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受封太师
况且,徐闻才区区四十五岁,这个年龄,正是男人鼎盛之际!
许多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才在四十五岁爬到京师,早朝只能站在金水桥旁边。
徐闻能站在皇帝身边的丹陛之上,执掌大半个天下,岂能轻易挪位?
就连朱瞻基也急了,匆匆来到乾清宫见驾,询问父皇,为何批准?
“您知不知道,外面传成什么样子了?这会给您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朱高炽只是简单说了一句:“为了天下,越国公都能甘愿放权,朕为何要在意这些许名节?”
不过,为了平息此不利舆论。
朱高炽还是下了一道旨意,加封越国公徐闻为太师。
又称越国公辞官归乡,是为养病,另有任用,兵部尚书之职由左侍郎暂代。
“太师”是正一品头衔,在大明朝有着至高荣誉,用以表彰加官授予功勋卓着的重臣或勋戚。
自大明开国至今近六十年,只有一个人有此殊荣。
那就是,韩国公李善长!
凉国公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中灭了北元,功勋卓着,他一辈子就想封个太师,但朱元璋没鸟他。
越国公徐闻受封太师,并无意外。
他本就是新皇的老师,且功勋卓着,符合受封。
而且太师只是虚衔,并无实际职位。
在朝为官,讲究含权量。
京师中的超品勋贵众多,但真正手握实权的并没几个。
徐闻的主要实权是兵部尚书一职,是大明军事行政体系的核心主官,职能众多。
比如选拔武官,定期考核各级将领,任命、升迁、罢免武官。
军队调度与指挥军事部署,向地方传达朝廷军事命令,督执行。
核查军户户籍,处理军户逃亡、世袭纠纷等。
制定边防策略,修建长城、城堡等防御工事。
统筹军事后勤,保障军队粮饷、武器、马匹等物资供应,发放军饷与装备等。
只要是关于军队的,兵部尚书都能插一手。
直接跟皇帝商量对接。
自永乐元年,徐闻便担任兵部尚书一职,至此已二十二年。
期间,他规划军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时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也属正常。
总得给年轻人机会。
永乐一朝二十二年,官场之上有个奇怪的现象。
六部尚书,几乎没有变过。
只要没有犯事,没有上班暴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比如吏部尚书蹇义,这哥们是徐闻的好友之一,自从永乐元年受徐闻举荐,担任吏部尚书一职,至今还在任上。
还有户部尚书夏原吉,也干了二十二年。
工部尚书宋礼也差不多二十来年。
礼部和刑部,倒是换了一两个。
纵观历朝历代,六部尚书像永乐朝这般稳定的,着实少见。
历史上的崇祯朝,十七年时间六部尚书换了五十多个人.......
主要是朱棣不愿意折腾,政务基本交给太子朱高炽和越国公徐闻。
朱高炽巴不得下面全是自己人,六部尚书干的越久,自己的太子之位越稳当,当然不愿意换。
永乐朝的六部之中,不知多少人官职原地踏步,等白了头。
尚书没动,下面的左右侍郎就没法升迁。
再下面的各司郎中,怎么往上爬?
想升官,只能调去地方各省。
相对徐闻受封太师、辞去兵部尚书一职的震惊。
大家更关心的是旨意中的“另有任用”,那究竟将越国公任用到哪里去?
朝中诸臣有很多推断,徐闻能文能武,既是勋贵,也是皇亲国戚,能适合他的位置太多了。
一时间众说纷纭。
徐华和徐谦也少被人探口风,他们的回答一律是无可奉告。
父亲的事,他们不清楚。
虽然众人很期待,但徐闻下一步任命的消息,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旁人也都认为国公爷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
没人知道,在某个深夜,从国公府的后门驶出一个车队,朝山东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个没人,不包括远在山东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
汉王府在北京的明暗各条线,越国公府都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不管是后门,还是侧面,正门,各个方面,十二时辰,无死角都有人盯着。
徐闻出京前往山东的消息,以最快的时间送了出去。
坐在马车中的徐闻,也收到了暗卫的回报,汉王探子出动了。
就朱高煦手下的那些暗哨,在暗卫看来,就和小孩子过家家的伪装一样,一眼就能看穿。
应该是朱高炽登基以后,一时应急,不知道从哪里调过来的菜鸟情报人员。
要不是徐闻严令不得打草惊蛇,暗卫早就把这些人连根拔起,现场教同行如何当探子。
而徐闻要的就是今天这个效果。
让朱高煦知道自己的动向,才能镇住他,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安成公主朱月蓉也一同前往。
离开北京后,沿途不同的风景,让她的心情好了不少。
车队一路上前后都有暗卫照应,也没少了汉王府的探子。
说是悄无声息,实际却是大摇大摆的情况下,最终平平安安到达山东境内。
徐闻没有回清平县老家。
而是直奔山东首府济南。
十几年前,他烧掉清平县,已经告别了过往。
此番回乡,只是说辞,徐闻更愿意去济南城享受人生。
那里是他科举发达的起点。
也是他靖难期间立下赫赫功劳的福地。
有不少曾经的故友,住在济南,晚年几个老友相聚,也算人生一桩美事。
在徐闻进入山东境内之时。
乐安州的汉王府中,吵翻了天。
有谋士提议,此刻正是徐闻身边最空虚的时候,应该集中全部力量,除掉他!
如此不仅断了新皇一臂,方便汉王府的后续展开行动。
这话一出口,周围人都离这位谋士远远的。
特别是那些资格比较老的谋士,一副我不认识这货的模样。
汉王朱高煦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你脑子上面长的那个东西是好看的吗?不会动脑筋?”
“孤知道你刚来王府,想要立功,但好歹花点心思,看一下以前的情报,哪怕是张嘴问一问?也不会提出这么愚蠢的建议?”
“情报上面的东西你是一点不看是吧,徐闻马车周围有两百暗卫,这还是我们能看到的,不知道得有多少,谁敢保证徐闻不会有其他后手!”
这位谋士确实是这周才被人引荐过来。
他嘴上功夫了得,夸夸其谈说得朱高煦心花怒放,当即就决定把人留下。
至少图个开心。
但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草包,除了那张嘴以外,就没其他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