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主任在一旁听着,心中想着要用这机器做螺丝是否浪费。然而看到老章跟着走过去,便没有多说。
见到机器真被用来打螺丝时,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无奈。
小小的螺丝,在两刀快速操作后瞬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螺纹,高效又简洁。
另一边,图纸刚分发下去,众人各就各位,小杨走到一台机器前操作起来!
零件制造是个枯燥活,既耗时间也费精力,还会承受许多次失败的心理折磨。
哪怕是意志坚强的人,多次受挫后也难以保持平和心态。
因此大部分工人并不总是连续不断操作。
但也有人例外。
就像小杨。
整个上午过去了,其他人都稍微休息了一下,唯独小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组长,你看!”
另一旁,郑主任捧着一颗新制的螺丝过来,脸上充满欣喜。
杨佑宁看着笑着附和道:“这就是我们精心设计的特制螺丝,非常好用!”
老章接过观察,郑主任解释说,“这种螺丝有两种螺纹设计,您看这里,这里……”
“其优势在于它能够减少共振现象。”
听到此处,杨佑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郑主任接着说:“振动有一个固定的频率,当这个频率与外部力量同步时会引发共振。这可能会导致机械松动甚至损坏!”
“而这款带有双螺纹的螺丝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大大减少了共振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要想震掉这颗螺丝几乎不可能!”
郑主任越描述越激动,“以后我们的高端装备,如发动机甚至飞机,将用上这样的高质量螺丝!”
设计并不复杂,关键是能否实现量产。郑主任眉头微微蹙起思索片刻后放松下来。
老章手里的这颗螺丝还散发着余温,他信任郑主任的专业知识。“确实不错,我们应该试试。”
郑主任继续详细解释制作的高精度要求——两个螺纹之间的距离需完全一致;每个部分的整体结构要一致;两个不同螺纹的区别也得相同且均匀,所以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很高。
老章听后表示赞同,并决定回去后也要尝试使用这种技术来制作高质量螺丝。
时间在辛勤的劳作中迅速飞逝。
尽管小杨亲手参与其中,这次四辊轧钢机依然用了两天才最终组装完成。
到第三天早晨,小杨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最后阶段组装,引来大批围观者。
一机部的陈部长来了,还有秦处长、王局长以及其他部门的大佬们。
陈部长面带笑意地观察着新成品,对比之下明显优于之前的模型。据说,这个版本是小杨亲自设计的,更精巧,也更加创新。
陈部长心里有些羡慕,如果早知道,可能不会那么匆忙赶来。
但事实已成定局,新的技术必然会推动整体效率提升及质量保证。
“大家都带来了吗?放心,不会缺少任何一个零件的。”
秦老沉稳地说,似乎对自己的话很有信心。但这次他不想和陈部长发生争执。
此时王老大声喊着:“嘿,咱们亲如兄弟,商量个事儿呗……”
陈部长直接无视了这句话,继续沉浸在对新型号的研究里。
而仓库外面,卡车卸下的羊肉让气氛更热闹了些。
杨晓鹏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摘下护目镜说道:“好样的!接下来就是精度检验,去不去钢铁厂试试?”
张工程师摇了摇头,“不必去了,直接拿回试验室就行了,我们都相信你们的手艺。”
就这样顺利地打包送走了这批产品,同时收到了对方的感谢。
中午饭前,厂里的广播播报着最新的好消息,又一次点燃了全体员工的热情。
(完)
如今,厂里的技术人员对国内轧钢机的状况了解得非常透彻。
当年,厂里即使是坏了的轧钢机都不敢拆开修理,生怕被国外专家发现了不给修理。
然而,仅仅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他们不仅能制造出三辊轧钢机,性能还远超现有的设备。
而现在,在张总的带领下,厂里又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制造出四辊轧钢机。真是一步一个脚印,越做越好。
看到这些进展,大家怎么能不开心呢?
“这次新轧钢机做出来了,你们要尽快投入生产,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全国各大轧钢厂都盼着你们呢。”
黄老满含欣慰地望着机械厂的高层,眼里充满期待。
桌上除了杨总和他的弟弟杨涛外,还有陈主任和王副总工,也都是厂里的高层。
“首长放心,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年前会由第二车间和研发部负责制造,年后我们将筹建第七车间专门生产轧钢机。”
杨总将商量好的计划讲了出来。
黄老听了点点头,“你们决定就好,最重要的是确保质量。”
这时,杨涛笑着说:“首长,保证质量还是要靠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的经验和技能都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如果换成了新手,操作不够熟练,肯定会影响效率。”
听到这里,其他几位明白了杨涛的意思。杨总觉得机会难得,也附和说:“是啊,首长。我们还得请相关部门支援才行。”
黄老笑着看看两人,“我就知道你们没那么好心请我吃饭。”
众人都笑起来。旁边的李老摇摇头说,“老黄,你就别推脱了。这么好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早就全力支持了。”
“犹豫什么呢?”
黄老抬起头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不用外界操心。”
李老哼了一声,然后夹了一些辣椒酱在羊肉汤里搅一搅,汤变得血红。“你们快把自家的事情处理完,然后让我再说我的要求。”
李老模仿黄老的样子挑了一筷子辣椒酱,黄老笑了笑。“这吃羊汤就是家事,你有本事就不吃了呗。”
李老白了他一眼说:“等你自己来我家,看我还请你。”
“能让你带着东西去就不错了。”
两人口头打趣着,杨涛几人早已司空见惯,显然这种调侃是老领导们独特的交流方式。
饭后,杨涛为大家泡茶。
李老喝了口茶便问道,“老黄,答应给我那个机器了吗?”
李老又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黄老无奈:“这事不归我管,你找他们商量吧。”
“只要他们同意就好了。”
说完,他将难题推出。李老看着大家笑了笑,“杨总,你觉得怎么样?”
杨总刚刚喝酒上脑,一时说不出话来,就把眼光投向了杨涛。
“这事得您自己问问他,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