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 章 议亲
安远侯将马缰丢给亲随,才跨入内院,一道身影便向他扑了过来。
“爹爹!”
纵然数十年不见,阮绵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怎么跑这儿来了?”
“等您啊!”
“哈哈哈,还是我闺女贴心!”
安远侯朗声大笑着,弯下身,手伸向闺女的两腋下,将肉嘟嘟的闺女抱了起来。
被举到半空中转圈,阮绵有点懵,这个她都这么大了,还要让爹爹这样抱吗?
记得前世八岁那年,他们一家人去街上看花灯,她全程都由爹爹一手抱着。
现在,她也只比八岁时大了四岁,才四岁而已,还是小孩子呢!
阮绵很快兴奋起来,享受起了这种挣脱开大地束缚的轻盈感。
周氏笑着走来,似是无奈:
“又抱上去了,都说多少遍了,孩子大了,不好总这样抱。”
安远侯停了下来,将女儿举到眼前打量:
“也没多大嘛,我觉着好像比前日轻了些,许是昨晚喝醉酒,没吃饭,一会儿多吃点,都补回来!”
嘿嘿笑着,将闺女放到一条手臂上,安远侯自然的伸出另一只手,去牵周氏的手。
三人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拖得很长很长,阮绵有些恍惚,这场景渐渐跟记忆深处的回忆重合,她似乎一直都在爹娘的疼爱里,不曾离开过。
晚膳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又甜蜜。
吃着可口熟悉的菜肴,阮绵不由暗自好笑,她就说,有这般手艺的厨子,哪里用得着逃荒?
通过询问丫鬟,她已知,这一世的阮综还是去了谈鸿书院,继祖母早在几年前被休,二叔一家也去外面赴任了。
不用问也知道,这些定是那厮谋划的,毕竟阮综会在书院遇到一生所爱,不好错过,继祖母之事,她也曾跟他讲过。
想到那厮,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再续前缘,似乎也不错。
她是当过太后的人,有何所惧?
就寝前,周氏服侍夫君梳洗:“今日我去了一趟沈家。”
安远侯颔首:“他家老夫人还好吧?”
“老夫人还是如从前那般爽朗,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我瞧着很好。”
“这便好。”
周氏别有深意的看了夫君一眼,继续道:
“他家有位哥儿,你还记得吗?”
安远侯想了想,点头:“记得。”
周氏回忆着白日里见到的温润清朗少年,笑盈盈道:
“今日有幸见到了,当真是一位俊雅少年,更要紧的是人品贵重,才学满腹。”
安远侯淡淡一笑:“沈家门风清正,底蕴深厚,教养出来的子息自然差不了。”
“老夫人也记得咱们家绵绵......”
周氏笑着低声在夫君耳边私语了几句。
“结亲?”
安远侯听后,满脸不可思议:
“绵绵才几岁?现在就议亲事,是不是太早了些?”
“不早了,再过三年,她就及笄了。好人家可遇不可求,像沈家这般家风正、门第好的人家可不好找,如他家哥儿那般才德品貌的就更为难得了。”
安远侯轻笑:“那哥儿当真有这般好,竟让夫人这般夸赞?”
周氏笑着点了点头:“据我所知,京中无出其右者,也是沈家在外多年,如今京中鲜少有人知晓这哥儿,咱们家这是近水楼台。”
看了自家夫君一眼,迟疑了片刻,她又道:
“听闻,太子妃娘娘有意过阵子举办赏花宴,为东宫七皇孙选妃。
自回京后,老爷与东宫走得近,咱们家绵绵不好不参加,可那七皇孙的名声众人皆知,肆意放荡,游手好闲,万一......岂不是害了绵绵一辈子?
若能提前同沈家定下亲事,便可免去这桩顾虑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安远侯笑道:“夫人莫要真信了外面那些谣传,七皇孙我曾见过两次,俊朗少年,气韵不凡。”
周氏不满道:“反正皇家之人,绝非良配。夫君不会想为仕途打算,要拿女儿的后半生幸福去谋划吧?”
“瞧你说的,为夫怎会起那种心思?不过就事论事罢了。
既然夫人中意沈家,我也派人去蜀地打听打听,虽说沈世兄的孩子差不了,但为绵绵选夫婿,咱们还是得谨慎些。”
“这还差不多!”
周氏轻哼道:“过两日,沈家姐姐要去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她家哥儿科考顺利,约了我一道,我们商议好了,到时候我带着绵绵一起,让他二人彼此见见。”
想到自家闺女要相看亲事了,安远侯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但只得道:
“都依夫人。”
想起什么,他突然道:“沈世兄外任多年,口碑、政绩颇佳,等回京后必定入阁拜相,如今我手握重兵,我们两家结亲,怕是......会引来旁人猜忌。”
想了想,他又道:“不过......倒也无妨,等过两年,收回蔚朔十三关,我寻个借口卸了兵权就是。”
闻言,周氏蹙眉:“朝廷打算北征了?”
安远侯点头:“此事还未对外宣扬,兵部、户部和京郊各大营长官都开始筹备了,估摸着这一两年就会开战。”
“你自被调回京中,多次率兵去各地剿匪,年年累月的不在家里,本以为如今掌了五军营,日子就安定了,想不到又要北征。”
周氏的情绪突然低落,语气里颇有些埋怨。
安远侯知道,夫人心思敏感细腻,每次出征,她在家中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一定要亲眼看着自己平安归来才会踏实。
“瞧你,我还没出征,你就开始忧心了。”
打趣了一句,将柔婉的夫人揽进怀,他轻声安慰:
“放心吧,这些年太子监国,颁布了许多有利民生的政令,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尚算充盈,去年阳狄国又贡上来二十万匹精马,如今军中兵马强壮,此次北征定能大获全胜!”
周氏靠在他怀里,轻叹:“我就是担心你,一旦战事起,又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安远侯道:“我也舍不得你们,但保家卫国,乃我职责所在,收复蔚朔十三关,更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待战事结束后,我便卸了兵权,安心在家陪你好不好?”
周氏擦了擦眼角的泪痕:
“将来绵绵嫁人,我不求对方多显赫富贵,只要性子温厚,知冷知热,一辈子安安稳稳的便好。”
她越想越觉得,和走文臣路子的沈家结亲再合适不过。
两家的马车在城门口汇合,一起朝着城外的云灵寺而去。
马车摇摇晃晃,阮绵被阿娘揽在怀里,温柔的手一下一下轻抚着她的脊背,她很快便睡着了。
“绵绵,醒醒……”
听到阿娘温柔的声音,阮绵醒过来,肉嘟嘟的双手揉了揉眼睛问:
“阿娘,到了吗?”
周氏笑着为她理了理微乱的鬓发:
“到了。”
阮绵跟着阿娘走下马车,又朝前走了一段路,便看到了正等在山门前的沈夫人和沈维桢,他们身后跟着几名丫鬟婆子,不远处还站着几个双手合十的小沙弥。
这一世,因着爹爹提前回了京城,她和沈维桢没有在海棠花树下的见面,自然也没有婚事。
昨日听说今日要同沈家母子来上香,阮绵并没有多想,只有种与故人重逢的期盼。
两方长辈寒暄过后,小辈们见礼。
这一世,俩家没有那般亲近,“绾姨”二字被阮绵压回了肚子里,端端正正行了个礼:
“见过沈夫人。”
沈夫人细细打量她,小小的人儿,见到生人,目光不避不闪,见到俊秀公子,也是一派淡然之色,一举一动优雅得体。
沈夫人目露惊艳之色,忍不住拉起阮绵的手道:
“好灵秀的孩子,咱们两家走得近,以后喊我绾姨便好。”
“绾姨。”阮绵并未扭捏。
沈夫人答应了一声,笑看向周氏:
“妹妹真是养了个好女儿。”
“姐姐过奖了,还是孩子性情,淘气着呢!”
周氏暗暗吃惊,平日上下乱窜的闺女何时竟有这样好的仪态了?
又说笑了几句,一行人正欲跟着小沙弥入内,便听到哒哒的马蹄声传来。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队伍前方是一队身姿挺拔的侍卫,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很是威严肃穆。紧随其后的,是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后面还跟着几辆普通马车和一队侍卫。
其中,一位与华丽车驾策马并行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身姿颀长,穿着一袭绣着暗色云纹的宝蓝色窄袖束腰长衫,腰间系着同色嵌宝石银纹腰带,皂靴金羁,贵气潇洒。
少年越来越近,只见他面如美玉,修目俊眼,众人暗暗吃惊,好个俊朗英姿少年郎!
阮绵心中疑惑,这厮怎么跑来了,还捯饬的这么骚包?
别的不说,这厮一身皮囊还是挺销魂的,很会伺候人,花样儿也多,从前每每......都让她欲罢不能。
反应过来自己身处寺庙,阮绵心中忏悔:
佛门禁地,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罪过,罪过。
正胡思乱想着,一行人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