
啧啧啧......
作为系统,它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你是想我练胸肌吗?放心,我以后直接不回燕都就是了。
原主就是胆子过小了,谁规定没有实权的权贵不能直接居住在自己的小山庄里呢?”
妙妙没把爆爆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懒洋洋的看着手中的公文。
而此时已经知道了妙妙身份的燕北极去了哪里呢?
他在告别了妙妙之后,一刻也没有停歇,径直赶往了宫中,顺便召集了一批思想开阔的大臣。
就当今朝廷中一些繁琐且不合时宜的旧制意义罗列,条理清晰地阐明这些制度如何阻碍了民生发展与政令推行,让诸位大臣想一想该如何的改革。
他举出了三个问题,而这困扰了妙妙的女子不可继承爵位的问题也在其一。
这就是他没有留在镇北侯府的原因,既然他的姑娘想要离开,那他就一定会跟随,而非之前所说的字面意义送出城......
宫中的大臣对于摄政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不断有书卷与法律条文被送到大臣们的手中彼此翻阅着。
而后,又在燕北极的“善意”规劝之下,一些条文规定被着手修订。
并在摄政王的监督下盖上了皇帝的玉玺以及摄政王的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