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斯曼帝国的先发制人,确实对莫卧儿帝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早知道他刚刚才征服完巴赫曼尼,手上一堆贷款,军队也疲惫不堪(指补员速度慢,后备人员少),现在又要去面对满状态的奥斯曼帝国,该如何是好?
早知道,奥斯曼与波斯都是备战良久,自己这边还苦于与南方的黄牛(比奢耶那伽罗)对峙,实在难以发挥实力。
所以莫卧儿皇帝只能无奈对波斯表示你撑久一会,自己还要处理一下国家内乱。
而波斯帝国听到这消息人都麻了,你莫卧儿这么多农田平原缺人力是自己没想到的。自己人力也不多,很难同时应对两个后备人员充足的国家。
无奈,只能继续选择祖宗之法了,继续龟缩在山脉要塞,然后慢慢消磨敌国的消息热情。
对于波斯的这种乌龟打法,奥斯曼苏丹也不惧,反正自己人力几百k随便耗,还有神秘主义能回一管人力,自己是当然不怕的。
况且还有俄罗斯的士兵……
奥斯曼苏丹冷笑,他早就知道波斯山地难以啃下,所以特地提前通知了俄罗斯沙皇打算使用劫掠策略。
劫掠策略,指当苏丹军队下城时收缴一波战利品后将该省份控制权转移给俄罗斯,让其使用游牧能力烧地掠夺发展度,让波斯在战争中不断失去综合国力,从而拖垮国家。
硬仗当然是耶尼切里们去打,毕竟在山脉堡垒加成下拥有黄金时代的波斯士兵也不是可以小瞧的,后续的俄罗斯士兵就专门救火,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走。
截兵,填线,攻城,强攻这种脏活累活都交给俄罗斯去干。
毕竟灰色人口。
就这样慢慢填线稳步推进,一个方向在法尔斯(波斯南部),另一个方向在大不里士(波斯西北部),得益于波斯固定山脉的阻挡,使得双方可以把军队集中在两个地区进行战略决战。
1551年12月,波斯北部陪都大不里士终于还是重现了战火,双方都不想放弃这座战略上的大城市(湖泊,山脉,要塞),对于奥斯曼而言,这是进入波斯的关键隘口之一,无论如何必须拿下。
300k鸡毛联军浩浩荡荡进入大不里士的4级要塞进行围城,这是一座拥有75%防御效率的城市,即使是毛子军队率先发动大炮攻城也仅仅只是破坏了7%的城墙,城墙纹丝不动。(指炮轰后还剩-49%的围城进度)
而波斯军队大概也有300k左右挤在这里,等待着四处边境的部队集结。
1552年2月,波斯士兵集结完毕,开始分批次向大不里士进行支援。
70k的红头军率先进入战场,在之后两天又70k的红头军接入战场,维持士气。
得益于防守战的骰子加成,这140k军队暂时没有被直接击溃,而是给后续部队进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其中,波斯部队良好的训练提供了较高的战损比。
ps:应书友要求,在此列下主要国家的理念组选择:截止至14发行政刚开第四个理念组
法兰西:探索扩张开几发,后续掉换成了基建数量,此外另发了经济和质量,第四发质量没点。
大不列颠:探索基建海军,第四发航海没点,后续探索换。
伊比利亚(西班牙):探索进攻经济,第四发防守没点,后续探索换。
葡萄牙(巴西):探索扩张基建,第四发数量没点。探索扩张已经掉补防守和经济。
奥地利:佣兵基建数量,第四发经济没点。
普鲁士:进攻经济数量,第四发未开。
瑞典:数量经济进攻,第四发未开。
撒丁-皮埃蒙特(主角):数量基建防守,第四发开了但暂未选择。
奥斯曼:行政数量质量,第四发基建未点。
波兰立陶宛联邦:贵族基建数量,第四发未开。
俄罗斯:行政数量基建,第四发未开。
波斯:佣兵基建(继承而来),防守点满,第四发未开。
莫卧儿:行政质量基建,第四发未开。
大明:行政探索基建,第四发暂未选择。
马穆鲁克:探索扩张基建,第四发未开。
(对于前三发理念选择有异议的之后会解释为何这样做,第四发理念未开的可以留下自己的建议。)
(后续如果有需要总结各国特殊能力的也可以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