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七年冬,洛阳城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然而,在城门外的一个帐篷大帐里,却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一场关于理学与儒学谁对大汉更为重要的辩论即将在这里展开。
理学园里的工地正在准备营造之建材,一个巨大的帐篷耸立在靠近道路的一侧,原本这是用来作为工地管理处的所在。
此时,却成了太学生和白马少年的辩论现场。
大帐内,四周有四个铁皮管炭炉里炭火熊熊,将大帐变得温暖如春。而二十盏大琉璃灯将整个大帐变得,明亮若白昼。
中间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木桌,两边分别跪坐着信仰理学的不奴族白马少年和信仰儒教的东汉太学学生。四周则围坐着众多前来观战的大儒、商人、官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不奴族白马少年身着白色裘皮,目光清澈而坚定,透露出一股自信与聪慧。他率先开口,声音清脆而响亮:“诸位,今日在此,我想与这位兄台探讨一番,究竟是理学还是儒学,能为大汉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太学学生微微一笑,拱手行礼道:“愿与阁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白马少年说道:“我认为理学乃实用之学,能创造出诸多新奇之物,改善民生。就如那水车,利用水力,无需人力便能自动灌溉农田,大大提高了收成,让百姓不再为干旱缺水而忧愁;又如那造纸术,使得知识的传播更为便捷,更多人能够读书识字,开启民智。这些皆是理学之妙处,儒学能做到吗?”
太学学生不紧不慢地回应:“兄台此言差矣。儒学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君子之德,使社会有序,人心向善。且看那董宣,不畏权贵,执法公正,这正是儒学所倡导的刚正不阿之精神。若无此等道德之规范,即便有再多的科学发明,也难免人心不古,社会混乱。再者,儒学倡导的孝道,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此等功绩,科学如何能比?”
白马少年反驳道:“但理学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大汉变得更强大。比如改良的冶铁技术,能制造更锋利的兵器,抵御外敌;研究出更有效的医术,拯救更多生命。像麻药,能减轻病人手术时的痛苦,这是实实在在的造福于民。若只空谈道德,外敌入侵时,难道仅凭道德就能退敌?”
太学学生摇头道:“若只重兵器与医术,而忽视了人心的教化,那大汉即便强大一时,也难以长治久安。就说那王莽篡汉,若人人皆有儒学所倡导的忠义之心,又怎会让乱臣贼子得逞?而且,儒学教导人们谦逊有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难道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白马少年立即回道:“理学推动生产发展,像新的农耕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粮食产量,百姓得以饱腹,这难道不比空泛的道德说教更实在?”
太学学生从容应对:“可若无儒学教导人们节俭,即便粮食丰收,也可能因浪费而匮乏。况且,儒学让人们懂得感恩,珍惜劳动成果。”
此时,辩论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双方你来我往。
白马少年笑道:“兄台莫要一味强调道德,若无科学之进步,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何谈道德?就像历法的精确计算,能让农时更加准确,百姓方能按时耕种,收获充足的粮食。”
太学学生也不甘示弱:“若无人心之善,理学亦可能成为作恶之工具,危害苍生。比如刀剑,若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岂不是酿成大祸?而儒学教导人们仁爱、正义,方能避免此类灾祸。”
白马少年目光炯炯,双手握拳,声音激昂地说道:“兄台,你且看那指南针的发明,让航海不再迷途,贸易得以拓展,大汉的物资得以流通四方,财富滚滚而来,百姓富足,国家强大。这是科学的力量,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儒学能有如此立竿见影之效吗?”他的脸上满是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和自豪,仿佛理学就是他心中至高无上的真理。
太学学生听闻,眉头紧皱,提高音量回应道:“你这是只见其表,不见其里!商鞅变法虽使秦国富强,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人心惶惶。若无儒学的仁政理念加以调和,国家终究难以长治久安。正如汉初文帝、景帝以儒学之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方有盛世之象。”他的语气中带着对传统儒学的坚守和扞卫,目光中透露出对白马少年观点的不满。
白马少年怒目圆睁,大声反驳道:“那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大量印制,知识广泛传播,开启民智,人人皆可追求真理。这是儒学能迅速达成的吗?理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每一项发明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儒学,大多只是在口头说教,能像理学这样带来切实的改变吗?”他的情绪愈发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仿佛要将理学的功绩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太学学生面色涨红,厉声道:“你莫要忘了,若无儒学之礼义廉耻,人们纵有知识,若心术不正,岂不祸乱丛生?儒学教人明善恶,知荣辱,这才是根本!理学若没有道德的约束,必将成为危害人间的凶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急于让对方认同儒学的重要性,扞卫儒学的尊严。
此时,帐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两人都毫不退让,一心想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上风,周围的众人也都屏气凝神,被这场激烈的辩论深深吸引。
白马少年言辞犀利:“理学发现新的物种,拓展人们的认知,丰富生活。儒学能带来这些新奇吗?”
太学学生沉着应答:“儒学传承经典,让后人铭记先辈智慧,延续文化命脉,这是科学无法替代的。”
随着辩论的深入,双方的语速越来越快,观点越发犀利。
白马少年激动地说:“理学能探索未知,开拓新的领域,让大汉走向前所未有的辉煌!就像天文观测,能让我们更了解星辰变化,预测天灾。”
太学学生大声回应:“儒学传承千年,乃是治国安邦之根本,不可动摇!像文帝、景帝以儒学为本,施行仁政,方有文景之治的盛世。”
帐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点头赞同白马少年,有的则对太学学生的观点表示支持。
然而,尽管辩论如此激烈,最终双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日落西山,辩论结束。双方各自离开,虽然嘴上不肯认输,但回去之后,心中却都有所思考。
此时,正埋头于细化工程流程和精心策划人力招募计划的诸位大匠师们,突然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传来。他们纷纷抬起头,只见一群英姿飒爽的白马少年们朝着这边赶来。待少年们进入后面的营帐,大匠师们脸上立刻浮现出和蔼可亲的笑容,乐呵呵地开口询问道:“咱们这些英勇无畏的白马少年啊,此行成果究竟如何呀?”
其中一名白马少年紧紧咬着牙关,愤愤不平地说道:“唉!别提了,那些迂腐不堪的儒生简直就是冥顽不灵,无论我们怎么费尽口舌向他们阐述理学的重要性,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不过没关系,我始终坚信,理学的强大力量迟早会被这世间的芸芸众生所认可并接受的!”
然而,另一名少年却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其实,我倒是认认真真聆听了那些太学生们的说辞。不得不承认,儒学所着重强调的那些道德规范,也许在维护最基本的社会秩序方面确实有着它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这时,一位大匠师缓缓放下手中紧握的炭笔,轻轻地将其搁置在桌上,然后面带微笑地说道:“袁华先生曾经讲过,这天下间的种种学问皆可为我们所用。所以啊,你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大汉儒家思想当中存在的一些优点和益处,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长处嘛。”
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大匠师霍然站起身来,情绪激昂地高声说道:“没错!就如同我们目前所掌握运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一样,无论是大汉传承已久的卯榫结构技艺,还是源自希腊的铜器雕刻精加工技法,只要对我们有益处,统统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啊!”
听完这番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紧接着,这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白马少年们便兴致勃勃地围绕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起应该如何从源远流长的儒学体系当中汲取部分精华,并巧妙地加入理学之中去……。
而在另一边,当那些参与辩论的太学学生返回太学之后,他们立刻便被众多同窗所包围。众人聚集在太学的庭院之中,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方才那场激烈的辩论来。
其中一名太学学生率先开口道:“此次辩论,虽说最终并未能够让那白马少年彻底折服于我们的观点,然而这场思想的交锋着实令我对理学这一领域产生了全新的思考啊!”
旁边的同窗紧接着追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这所谓的理学果真存在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纳之处吗?”
这位太学学生微微皱眉,稍作沉吟后才缓缓说道:“就目前来看,理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确实展现出了它独有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儒学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其地位绝对是不容撼动的。”
尽管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内心里或多或少都因为这场辩论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触动和启发,但当他们面对面交流时,谁也不愿意轻易地向对方低头认输。
就在此时,人群中的一位太学学生,说道:“想我大汉幅员辽阔、子民数以千万计,可每年都会遭受各种天灾的侵袭,导致饥荒频繁爆发。不仅如此,郡县之间更是充斥着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甚至还出现了惨无人道的‘易子而食’现象。倘若理学在实际应用层面真的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成功救助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说不定还真有可能会给咱们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创造出一些新的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