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长安城,市井已开始热闹起来。街角处的茶楼里,坐着一群衣着华贵的少年,其中一位面容清俊、眉目如画的少年尤为引人注目,正是十二岁的宋墨寒。
\"墨寒,你父亲真的会让你经手那批西域丝绸的生意?\"一旁的郑家公子眼中满是羡慕。
宋墨寒轻啜一口茶,神色平静:\"不过是跟着学习罢了,父亲说商道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你就别谦虚了,\"另一位少年笑道,\"宋伯父最是器重你,宋家上下谁不知道?再说,谁不晓得你那过人的记性,十岁就能将账目算得比算盘还快。\"
少年们的笑闹声在茶楼中回荡,唯有宋墨寒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旁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实则心怀沉甸甸的责任感。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宋墨寒起身拱手,\"父亲今日要带我见一位西域商人,不能失约。\"
\"又是学习,你就不知道玩乐吗?\"郑家公子撇嘴,\"少年意气,本该及时行乐才是。\"
宋墨寒微微一笑:\"各有志向罢了。\"没有多做解释,他付清茶资,转身离去。
走在回府的路上,街边传来一阵喧哗。围观的人群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躲避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的拳脚。宋墨寒皱眉止步,只见那是个不过十岁出头的小厮,面黄肌瘦,却机灵地闪避着攻击。
\"小贼,竟敢偷我们店的货!\"一个壮实的伙计吼道。
\"我没偷!我只是看了一眼那本账册!\"小厮辩解道,声音里带着惊恐。
\"看账册?一个小乞丐懂什么账册!\"伙计冷笑,\"分明是想偷我们的钱袋!\"
眼看一场殴打在所难免,宋墨寒上前几步:\"且慢。\"
清冷的声音让众人一愣,回头见是个衣着华贵的公子,伙计的气焰顿时弱了几分:\"公子有何指教?\"
\"这位小兄弟是否真的偷窃,可有证据?\"宋墨寒问道,目光落在瑟缩一旁的小厮身上。
\"他鬼鬼祟祟在我们铺子门口转悠半天,定是想偷东西!\"伙计说道,但语气已不似方才那般笃定。
宋墨寒转向小厮:\"你刚才说,你是在看账册?\"
小厮怯生生地点头:\"我...我就是好奇那个算盘怎么拨,想看看账册上的数字...\"
\"你识字?\"宋墨寒略显惊讶。
\"识一些,我跟着杂货铺的老掌柜学过几年...\"小厮的声音越来越小,\"后来铺子关了,我就没处去了。\"
宋墨寒沉吟片刻,从袖中取出几枚铜钱,递给伙计:\"这位兄弟想必是误会了,这是茶水钱,请莫要为难这孩子。\"
伙计见有钱拿,自是不再追究,悻悻而去。
\"多谢公子相救。\"小厮低头道谢,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宋墨寒唤住他,\"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小的叫方有,没有姓。\"
\"你对账册感兴趣?\"
方有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喜欢那些数字,它们...有规律,很有趣。\"
宋墨寒打量着这个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的孩子,突然做了个决定:\"我家商行正缺个学徒,你可愿意试试?\"
方有瞪大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连连点头。
\"随我来吧。\"宋墨寒转身,方有小跑着跟上。
这便是宋墨寒与日后的方师爷的第一次相遇,一次偶然的善举,却成就了日后宋家商行的得力助手。
---
宋家正厅内,宋大老爷正与一位胡须飘然的西域商人谈笑风生。见宋墨寒进来,连忙招手:\"墨寒,来,这位是来自西域的穆拉提商人,专做香料生意。\"
宋墨寒恭敬行礼,随即用一口流利的西域语问候对方。西域商人大为惊讶,喜笑颜开地用家乡话回应。
\"不错,不错!\"宋大老爷欣慰地笑道,\"墨寒自小用功,这西域语已经学了三年有余。\"
\"宋公子才思敏捷,发音纯正,令人佩服。\"西域商人赞叹道,\"有公子这样的继承人,宋家商行必将更加兴盛。\"
寒暄过后,宋大老爷进入正题:\"今日请墨儿来,是想让他参与这次香料贸易的洽谈,也好长长见识。\"
接下来的交谈中,宋墨寒大多时候只是静静聆听,偶尔在西域商人提到某些新奇香料时才会提出问题。他的问题不多,但每一个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不凡的商业嗅觉。
商谈结束后,宋大老爷留下宋墨寒:\"墨儿,你对这批香料交易有何看法?\"
宋墨寒沉思片刻:\"父亲,穆拉提商人虽然诚恳,但他所说的香料产量似乎有些夸大。根据我们去年的记录,西域那一带因干旱,香料产量应该下降了至少两成。\"
宋大老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还有呢?\"
\"另外,他报出的价格比去年高了三成,他解释说是因为运输线路变动所致。但据我所知,北线确实因战乱暂时封闭,但南线依然畅通,成本不应该增加这么多。\"
\"很好,\"宋大老爷点头,\"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可以答应购买,但要压低价格,或者要求他提供更多样品让我们验证品质。同时,我建议派人走南线实地考察,核实情况,为明年的交易做准备。\"
\"看来我们想到一处去了。\"宋大老爷满意地拍拍儿子的肩膀,\"这批交易就由你来负责跟进吧,方师爷会协助你。\"
宋墨寒微微一怔:\"父亲,您是说让我全权负责?\"
\"是时候让你独自处理一些生意了。\"宋大老爷语气坚定,\"商道如棋局,唯有亲自落子,才能体会其中奥妙。\"
---
就这样,十二岁的宋墨寒开始了他的第一笔独立交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要与西域商人反复磋商条件,还要安排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各环节。
这天傍晚,宋墨寒正在书房核对账目,方有(尚未成为方师爷)小心翼翼地端着茶进来。
\"少爷,您已经连续工作了六个时辰,该休息了。\"
宋墨寒揉了揉眉心:\"马上就好,这批香料的分销计划得尽快敲定。\"
方有放下茶杯,忍不住瞥了一眼账册:\"少爷,我看这个销往江南的计划似乎...\"
\"你有什么想法?\"宋墨寒并不恼怒,反而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得到鼓励,方有大着胆子道:\"江南水路便捷,但现在正值梅雨季节,运输风险太大。不如先销往北方几个大城,等秋季再走水路南下。\"
宋墨寒若有所思:\"有道理。你再仔细看看这个账目,可有其他建议?\"
方有受宠若惊,认真研读起账册。不多时,他指出了几处可以优化的地方。宋墨寒不断点头,眼中的欣赏之色越来越浓。
\"方有,你比我想象的更有商业头脑。\"宋墨寒评价道,\"这些建议都很实用。\"
方有脸一红:\"是少爷教导有方。\"
\"我看你不仅仅是个学徒的料,\"宋墨寒微笑道,\"以后你就专门跟着我学习商业运作吧。\"
就这样,方有开始跟随宋墨寒学习商道,日后成为闻名长安的方师爷。
---
一年后,那批香料交易圆满完成,不仅为宋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还开拓了几个新的市场。宋大老爷召开家宴,为儿子庆功。
席间,宋大老爷举杯:\"这次香料交易,墨儿处理得当,为宋家赢得了声誉和利益,实在可喜可贺!\"
众人纷纷举杯祝贺,宋墨寒却保持着一贯的沉稳:\"侥幸成功,实乃父亲栽培之功。\"
宴后,宋大老爷将宋墨寒单独留下:\"墨儿,这一年来你的成长让父亲很是欣慰。不过,为商之道不止于此,你可知道接下来该学什么?\"
宋墨寒思索片刻:\"是人心?\"
\"不错!\"宋大老爷赞许地点头,\"货物可见,人心难测。为商最难的不是买卖物品,而是识人用人。\"
接下来的日子,宋大老爷刻意让宋墨寒接触各类商人,从本地小贩到远方巨贾,目的就是让他学会观察人心、把握机会。
一日,宋墨寒带着方有去码头验收一批茶叶。商行里一位资历颇深的掌柜直摇头:\"这批茶叶看起来不太好啊,恐怕价值大打折扣。\"
宋墨寒仔细观察茶叶,又轻嗅其香气:\"茶叶外观确实不佳,但香气纯正,应是今年春雨过多所致。品质并未受损,只是外形受影响。\"
掌柜仍然担忧:\"可客户要求的是上等茶叶,这批恐怕...\"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诚实相告。\"宋墨寒坚定地说,\"告诉客户实情,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以九折价格接收这批茶叶,二是等待下一批,但价格可能会因季节推移而上涨。\"
掌柜惊讶:\"这...会不会得罪客户?\"
\"诚信为本,才能长久经营。\"宋墨寒语气坚定,\"宁可短期受损,也不能失了宋家的信誉。\"
出乎意料的是,当客户得知宋家如此诚实相告,不仅接受了这批茶叶,还增加了订单量,称赞宋家商行诚信可靠。
当晚,宋大老爷听闻此事,欣慰地对宋墨寒说:\"墨儿,你今日做得很对。商场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而是信誉。一锭银子花了就没了,但好的名声却能带来无尽的财富。\"
宋墨寒恭敬地点头:\"儿子记住了。\"
---
十四岁那年,宋墨寒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多项商业事务,甚至开始涉足新的商业领域。这一年,长安城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灾,许多商家受损严重。
灾后重建期间,一位曾与宋家有过节的商人前来求助,希望能够借贷一笔资金重建店铺。众人都劝宋大老爷拒绝,认为此人过去曾多次与宋家作对,不值得帮助。
宋大老爷将决定权交给了宋墨寒:\"这次,你来决定。\"
宋墨寒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借钱给那位商人,但有个条件:\"未来三年,您的店铺需售卖我们的一款新茶,利润三七分成。\"
宋大老爷私下问他:\"为何要帮助一个曾经的对手?\"
\"两个原因,\"宋墨寒回答,\"一是灾难面前,理应互相扶持;二是从商业角度看,这是拓展销路的好机会。他的店铺位于城南,正是我们薄弱的区域。\"
宋大老爷欣慰地笑了:\"墨儿,你已经明白了为商之道的核心——既要有仁义之心,也要有利者之思。两者缺一不可。\"
---
十六岁那年,宋墨寒开始接触家族的核心业务——药材贸易。宋家的药材生意遍布全国,络绎于各大药铺之间。
这天,宋墨寒正在查看一批即将运往南方的药材清单,方有(此时已颇受重用)匆匆跑来:\"少爷,不好了!北方传来消息,今年人参歉收,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宋墨寒沉思片刻:\"我们手中现有多少库存?\"
\"大约三百斤,按照去年的合约,还需向南方各大药铺供应五百斤。\"
众人都等着宋墨寒发令,涨价或延期交货似乎是唯一选择。然而,宋墨寒的决定却出人意料:\"按原价按时供货,不得有误。\"
方有大惊:\"少爷,这样我们会亏损大半利润啊!\"
\"契约重于泰山。\"宋墨寒语气坚定,\"告诉各家药铺,宋家言出必行,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会履行承诺。同时,着手联系西北地区的药农,明年扩大种植面积。\"
消息传出,宋家商行的声誉大增。次年,更多的药铺主动与宋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确保稳定供应。宋大老爷看着儿子的一系列决策,深感欣慰。
\"墨儿,你已经完全掌握了为商之道。\"一天夜里,宋大老爷对宋墨寒说,\"诚信为本,义利并举,这正是宋家商行屹立百年的根基。\"
宋墨寒恭敬地行礼:\"儿子不过是遵循父亲的教诲。\"
宋大老爷摇头:\"你已经超越了我。我只教你做生意的方法,但你领悟了商道的精髓。你不仅会做买卖,还懂得经营人心,这才是真正的商道。\"
---
十七岁那年,宋大老爷将商行的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宋墨寒处理,自己则开始逐渐退居幕后。宋墨寒已然成为长安城商界的新秀,以其过人的商业才华和诚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广泛尊重。
方有(此时已成为方师爷)常在宋墨寒身旁,辅佐他处理各种事务。一日,方师爷忍不住问道:\"少爷,您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商事,从未有过少年人的贪玩之心,不觉得辛苦吗?\"
宋墨寒微微一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责任是延续宋家基业,守护家族荣誉。这不是辛苦,而是我的选择。\"
看着窗外的月光,宋墨寒继续道:\"方师爷,你我共事多年,你可知道我为何如此重视药材生意?\"
方师爷思索片刻:\"是因为利润可观?\"
\"不全是。\"宋墨寒轻声道,\"七岁那年我病重,是一位老医生和他年幼的女儿救了我。那时我便懂得,医药之于人命的重要。宋家做药材生意,不仅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更多病患得到良药。商道即人道,这是父亲教我的最重要一课。\"
方师爷恍然大悟,原来少爷心中早有大义。
---
多年后的某个春日,已成为宋氏商行掌舵人的宋墨寒站在仁心堂门前,望着那个为病患精心诊治的女子,眼中满是温柔。
那个七岁时救过他的小女孩,如今已成为长安城最负盛名的女医师。而他,也从当年懵懂的少年,成长为商界的翘楚。
\"终于找到你了。\"宋墨寒轻声自语,推门走入医馆,开始了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