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荒山外围,郑国桂一屁股坐在地上,拿起随身的水囊喝了两口喘息道:“格老子滴!!这丰臣秀吉怎么这么能跑!!
京都都被咱们破了,早点投降得了,还跑什么跑!!副将!再往东边是哪?”
“启禀将军,再向东就到了倭寇大名松下手刹的领地了。咱们是否继续追击?”
一开始明军打的还是比较克制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因为毕竟是客场作战,一旦出了问题很有可能被对面一波抬走。
而且东瀛和华夏是老邻居了,所以对彼此也算了解。
可实际上正面一交锋,直接把戚继光气笑了。他到底在这谨慎个啥呢?
明军同丰臣秀吉麾下的倭寇一共正面交战三场。
第一场是在登陆不久后,在福岗双方交战。
丰臣秀吉以三千幕府兵裹挟十五万东瀛百姓,不分男女对大明军营发起冲锋。
戚继光直接命令推出大炮,无差别轰炸。只打了一轮,对方十五万人就直接崩溃了。这一战后,九州岛便直接落入明军管辖范围内。
第二场正面交锋是在四国岛,丰臣秀吉以一千五百火枪兵、五千弓兵、八百武士、三万枪兵准备来个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甚至就连决战地点都选在了海边,指挥的东瀛将领命令士兵凿沉船只,全军向死而生。
戚继光得到消息后二话不说,直接兵分两路,陆军正面施压,把对方往海里赶,水军开小船绕到对面背后那线膛炮无差别射击。
这一战直接将丰臣秀吉最后的家底彻底打了个干干净净。
战后戚继光在复盘时候,对东瀛这群人做了重新的评估。
东瀛作为华夏庶子,确实学了不少好东西,打别的国家绰绰有余,但碰到亲爹基本上就是挨揍的命了。
小小倭寇还想来个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这群倭寇压根就没弄明白,背水一战不等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家韩信背水一战是在知己知彼,且敌方无法对己方造成绝对碾压,而且事前还安排骑兵偷家的。
是战略、战术、情报、心理、地利、战阵多位一体的碾压下才能打出来的奇迹!
你东瀛这点人马有什么??
武器?大明的大炮是倭寇破炮筒子的射程一倍还多!
战阵,戚继光就是军阵的大师,是当代的顶尖!
情报?倭寇对明军的实力一无所知。
后手?丰臣秀吉现在都穷的尿血了,哪还有后手。就算有,在大明硬实力面前都是笑话!
人家韩信背水一战,成了兵仙。
你们这群学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货敢用,那就是被赶下河里喂王八的命!
这群倭寇穿个三角裤头,剃个雷劈的发型,拎把武士刀,像二比似的往海边一站就叫背水一战?
可别糟践人家兵仙的兵法了!
兵法从来都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人们往往只记得结果,而忽略过程就想按部就班的全抄,那只会死的比赵四他爹还惨。
也正是这一战,被戚继光发现东瀛的真正实力弱的超乎想象,直接领兵直奔京都,三日克城。两天半用来赶路,半日攻城。
京都一战也是戚继光同丰臣秀吉正面交锋最后一战。
丰臣秀吉号召百姓守城,又招募乡野男丁,由老弱病残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武士军。
加上仅剩下的不到五千的兵马,配上所有民众,号称大军三十万,势与京都共存亡。
戚继光不语,只是一味命令开炮!
一炮打碎武士魂,长官我是自己人!
到底是未经过训练的百姓,当大明的炮弹落下,他们亲眼看到一个人被炸的四分五裂之时,瞬间就把京都的守卫给带崩了。
至此东瀛近乎四分之三落入大明势力范围内,仅余一个北海道岛苟延残喘,丰臣秀吉领残部逃了过去。
京都将军府内,戚继光怀抱双臂,看着眼前的地图,计算着时间以及行军的速度。
堂内左右诸将分坐,朱煇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胳膊拄在扶手上,脸靠在胳膊上,也不出声,静静等待着戚继光的号令。
“全军修整十日,收编当地百姓负责治理地方,各城各关,除了要地外,只留一部分士兵负责监管镇守。
主力全部调至京都附近修整。十日之后,兵发北海!扫灭叛逆!
各将领切记约束麾下,不可滥行屠戮百姓之事。但若有反抗,包庇叛逆,或是不敬天威者,亦不可留。
东瀛四岛初归故国,摩擦在所难免。陛下曾言道,此地将来或许将是我大明进取寰宇的重要一站,绝不容有失。敢有不臣者,诛族,无需上报。”
“是!谨遵将军之命!”
……
就在东瀛战事接近尾声之际,一队弗朗基的使者匆匆忙忙的进京。
是夜时分,薛虹正搂着黛玉入眠,忽闻有人在呼唤自己。
“老爷,宫里急召,说是请老爷过去一趟。”
薛虹睁开眼睛,迅速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正要起身便看见黛玉也睁开了眼睛。
“师妹安心,想必是陛下有什么事情,你不必起来,天还早着呢,继续休息吧。”
薛虹直接下床穿好鞋子,在雪雁的伺候下开始更衣,随后乘车直奔东华门。
入了东华门后,过乾清门、日精门,直奔景阳宫后面的御书房。
御书房的位置在东六宫的后面,本朝这里一般是太子和太上皇的住所。
是不住妃子的,妃子全在西宫,所以深夜偶尔皇帝召见大臣也没有什么忌讳的。
一到御书房门口,薛虹就听见正德帝在里面笑的正开心,同时还自言自语道。
“打仗好啊!!你们不打起来,朕怎么插手?这一仗打的太妙了!!”
薛虹扭头看向过来接自己的王承恩:“王公公,陛下这是……”
王承恩只是笑着道:“还是让陛下自己同薛大人说吧。确实是好消息。”
薛虹走进了御书房,停在门口处,整理仪容后躬身行礼:“臣薛虹应召而来,参见陛下。”
正德帝听到声音一喜,直接快步走到门口拽着薛虹的袖子往一旁的桌子前走去,拿起上面的折子递给薛虹:“景瑜,打开看看!”
薛虹打开折子后一目十行迅速阅读了起来。
“小弗朗基独占一州之地,垄断物资航道,引得诸国不满。
是以英吉利、尼德兰、英格兰、弗朗基数国联手意图与其抗衡……”
“景瑜,你怎么看?”
薛虹将折子合上后,开始思考。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恐怕再过不久,英吉利就要打败小弗朗基,开始成为西方霸主了。
真让薛虹来看,其实小弗朗基要比英吉利好对付一点。
英吉利那是彻头彻尾的强盗,不能说不干人事,也是畜生不如。
而且小弗朗基的国本依赖吸血殖民地,本土几乎不发展科技、工业、战术,潜力有限。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英吉利是可以打赢小弗朗基的。
但薛虹不希望英吉利赢,也不希望小弗朗基成为最大的赢家。混乱才是薛虹希望看到的。
“陛下,臣建议派遣使者、封舟前往西方各国,尽可能的搜集信息,联弱伐强。
至于咱们,眼下当务之急,一是消化吕宋、缅甸、东瀛三地,复启分封。
而后谋取身毒,以养大明。再徐徐图之。”
总而言之,他们打他们的,咱们发展咱们的。只不过必要时,大明会充当搅屎棍子的身份,让西方继续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