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迈入2009年,根据孙国华的安排,丽华地产集团已经从下半年开始全面启动扩张计划,进入疯狂拿地模式。
另外还要争取上市,国内上市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香港上市也赶不上了,那就借壳上市。上市不仅能为集团募集大量资金,助力业务持续拓展,还能提升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然而,国内上市的最佳时机已悄然错过,原本计划赶在香港上市,却也因种种复杂因素未能如愿。但孙国华和任学军并未就此气馁,迅速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了借壳上市这一途径。
经过多方寻觅与深入考察,丽华地产集团将目标锁定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香港盛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有着一定的根基和资源,其业务领域与丽华地产集团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总裁任学军亲自带队,与香港盛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开了多轮接触。双方就合作细节、股权结构、未来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谈判。
七八十年代,香港盛鑫置业集团在香港房地产界崭露头角,其主要的业务阵地集中在九龙坡区域,专注于住宅地产开发。彼时,盛鑫公司凭借着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设计并建造了一批又一批高品质的住宅项目。一时间在香港声名鹊起,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房地产开发商。
九十年代,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内地房地产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盛鑫置业集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果断进军大陆市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广东、上海、京城等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的重点城市,斥巨资在这些城市的黄金地段购买了多处地皮。在广东,他们着眼于新兴城市的崛起,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期望打造具有标志性的高端住宅社区;在上海,选择黄浦江畔等极具发展前景的地块,计划融合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建设集居住、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在京城,则聚焦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力求开发出既符合古都风貌又满足现代居住需求的房产。
然而,进入两千年以后,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盛鑫置业集团在经营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内地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市场份额逐渐被瓜分;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成本控制不力,公司经营陷入了困境。而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如同一场凶猛的风暴,给盛鑫置业集团带来了致命一击。房地产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房价下跌,资金回笼困难,公司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大股东每日都被沉重的债务和经营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急于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
而此时,丽华地产集团正雄心勃勃地谋划着借壳上市的战略布局,急切寻找合适的目标。一个在困境中急于脱身,一个怀揣梦想急切求进,就这样,盛鑫置业集团和丽华地产集团因各自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到了谈判桌前。双方团队成员怀着不同的心情,带着各自的诉求和方案,开始了这场决定两家企业命运走向的谈判 。
从台湾归来的孙国华,本应即刻返回滨城。然而,种种迹象和讯息让他改变了行程。他听闻最近北江和滨城局势有些动荡,恰逢元旦佳节即将来临,权衡之下,他决定暂留京城家中,待过完元旦再做打算。
在京城家中,孙国华虽置身于温馨的家庭氛围,却也难以完全放下对北江和滨城的牵挂。他不时与北江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
最新消息,市委书记李春华的老婆竟然被纪委双规了。这位在滨城官场背后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突然被纪委带走调查,一时间在当地官场和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别看这个女人只是滨城信用合作社纪检组长,但是在滨城市可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有着“背后书记”之称。传说,在滨城,任何事情搞定了李夫人,就是搞定了李书记。
自从自己调任到滨城市之后,便感受到了这位市委书记夫人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强大。不仅如此,就连副市长杨玉柱也向自己反映说,这位李夫人经常会对工程招标等事务进行干预。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国华很是气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孙国华决定采取行动。
在一次市政府全体会议上,孙国华毫不避讳地提到了这个现象,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强调指出,政府部门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为任何人开后门,更不能因为某些人的压力而屈服。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推给自己,绝不能让这种不良风气继续蔓延下去。
第二天,又一则重磅消息传来,一名副市长也被纪委双规。这一连串的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了无数猜测和议论。
孙国华和大多数人一样,心里暗自估计,市委书记李春华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很快就要被牵扯进去。毕竟,在官场的复杂生态中,家属和同僚的问题往往很难与本人毫无关联。孙国华深知,这样的官场动荡对于滨城的营商环境、政策走向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