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师父那儿,三人坐下,师父煮茶。
我说:“我来煮。”
师父不肯:“我喜欢自己煮。”
茶沸,他给每人倒一杯,行远发烟,然后给师父点火。
他欲给我点火,我盯了他一眼。
他立即收回了打火机,才明白一个道理——山头只能有一只老虎,人群只有一位处于最顶层。你给这个也点,那个也点,失去了点火的意义。
我说:“师父,我和行远来,就是心里有些疑团,问别人不方便,要请您解答。”
他点点头。
“您可要知无不言。行远现在也是当秘书,不必防着他。有什么尽管说,我和他离开了这扇门,就会把您说的烂在肚子里。”
师父笑道:“我又不造谣生非。不过,今天晚上的谈话就一定要烂在心里。”
我点点头,问道:“当前这局势,特别是干部大调整,我们两个要明白又不明白。要请您分析一下。”
师父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确实要看清脚下的路,才好迈步。说起来,四水书记这把交椅,本来是邵市长的。”
我和行远对视了一下,因为这些情况,远在我们所知道的范围之外。
师父说:“邵市长的靠山是省委副书记夏之山,组织的意图,让张书记到四水干一届,然后调到省里那个单位去当一把手,让邵市长上。
但去年初,夏之山就调到外省去了。
张书记来四水五年,一直与邵市长不和,又奈何不了邵。所以,自己想做什么工件,总是推不太动。
组织上本来上半年就要动他。
他偏不动,向省委表态,愿意再干五年,改变四水面貌。
目的就是两个:首先是受了邵市长的气,现在,邵的靠山走了,他就可以压住邵,好好压一压,出一口气。
其次,也有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事情,不懂的人看不懂,懂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纲举目张,现在的【纲】就是张书记了。”
听了师父的点拨,我还好说,多多少少知道一鳞半爪。
张行远初入这行,听到这些内幕,眼睛都瞪大了。
师父说:“都在官场混,哪一个人都绝顶聪明。以前,大部分的干部心里向着邵市长,因为他是未来的书记。
等省委夏书记一走,张书记在干部大会就表态:他要与四水同命运,共生存,不建设好四水,他不走。
就是明确告诉干部们。我不愿意走,也暗中透露,某些人的保护伞走了。你们要懂风向。
于是,很多人改换门庭。至于其他更多的,我就不说透了。
特别是晓东你有体会,自己去想。”
经师父高屋建瓴一点破,张行远肯定只明白现在的局势——就是张书记当权。从理由上来说,本来就是他当权,但过去的情况是他受到邵的牵制,一直没有放大手脚。
我不禁想起萧市长来。
萧市长原来与邵市长相当要好,什么事都是先给邵市长汇报。后来变了。
具体来说,就是选丁亮来当煤炭局长,是他带着我向张书记汇报的。后来上莫林山,是他陪张书记去的,最后,也是他带我向张书记去汇报。
按理,他必须带我向邵市长汇报啊。
这就说明,从去年年初,省委副书记夏之山调走之后,萧看清了方向,主动向张书记靠拢。
想到这儿,我就全清楚了。为什么萧市长这一派在这次调整中几乎全线沾光。
有些话,我不好当着行远这个才入行的人说出来,准备以后单独再问,便端起杯子说道:
“敬师父一杯。您是宝塔山上的那盏明灯。”
行远也端起杯子,我们两人一起敬师父的茶。
行远问:“师父,到纪委,我要怎么开展工作呢?”
师父说:“那是个得罪人的地方,不过,你当秘书的不办案,主要是为萧书记服务。
那就是不插言。你不知道案情,也不知道谁与谁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做到不插言。
其次,你要待人客气。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只要把你份内的事做好了就行。别人托你帮忙的事,千万不要应承。
第一,你不具体办案,不清楚情况,所以不要插言。
第二,守秘。你跟萧书记走,肯定知道一些内幕,除了跟晓东进讲,连女朋友都不能讲。如果从你嘴里漏走情况,这秘书就不要当了。”
行远认真地点了一下头。
我说:“师父,你多讲一点,行远一直没在机关搞过,有些东西,他确实还不懂。我也要加强学习。”
师父笑道:“机关的事就说到这里,说透了不好。我们就聊点天,你们自己去领会。”
我说:“也好。”
师父说:“你们有点时间多读点书。读书,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要从中读出作者写这本书的本意。”
我说:“读书就是要善于思考。”
“对,就这个意思。先读四大名着。如果读过了,就再读一遍。
《红楼梦》写的不是爱情,写的是人情世故。
《水浒传》写的不是武林故事,写的是跟对一个人很重要。跟着晃盖占山为王。跟着宋江最后投降。前者风流快乐,后者家破人亡。
《西游记》告诉你,孙悟空有多大的本事也不管用,那些妖怪全是神仙身边的人。老孙也要拉关系,走后门。写的是世上没有纯洁的天地。
《三国演义》告诉你,诸葛亮再厉害,做人做事要顺势而为。刘备还行,但阿斗太弱,诸葛亮卖老命也扭转不了蜀国颓势。”
我笑道:“您说得太好了。”
师父说:“我只讲一些基本的道理,具体要你们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去仔细体会。”
在师父那儿坐了两个小时,我们不打扰他的休息,起身告辞。
回到宿舍,行远又到我房间坐坐。
他说:“师父了解的情况真多。”
“那是,他在政研室搞了十多年,与省政研室的人非常熟。能听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情况。因为省政研室是专门为省委领导服务的。”
行远说:“以后要问去师父那儿走走。不然,我蒙在鼓里。”
我鼓励道:“你应该多去。”
行远走后,我坐了一阵,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想通,孟主任这次为什么没有提拔呢?当然,他本身就是副师级干部。但他当政府办主任多年了啊。
我坐不住,拨通了师父的电话,一会儿就通了。我说:
“当着行远的面,有个事,我不好问。”
师父说:“说吧。”
我说:“孟主任……”
师父轻声说:“会动。”
“去哪?”
“估计去你上面。”
“哦——”
当然,师父说的也只能做一种参考。他并不能定乾坤。
我的上面,第一顶头上司就是高秘书长。孟主任去接替他的位置?
会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呢?
我准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