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后世称之为周历九八五年四月沧海之战的战役,是怀吴与越国水上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对双方水军的建设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此战,前后历时七天,怀吴共投入七十三艘战舰,趆国投入四十七艘战船,五十一艘运兵船。
战后双方统计,怀吴损失了四十一艘战舰,趆国损失了三十五艘运兵船,十九艘战船。
可以说,双方是打了个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
但是,怀吴水军却是以损失大半战舰的代价,粉碎了趆国运兵北上,奇袭江南,合围慕容玄的计划。
那五十一艘运兵船上,可是足足搭载着近三万大军。
这三万人,本来是打算在吴国的江南的海岸线中部登陆,去会攻突苏城的。
结果,三万人中,最后只有一万人成功登陆上岸,后又被当地的吴军阻拦住,最终没能参加到突苏会战之中。
如果有这三万人参战,突苏会战很可能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海上的大战是结束了,可陆上的大战又紧接着开启,并最终决定吴地的归属。
四月的下旬已过大半,慕容玄终于是率领十万大军,赶到了突苏城下。
随后,慕容玄就绐文鸿下了战书,约定四月的最后一天,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决一死战。
文鸿也乐得拖延时间,好等待从海上派来的援兵到来。
可是,直到决战来临的那一天,他也没有等来那支援军。
不过,就算没有那支援军,文鸿还是很有信心。
因为此时,他已经在突苏城下集结了十三万大军。
即使是在抽掉了三万人用于监视防备突苏城内的守军之后,他还是有十万大军,可以用来参加决战。
四月最后的一天,辰时刚过,双方二十万大军,就在突苏城下摆开阵势。
双方都选择了最为常见的长方形战阵。
双方都没有用什么奇谋巧计,都想要用堂堂正正的一战,彻底粉碎对方的作战意志,提升本方的战胜信心!
为了鼓舞士气,秦雨与秦超轮番上阵,为本国将士擂鼓助威。
一阵阵的战鼓声中,怀吴军各部按照慕容玄的军令,次第投入战场,攻向各自的目标。
而赿军也是逐步投入兵力,与怀吴军展开对攻。
赿军山蛮甲士悍不畏死,身披轻甲,手持盾牌,健步如飞,奋勇向前,很快就在曲赿甲士的弓弩手掩护下,冲过怀吴军弓弩手的射程范围,贴到怀吴军的前沿,展开肉搏战。
很快,双方本来平直的肉搏战线就出现了凹凸不平的现象。
怀吴军,虽说名义上是一支军队,但实际上却是几支不同的军队拼凑而成,战力自然是有高有低。
怀安而来的近卫军,战力当属最强。
其次,是怀安来的禁军、
再次,是以怀北人以及江南丹阳郡人为主的玄玉军,
然后,就是江北禁军,江南原吴国禁军。
最后,就是江南各部地方军、贵族私军、义军。
慕容玄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各部人马并没有按照战力的高低而前后排序,也就是前强后弱,或者是前弱后强,而是左右强弱相间排序。
因为是对攻,双方都是奉令向前推进攻击。
赿军前冲的都是山蛮甲士,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部落,可战力大体上相当。
而怀吴军各部战力高低不同,差异很大。自然而然的出现有的继续向前,有的止步不前,有的不进反退。
慢慢的,凹凸不平的战线就变成了锯齿状,进而又演变成了犬牙相错。
慕容玄与文鸿,都没有一上来就投入全部的兵力,而是不约而同的都只出动了三成。
六万人在搏杀,十几万人在等待加入搏杀。
而战场不远处的突苏城上,守城的军民,也大多一脸紧张的望着战场上的变化。
那些底层的官兵与百姓还好些,他们只是盼着城外的怀吴军能够战胜世仇的赿军,早点进城,好结束苦难的日子。
而那些高级将领与权贵们,则是人心各异:
有的人既希望赿军能败,可又不希望怀吴军进城,他们怕自己的权势会被怀吴军夺走,甚至丢掉性命。
有的人则是早已与城中内卫府与细雨阁的人搭上了线,急切的盼望着慕容玄能够早点击败赿军,早点进城,好借助怀吴军的势,让自己让家族再上层楼,抓住上升的好时机。
因为,怀吴军一旦进城,原秦良一系的人必然会遭到打压乃至清洗,会腾出许多的位置。
与此同时,王宫之中,秦良早已经没了以前精明强干的形象,而是形容枯槁,似乎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但是,他现在依然还是美人在怀,酒杯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