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交给我吧
谭书记立刻回应:“我们可以提供所需的所有设备,除了柴油发动机之外。还包括其他设计方案及结构技术。”
杨文博点了点头,“如果仅提供外部防护及相关服务,我同意合作。”
谭书记松了一口气:“太好了!”
此时杨文博又笑着说:“其实我们也有一个后勤装备研究所,如果您愿意加入,十分欢迎。”
谭书记想起之前听说这个研究所有不少人才,不禁点头答应。双方达成口头协议,需向上级汇报后再进一步落实。
送走谭书记后,杨佑宁揉了揉脑袋:“你真认真?”
杨文博点点头:“这件事做好对我们有好处。另外,我想展示这款柴油发动机的价值。”
杨佑宁叹道:“这样的话,钢材又短缺了。”
刘建明同样无可奈何地看着杨文博,等他给出解决方案。“交给我吧。”
事情顺利推进,冶金的合作洽谈达成后,杨文博着手组织团队展开合金材料的研发,并在设计图纸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确保大家对项目有了新的认识。随后机械厂全力配合,为项目设立由杨文博带领的研发小组。
正当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电话那头郑朝阳的消息打破了节奏。
郑朝阳提醒杨文博小心身边可能出现的敌特分子,并建议留意陌生接近的人。虽感惊讶,但杨文博清楚这不仅是关心更是警示,必须谨慎。
挂断电话,杨文博回到四合院与余则成商议安全对策。随后与家人坦诚交流,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李晓东用力拍在桌子上,吓得两个孩子一惊,秦素梅赶紧把小儿子也抱过去,并狠狠瞪了李晓东一眼。
“荒唐至极!”
“老院长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他到底做了什么好事?”
“哼,个性?大概是他本性难移吧。”
李晓东冷哼一声,心里清楚,这些人做正事不行,倒是一肚子歪门邪道。
难怪那些学生整天没事干,就知道到处闲逛。
学生不上学,和工人不工作又有什么区别,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老公。”
“我们找个时间去看看吧。”
秦素梅略带伤感地说:“当时我毕业时,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四处遭人拒绝。”
“家里那时饥一顿饱一餐的,不知怎么撑过来的。”
“后来遇到老院长给了我一份实习的机会,让我们的家庭有了转机。”
“这份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
秦素梅看着李晓东,“所以我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拜访。”
李晓东点头,“这事得去!”
“不管是公是私,老院长帮了我们太多。”
“好吧,明天下班,我们一起过去。”
“好。”
秦素梅欣慰地笑了。
她丈夫对待这类事情的态度与她不谋而合,这也正是两人走到一起的基础之一。
第二天,李晓东来到工厂后,忙了一个上午,询问研究所关于新合金研究进度的情况后,便吩咐王铭带着团队继续制造机床。
剩下的几种合金材料由冶金局负责,在联合科研所的帮助下,预计不久就能取得突破。
午饭后,李晓东靠在办公室的椅背上整理近期系统提供的信息。兑换栏扫了一眼就过去了,积分最近一直停留在7000多,距离下一级还差得远。
他的日常技能已经基本够用,升不升级无关紧要;至于工作类技能虽然有作用,但升级所需的积分太高,暂时无法实现。
检查完系统,他又看了看存储空间。现在系统的容量经过几次扩展已达到360立方米,几乎装了近一半的东西,但仍有一部分未被占用。
看到那堆整齐排列的金条——那是从前一位老人那里所得,放在库里似乎有点浪费,特别是目前海外形势不稳,黄金成了动荡时期的避险工具。
广播里说黄金价格飙升,他心想,现在还不是时候变现。
再等个十年左右应该比较安全。想到这里,李晓东站起身准备巡视后勤部门。
这批外贸答应的牛仔裤通过铁路从北方运来,现在机械厂正在调配人员将其拉回来。听闻沿途引起不少羡慕的眼光。
一条牛仔裤不仅需要三块钱还要五张工业券,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个不小的开销。而在厂里的工人可以人手一条,甚至优秀员工还能获得额外奖励,因此大家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杨秘书这时风尘仆仆地走进来,面色严肃地说:“东哥,有情况!”
见李晓东疑惑,便匆匆走进办公室说详细情况。
刘建国坐在里面等待着王国栋进来后,几个人都望着他问具体情况。
陈宫说道,“打听了赵怀德的事情,这人的出身普通,不过岳父很强势,在军队有些势力。”
“我们关心的是他为什么会来这里。”
大家互相交换着眼神,杨佑宁皱着眉头:“这家伙肯定没安好心。”
“你们还不知道他对自己的岳父母做了啥事吧!”陈宫冷笑。
众人都惊讶。“你快说说!”
“他坐上宣传科长的位置不久,就把亲爹告了,说是大资本家行为恶劣、生活奢靡。”
听到这些话,在座的人都震惊不已。
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如搜查、抓人,让人难以想象一个女婿能做出这样的事。最后他还与前岳父决裂,以此博得了上面的好感。
大家都意识到这事儿可能牵扯到高层背景。陈宫告诉其他人自己已通知徐叔等人。
讨论一番后,杨小涛建议调查赵怀德以前的工作经历,看是否还有什么问题。
挂电话的时候,他想起了之前的提醒:这年代有不少赵怀德一类的人。
为了地位,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背叛亲人。于是杨小涛叮嘱陈宫务必谨慎行事。
之后接到制药厂厂长安永红邀请吃饭的电话,杨小涛答应并决定立刻动身前往。
出门遇到等他吃饭的王建宁,顺口提到要去看望白景山,得知他是来自名医之家,这让李晓东想起了历史上着名的医药世家“百草堂”,对即将见到的人物多了几分好奇与小心。
“这家族在前朝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家族中的许多人在那个时候遭到了不幸,不少人参加了医疗队,救死扶伤。许多高层人士都曾受惠于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家族作为民族资本家持续为医药行业作出贡献,就连中央领导人都赞扬过其对国家的贡献。”
“像最近来的苏芸女士一样,她的家族在海外工作,而白家则更多植根国内。”
“这位白景文是白家的核心成员之一,可惜她的丈夫在解放初期就遇难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女儿。”
“多年来,白家的核心与旁支逐渐散落各地,若非如此,也不会派一位寡妇来接管制药厂。”
杨子宁感慨地讲述了这些故事,但杨晓涛却露出了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