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乐安生气
乐安穿着一身官服混在众朝臣之列,若是在平常时候,仅因她是在场唯一的正式女官,女侯爷都会得到万众瞩目。结果此时没有分到任何人的半分眼神。
从两位年轻的王上相遇的那一刻起,两个阵营中的官员,全部将注意力投放在了对方的王上身上。
企图通过一丝不苟的观察,找出对方身上,比不上自家王上的缺点,亦或是找到对方的弱点,可以成为接下来行事的突破口。
乐安看着对面的赵王偃,虽然感情上不想承认,但事实确实如此,这个人长得还是蛮不错的。
算得上是符合当今审美的俊朗之人,最起码她想象中的骄奢之人会有的将军肚是没有的。
不过在两位王上并肩而立时,乐安忍不住迅速的咧嘴偷笑了。
因为他们家这位明显要高出了对方半个头,从气势上来说就已经赢了。
很明显赵王偃也感觉到了自己在身高上有些吃亏了,不动声色间拉开了与嬴政间的距离,好使对比没有那么强烈。
两步间,立刻想到了该如何破解眼下对他来说的尴尬之举。
只见他原本还算郑重的表情,立马变得嚣张起来。
无论是谁走在前方率先落座,还是谁先开口发言,势必要与嬴政争个先后。
而被迫开始争起来的嬴政,本就想促成此次联盟,直接以主随客变为由,退了一步。
这样的示弱,虽然让赵王偃一路而来的郁闷之情稍有缓解,可当坐在为其特意准备的桌椅上时,那刚好转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没办法,他们这一路上虽然没受苦,可到底带了些许赶路的疲乏。
与这帮以逸待劳的秦国官员一对比,精神头上又输了一局。
赵王偃自己心情不好,自然也不想让其他人好过,又开始对着筹办的宴会指指点点起来。
听着那一句句的挑刺之言,乐安气的牙龈痒痒的,恨不得直接站出去,亲自将那些挑出来的刺一根根的扎回去。
好在嬴政的养气功夫明显的要比乐安高出许多,面对赵王偃的挑衅应对的从容自在,虽然憋屈却也保证了宴会照常举行。
不过嬴政可不是为了合作一味的贬低自己国家的人,直接使了个眼色给王翦。
王翦早就坐在那儿待不住了,得到指令即刻起身,将原本准备好却一直处在预备状态的战舞,给搬到了大殿中。
看着所有战士整齐划一的动作,听着战意十足的喊号声,原本还有些凝结的气氛瞬间燃烧了起来。
这种一展本国战士风采的机会,赵王偃岂能让秦兵独美。
纵使他们跟来的战士没有经过精心的排演,却也直接命令挑选出30人上台表演。
接到自家王上命令的随队大臣,觉得这个命令有些为难。
可现在这个场合,也不能下了自家王上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去找人。
可能每个国家最靠谱的,就是保家卫国冲锋陷阵的战士们吧。
乐安看着那原本还有些许拘谨的赵国士兵们,随着鼓声敲响,随着身体开始起舞,那原本局促的模样立刻消失了,而且还越跳越精彩。
乐安的审美很显然符合大众,直到赵国的战士们也跳完,嬴政直接赞叹出声。
“吾国战士跳的胜在动作整齐划一,而赵国的则胜在狂野自然,都甚好!”
作为主办方大手一挥,流水般的赏赐就到了每一个上场的战士手中。
赵王偃挑眉,他觉得还是他们国家跳的比那秦国整齐划一的动作强,可他再是嚣张也知道分寸过了,大家都不好。
可随着饭桌上言语间的试探,赵王偃觉得很奇怪,按理说此次合作是他们提出来的,本应是他们来诱导着秦国同意,
可是这个秦王政面对自己的处处挑衅,总是互不相让,总有一种对方也迫不及待之感。
“所以对方还是起了疑心,所以迟迟不愿意签盟约吗?”
嬴政趁着赵王偃在咸阳城四处闲逛时,招来心腹大臣,希望能想出对策尽快达成联盟。
冯去疾摇头叹息。““赵王偃此人实在是太过多疑,哪怕咱们做的天衣无缝,他也不会轻易签字的,王上咱们是否可以表现出一些强硬来””
明面上提议可是赵国提出来的,他们秦国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摆出来的。
姚贾也是认同冯去疾的建议,可这个态度该怎么摆却很难把握,毕竟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引导的,害怕失败呀。
“那赵王偃不是提出要和王上比试狩猎吗?他的要求是双方都得亲自上场,不得带武将护卫,单凭这一点就不可行”
嬴政也知道这个条件,自己答应的草率了,可是若不答应,就仿佛显得他们这方没有诚意。
“咱们让对方亲自到咸阳城,对方为表诚意来了,现在他们让咱们显示诚意,要和王上亲自比试狩猎,咱们若是不允起不落了下层”
“怎么就落下乘了?”这话乐安可不爱听,最重要的是,在乐安眼里什么都没有嬴政的命重要。
“对方既然产生了怀疑,那肯定是采取措施了,万一他想借在狩猎之时下黑手怎么办?”
“放心,吾的身手还是不错的”嬴政见一向在谈政事时不爱出言的乐安都说话了,连忙给对方做保障。
“咱们每日的比武可从未放过水”
乐安撇嘴,对于嬴政的话,一点儿都没入耳,看着蒙毅等武将。
“你们挑挑,有谁的身手好,却还没在对方官员面前露过多次脸,直接让他扮作普通侍卫,混到猎场上去贴身保护”
嬴政想开口否定这个提议,因为一旦被发现了,那真是丢人丢到赵国去了,
可惜一开口,让原本就有些担心的乐安一下子就生气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更何况你是一国之王。
那赵偃是何人你心里又不是不清楚,有什么比你的安危更重要!”
本来想站在嬴政这方开口的人,见乐安都对他们的王上发火了,识趣的闭上了嘴。
自从乐安成为王后且时常参与朝政,他们非常明确地摸到了一条潜规则,无声的表示,一切听从乐安指挥。
惹了王上生气,只要他们的理由站得住脚,就无需担心惩罚。
惹了王后生气,哪怕他们的理由站得住脚,也要先来一波惩罚,再谈其他。
所以当乐安明显占理且脾气不好时,纵使心中反对,那嘴也是闭上的。
有任何意见,等乐安走后私底下再去找嬴政反映,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全凭王上心意,反正作为臣子的职责是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