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时,气氛已经聊开了,乌净澄和汪子珊正说要给段雅湘送什么新婚礼。
“我会吩咐人到吉日再送过去。”
汪子珊点头,“我也一样,你可以慢慢期待。”
“哎呀,你们又卖这种关子。”没说不满,没闹小脾气,说话的语气都是软绵绵的,要是其他人听见了,可不敢相信这是昌乐郡主。
她们三人都要去闽越,而段雅湘的婚事是早早定好的,看好的日子自然不能改。
人不到,礼可不能少。
看到长安时,那笑容和之前在上书房没有什么不同。
长安也回以一笑,有的事情不用说的那么清楚,只要一个微笑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长安对她闹的那点小别扭,也没有放在心上。
另外二人不是知道她在闹别扭,但也知道段雅湘是个爱面子的,愿意给她点时间想想。
走不散的人,无论中间有什么波折,都会聚在一起。
虽然她们走的路有所不同,但朋友就是朋友,不会变。
或许是今天的氛围太过放松,又或者是藏了许久的心结解开,段雅湘说话也有些肆无忌惮,说出口的都是她之前就不好意思说的话。
“在你们面前,我其实有些自卑,身无功勋,又无实权,没用的很……”
汪子珊正欲开口,就被段雅湘打断了,甚至端起旁边的酒杯大喝一口,“今天就让我都说出来吧,别拦着我。”
这话说的中气不足,看着段雅湘微微发红的脸蛋,三人六目相对,都知道,这恐怕是有些醉了。
几人也没想到,最深层的原因居然是在这。
经过永淳长公主的开导,段雅湘其实想通了,今天就是想都说出来,以后她也不会再继续惦记。
但心里还是有些酸涩,她好像真的很没用。
乌净澄:“你只是没找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已,有吸引你的东西之后,会心甘情愿想着去付出,现在只是在为难自己。”
汪子珊嘴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能是拍了拍她的背,表示支持。
好在她们所在的亭子附近有树木遮挡,也不怕被其他人看去,不然,到时候酒醒了,雅湘可能会不好意思。
后面是看她断断续续说的差不多,发泄出来后,几人才把她扶到偏殿去醒酒,出宫的时候送她与永淳长公主碰上面才放心。
段雅湘醒酒的时候,已经是晌午了。
永淳长公主端了亲手煮的醒酒汤过来,过来抚了抚她头上的碎发“头还疼不疼?”
段雅湘却埋在母亲的怀里,很不好意思的模样,她醉是醉了,但她醉酒时做的事,说的话都能记得。
这有时候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特别是丢人的时候,就更没必要记得了,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脸上臊的慌,嘴上没把门,什么都往外说,人家劝都劝不住,一定要说。
但三人的安慰她也牢牢记得,这下是既不好意思,又感动。
若不是这样,她也不知道她们是这么真诚待她。
种种滋味混合在一起,她忽然就觉得自己之前闹的那些小情绪太不应该了,明明她们都很好,是她自己一直走不出来。
长安她们出发的时候,段雅湘也去送了,她差不多每次都来,只是看能送到哪,有时近些,有时远些。
如果皇上亲自来送行,那城门是要把人清走的,她们也不能到那里去送。
若是能离的近点,段雅湘还会早早起来守着,越到后面,人就越多,都不能看到她们的脸了。
现在这样远远地送着,感觉也很好。
这种事,彼此知道就好。
段雅湘回府时,还未进去,就发现外面有几个下人在门外徘徊,看起来倒不像是府里的。
一旁守门的婆子赶紧上前说:“郡主,这几位是公主府,乌府,汪府的人,说是她们主子有东西要给郡主。”
橘子上前一步,行礼,“见过昌乐郡主,这是我们公主特意吩咐,让我送过来的,说是一码归一码,这个只送给郡主您。”
这话橘子听起来不怎么理解,但段雅湘这个当事人,倒是听的分明。
之前答应她的是新婚礼物,现在特意送给她的,只是因为想送,只是礼物,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日子。
段雅湘拿帕子遮了遮眼睛,路上的风沙多,有些眯眼睛了。
也不想想现在京城都是水泥路,风沙又怎么能大到迷眼睛。
汪子珊估着时间,侧头跟长安说道:这时候雅湘应该收到礼物了,她肯定又哭了。”
“你还挺会猜的。”乌净澄骑着马转到她们身边。
在边城这些年,乌净澄没少锻炼,甚至还让汪子珊给她特训,骑术和老兵差距也不大。
骑马跟着大军走几天也撑得住。
长安没有说话,子珊说的是对的,看起来最难相处,头都仰到天上的人,却也是最容易被打动,最容易哭的,那些高傲像虚张声势。
段雅湘次日递了帖子给华阳宫,身为郡主,是可以自己递帖子的。
长安不在的日子,她其实也递了好几回帖子去华阳宫。
不止是乌净澄,公主身边的伴读其实都很喜欢去华阳宫,喜欢贵妃娘娘……
只要在那里,就算是和贵妃娘娘说说话,也能身心舒畅。
这回去,其实还有另一层关系,娘也嘱咐过她,想到这,段雅湘的脸微微发红。
“郡主一个时辰后应该就过来了,记得备好她爱吃的山楂糕。”
齐姣在上妆,顺便吩咐了鹦鹉一声,“娘娘放心,牛大厨对郡主的口味已经了如指掌了。”
凡是来过华阳宫两回的人,牛有福就能把她们的口味掌握的差不多,只要过来说过一遍。
牛有福甚至有个专门的本子来记这些主子的喜好和忌口,这个习惯也是跟了齐主子之后才学到。
脑子再活,也不如白纸黑字记的清楚,随手一翻就能想起来。
在华阳宫当差的机会抢手的很,要是不努力一点,怎么能在华阳宫待下去。
外面虎视眈眈,越能证明他们的日子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