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善后:新程初启
凛冬的寒意逐渐消退,阳光温柔地洒在劫后余生的城镇上。
残雪消融,化作涓涓细流,洗刷着街道上的泥泞。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却夹杂着一股新生的气息。
卫渊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人群。
房屋的断壁残垣被清理,新的木梁被架起,敲敲打打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一首充满希望的交响曲。
孩童们在街巷间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驱散了阴霾。
集市上,重新摆起了摊位,虽然货物还不算丰盈,但吆喝声已然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卫渊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那是百姓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深感欣慰。
“世子爷!您真是我们的活菩萨啊!”一位老妪颤巍巍地走到台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要不是您,我们一家老小早就饿死在这场雪灾里了!”
“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卫渊连忙上前扶起老妪,温声说道,“雪灾已经过去,日子会好起来的。”
周围的百姓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感激之情。
卫渊耐心倾听,不时点头回应,言语间充满了关切。
然而,人群中也渐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世子爷,我家的粮食都被雪埋了,开春的种子也没了着落,这可怎么办啊?”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满脸愁容。
一声声恳求,像一块块石头,压在卫渊的心头。
他理解百姓们的苦衷,但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物资有限,人力有限,他纵有通天之能,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气氛逐渐变得有些沉重。
卫渊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世子,您看这个……”
吴谋士走到卫渊身旁,手中拿着一张绘制精细的地图。
地图上,房屋、田地、道路,甚至水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同颜色的线条,将受灾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区块,每个区块上都标注着具体的重建方案。
“这是我根据受灾情况和现有资源,制定的重建计划。”吴谋士指着地图,侃侃而谈,“轻度受损的区域,优先修复房屋,恢复基本生活;重灾区则集中力量,搭建临时住所,保证灾民的食宿。同时,组织人手清理田地,抢修水利设施,为春耕做好准备。”
卫渊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心中暗自赞叹。
吴谋士的计划细致周密,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和百姓的需求,比他之前粗略的想法要完善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个计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好!就按这个计划执行!”卫渊一锤定音,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他转身面向百姓,朗声说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困难,但请相信我,我们一定能重建家园,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百姓们看着卫渊,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他们不再是茫然无措的灾民,而是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世子爷真是神机妙算啊!”
“是啊!我们有救了!”
“世子爷万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卫渊沐浴在阳光下,感受着百姓的拥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时,一只纤纤玉手递来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
卫渊转头望去,只见赵姑娘站在身旁,眉眼间满是温柔的笑意。
“辛苦你了。”赵姑娘轻声说道。
卫渊接过茶杯,暖意从指尖传遍全身。
他看着赵姑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你在,真好。”
赵姑娘的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卫渊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他知道,重建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挑战在等待着他。
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知道,他并非孤军奋战。
他身后,有忠诚的谋士,有支持他的百姓,还有……
“张车夫!”卫渊忽然喊道,“过来一下,我有事要吩咐你。”
残雪融化,泥泞的道路上车辙深深,一辆辆满载物资的马车缓缓驶入城镇。
张车夫挥舞着马鞭,吆喝声中透着说不出的干劲。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辛苦你了,后续的物资运输还得仰仗你。”张车夫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世子爷放心,小的保证完成任务!”目送着车队远去,卫渊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重建工作的第一步,物资保障,总算是稳住了。
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村口空地上,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摆放着香案贡品,孙长老手持线香,神情肃穆地念诵着祷词,感恩上苍庇佑,更感恩卫世子的救命之恩。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向卫渊鞠躬行礼,一双双饱含感激的眼睛望着他,卫渊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孩子们围着他跑来跑去,清脆的笑声像风铃般悦耳,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然而,在这片祥和的氛围下,一丝不安的阴影悄然笼罩。
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信中提到,一些势力开始关注卫渊在雪灾中的举动,并暗中展开调查。
卫渊看完信,脸色骤变,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他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火盆,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着他冷峻的面庞。
“吴谋士!”卫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看来,有些事情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