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第二天早上又花了半天把新家填满,把个人物品一点点的放入房子里,让这个新鲜出炉的新房一点点添上了主人的痕迹,有了生活的气息。
接下来,两人的暑假生活就彻底安稳了下来。
早上一起出门,偶尔吃个外食的早餐,顺道买菜回家,回来后就宅在家里直到第二天,上午在各自的书房里学习工作,下午会待在一起休息或是摆弄他们的兴趣爱好,一整天充实又自在。
这期间新安上的面包窑也烤了一堆小饼干成功完成它的第一次开炉,他们还送了一些给左右邻居和雅雯姐他们家。
当然他们也收到了回礼,或是自家院里种的果树果子,或是乡下老家送来的农产品。
看到那些农产品时苏暖暖恍然想起青山大队,“也不知道你刚放假时寄回去的信和礼物送到了吗?”
沈温言自己不会赶在改开后马上赶潮流,但在春风吹来的最开始他是不会干看着青山大队的人什么也不做。
先是包产到户,后是改革开放,这些变革最早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农村户口人群,或者说自由经济最初就是为了方便乡下的农产品能在市场流通起来,既补充市场的物资不足的问题,又能给农民增加收入。
但这个机会有人抓到了,有的人没抓住,沈温言一如当初还在乡下时那样,做个在大队长背后出谋划策的人,但下定决心,实施以及成功与否就完全不沾边了。
“比起大包大揽地把场子撑起来,我更倾向于让他们自己一点一点干起来,我以后很少回去是一回事,培养人才也是一回事,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沈温言对苏暖暖的幕后大反派评价给出这样的解释。
之前他也是这么说的,这次说的理由更加高大上了,但苏暖暖还是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想躲懒。
不过她这个下乡知青,下乡的知识青年甚至啥都没干,也没资格说他懒,而且这回这样做确实也没错,毕竟沈温言人在京市,真要干点什么也鞭长莫及,也只能告诉消息,出出主意,帮忙找点资料。
之后比青山大队回信更早抵达的是沈温言的假期结束,新的一周到来,沈同学该上班了。
照旧一起出门吃早餐,只不过今天吃完早餐两人既没有往菜站和供销社而去,也没有往胡同那边回去,而是一起去了公交车站,把人送到后沈温言才终于踏上他的上班路。
而苏暖暖第一天的采风没有往远了去,景点也不着急,只是去了附近的公园。
正在假期疯玩的小孩儿,一起逛公园约会的小情侣,或是来相亲的年轻男女,以及公园着名“景点”,下棋的老爷子们。
她看着这些热闹却又充满烟火气息的景象总感觉还少了什么,直到听到树上鸟儿的啼鸣,这才恍然大悟,少了大大小小的狗子和被狗遛的人。
也是,这时候人都吃不饱了,养宠物的人家那是极少的,就算真的养狗那也是养来看家护院的,可不是捧在手心的宝贝,吃的随意,养的也随意,大多时候还是不拴绳的散养。
看来想在大街上看到大、二傻子、大屁股、柴柴的日子还要很久。
苏暖暖一边惋惜一边翻开本子在纸上刷刷画起来,既然这么热闹,今日主题就是情景故事了。
不考虑画的人物美不美型,人体对不对,只是看着远处来来往往的人流,脑补着他们可能正在发生的故事和对话,最终化作一个个简笔人物落在纸上,没有对话,只是通过肢体动作和一个个卡通小道具述说着它们的故事……
这才第一天,苏暖暖没有待太久,看快到中午便直接起身回家。
家中自然是空无一人,自己一个人吃午饭,午休起来又自己在书房看起书,把原本在早上进行的学习计划挪到下午。
直到傍晚沈温言回来,苏暖暖听到动静没有出去迎接,只是呆呆地坐在书桌后,呆愣愣地看着沈温言朝自己走来,呆愣愣的被他亲吻,呆愣愣地听他说回来了。
这是什么夫妻日常即视感,苏暖暖心想。
“暖暖?”沈温言手在她的眼前晃了晃,略有些担忧,“怎么了吗?”
苏暖暖回神,语气平静地说,“没什么,就是有种看到未来的感觉。”
沈温言一时没反应过来,一脸茫然,然而下一秒像是被点醒般,眼中迸发出光彩。
他俯下身和苏暖暖额头相碰,蹭了蹭,“不是未来,明天,后头,大后天,以后每一天,一直一直很久很久以后我们都还会这样,一直一直在一起……”
一直相爱相守下去。
苏暖暖皱了皱眉,退开一些距离很认真的和他说:“别了吧…”
沈温言心里有些失落,结果就听她大喘气,“我俩光现在的家底买上几套房,只是收租应该就能让你和我七老八十时安心退休,不用出去工作一整天养家糊口了。”
沈温言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也配合凝眉,“嘶,还真是,我本想说到时暖暖还得上门收租,可算算那时手机支付已经普及了,不用上门就能收了。”
“看吧!”她得意,完全没有自己刚刚破坏了气氛的自觉。
之后他们两人每天都像这天一样,早上一起出门,沈温言回学校,苏暖暖去感受京市的人文风貌。
她没有专盯着着名景点而去,而是去到各个街头巷尾,每天的目标也是漫无目的,看到什么喜欢的就记录下什么,或是人物情景,或是特色建筑,或是优美风景。
一个个时代的印记经过她的眼睛和笔的加工转换,换了一种方式、面貌定格在她的本子中,是素材,也是回忆。
等把自己知道的地方的都去过一遍后她还会问问邻居有什么地方推荐,或是坐着公交车,看到感兴趣的地方就下车……
苏暖暖偶尔跑远了点也会和沈温言一样直到傍晚才回来,并且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原则,她往往还会趁着饭点探索一番那边的国营饭店,碰到美味佳肴自然是不吝再打包一份带回家,让勤勤恳恳的沈同学也尝尝鲜。
不过她偶尔会想起后世那个人更多,车更多,面积更大的京市,她估计也就能趁现在这样勤快出门到处跑,等以后京市扩大,跨个区得按小时计算后她应该就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