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孙光远的话语落下,整个朝堂仿佛被点燃一般,满朝文武大臣的目光瞬间变得灼热起来。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脸上都流露出对孙光远所言的关注和期待。
这两年来,随着夏国在对外战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辉煌的战绩。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人还是复杂的局势,夏国都能以无往而不利、战无不胜的姿态取得胜利。这些胜利不仅让夏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两倍之多,更使得国家的商业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民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被冻饿而死的悲惨情况,吏治也更加清明。
如此辉煌的成就,无疑已经足以载入史册,成为夏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卓越贡献那就是——站在前排的陆肖、陆少保。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正是陆肖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带领着夏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才换来了如今的繁荣昌盛。他的名字,早已成为夏国百姓心中的英雄,备受敬仰和爱戴。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陆肖身上,仿佛他就是这个时代的焦点。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对于孙光远提出的问题,陆肖会有怎样的看法和意见。
陆肖环视了一下朝堂上的众人,嘴角泛起一抹无奈的笑容。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迈步走出班列,向着龙椅上的父皇躬身行礼,朗声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出兵乃是明智之举。若能早日出兵,便可早日实现我夏国一统天下的宏愿。待到那时,日月所照之处,皆为我夏国疆土!山河万里尽染夏国旗章,让这世上再无寸土不沐我夏国荣光!”
陆肖的这番话语,犹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之上回响。众人皆沉默不语,细细品味着他话中的深意。一时间,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唯有陆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而坐在龙椅上的刘坚,听完陆肖的话后,更是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放声大笑道:“好!好啊!好一个‘日月所照之处,皆为我夏国疆土!山河万里尽染夏国旗章,让这世上再无寸土不沐我夏国荣光!’此等豪言壮语,实乃我夏国之幸!”
群臣听到这句话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发,每个人的血液都在沸腾,激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们齐声高呼:“臣等附议!”这声音震耳欲聋,在朝堂上久久回荡。
武将们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挺身而出,请求出战。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渴望杀敌的光芒,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奔赴战场。文官们虽然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但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也能手持三尺青峰,冲锋陷阵。
刘坚见此情景,心中十分欣慰。他当机立断,传下旨意:“封陆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管全国所有兵力,所有武将皆听从陆肖调遣,所有文官务必全力配合。此外,特赐陆肖拥有专断之权,三品以下官员可随意任免,无需上报!”
朝会结束后,陆肖立刻行动起来。他迅速召集了刘广、刘景伦、杨石、孙光远等,组成了一个总指挥部。在这个指挥部中,陆肖担任总指挥,刘广担任副总指挥,杨石担任参谋长,刘景伦担任副参谋长,孙光远则负责总领后勤事务。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海军出兵五万,陆军出动十万,协同骑兵出兵二十万,总计三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同时向梁国和吴国发起进攻。
海军的指挥权落在了南海舰队的孙宏树手中,他负责调集两百艘各式各样战舰,集结于闽江,只待陆肖的一声令下,就会浩浩荡荡地从闽江出发,直逼敌国水域,其目标便是切断两国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与此同时,陆军方面兵分两路。第一路军由萧狄和秦成武两位将领统率,他们麾下统领十五万精锐之师,五万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十万协同军,向吴国进军。而第二路军则由杨震威和独孤朗两位将领统领,同样也是十五万雄师,五万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十万协同军,他们的目标是梁国。
为了确保这场战争的顺利进行,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孙光远负责统筹后勤,确保粮食和蔬菜等军需品的充足供应。将大量的物资及时运往前线,以满足军队的需求。
此外,陆肖还责令吏部选任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员,让他们随军前行。这些官员将在占领敌方地区后,迅速接管当地的民事和民生事务,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夏国全面进入了战前调度阶段。一辆辆汽车在新铺就的公路上风驰电掣,它们满载着各种物资,如弹药、装备、医疗用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战区。
而在闽江航道内,海军舰队也开始集结。一艘艘战舰整齐排列,桅杆高耸,旗帜飘扬,展现出强大的军威。水手们忙碌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战舰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性能。
吴国和梁国在收到前方的情报后,立即对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意识到夏国正计划对两国发动军事进攻,这一威胁迫在眉睫。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两国决定紧密合作,共同商讨抵御夏国进攻的策略。
经过紧急磋商,两国的君主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认为,要想有效地抵挡夏国的进攻,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同时派人向各国游说,阐明利害,争取各国国家的支援。
吴国的部分领土位于高原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因此,夏国指挥部决定以靖江为界,将军队推进到靖江一线,并在此处停止攻击,转而进行防御部署。同时,他们将就地开始对士兵进行适应高原作战的训练,以提高军队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而对于梁国来说,其境内山路崎岖、山谷众多,这给行军和作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指挥部决定增加队伍中火炮和火箭筒的数量,以增强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同时,减少机动车的数量,避免在狭窄的山路上遭遇交通堵塞。这样的调整将使军队在梁国的山地地形中更加灵活机动,减少被敌军伏击的风险。
在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后,经过整整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大军终于准备就绪。随着陆肖的一声令下,军车缓缓启动,车轮滚滚,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浩浩荡荡的大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前行,向着战场进发。
一时间,两国边境的气氛异常紧张,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与夏国这边士气如虹、信心满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梁国和吴国的军队却是一片惨淡景象。
将士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可言。他们早已听闻夏国的武力威震天下,那些威力巨大的火炮等武器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令人闻风丧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每个将士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恐惧,完全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勇气和决心。
尽管梁国和吴国的各地官员和世家大族们多次试图鼓舞士气,不仅开出了高额的奖励,甚至还派出了督战队,但这一切都未能激起士兵们的斗志。相反,士兵们对这些举措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依然如影随形。
然而,与军队的消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国的百姓们却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对夏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早就听闻夏国是一个富裕繁荣的国家,百姓生活富足安康。如今,夏国的军队即将到来,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夏国能够早日征服自己的国家,带领他们过上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家里有亲属当兵的百姓们更是纷纷劝告他们,能不抵抗就尽量不要抵抗,如果有机会投降的话,一定要抓住机会,这样才能平安归来,过上好日子。这种情绪在百姓中间迅速蔓延,使得原本就士气低落的军队更加雪上加霜。
当夏国的第一路军刚刚跨过边境,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方突然传来消息,竟然有人主动前来投降,并将吴国城池内的情况向夏军详细汇报。
据这名投降者所言,城内的士卒们根本没有心思与夏军对抗,他们之所以拿起武器,完全是因为受到了各大家族、世家以及官员们的胁迫。这些权贵们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百姓死活,强行逼迫士卒和百姓上城墙。
更糟糕的是,城内还有一支督战队,他们手持利刃,虎视眈眈地监视着每一个士卒。只要有人稍有退缩之意,就会立刻遭到督战队的严惩,甚至可能被当场斩杀。在这种极端恐怖的氛围下,士卒们只能无奈地拿起武器,硬着头皮与夏军对峙。
他们并不愿意与夏军为敌,希望夏军能够看在百姓一心向夏的份上,尽量保全那些不想反抗的士卒和无辜百姓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