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长江里的鱼真大
不仅冯老爷子面色不虞,在座的大部分人也都颇为不快。
刚刚那位林部长那种动辄不问青红皂白就扣帽子耍官腔的做法,让在座的很多人,心里都有了相当不愉快的回忆。
一时之间,席上的气氛很尴尬。
这种尴尬,实际上还是在座的这些人中,思想上的不同所致的,还是存在着一种思想上的争论。
季宇宁只不过是被刻意针对了,之所以被针对,还是因为那些伤痕类小说,什么知青类小说,反思类小说,都是由他而起。那些种类的小说,几乎所有的发韧之作,都是他写的。
在某些人看来,季宇宁的这些小说,都不是朝前看的,都是往后看的。
即便季宇宁文学作品的种类很多,内容题材也都是多方面的,比如他还写了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写反映现实中知识分子问题的《人到中年》,还有为部队写过歌曲《中.国军魂》,为海峡两岸的工作写过《鼓浪屿之波》等等,这些可都不是向后看的作品。
但是人家不管那些,人家只抓住他这一点。所谓“鸡蛋里挑骨头”是也。
如果季宇宁在现场,他也就明白了,那位林部长就是针对他的。林部长和他们部里的贺部长,还有总政的刘部长,思想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后面的两位,对季宇宁还是很不错的,毕竟还是有其他渊源的,尤其是刘部长对他还挺好,不过这位林部长可就不管那些了。
前世,未来几年这种思想上的碰撞,也都是经常性的,不间断的。
像明年和后年批那几个剧本。大后年,也就是82年,又争论所谓的现代派。83年的时候,到达了极致,开始清污。
84年底的时候,好多了,84年底开第4次作代会,作家自己开始选。
85年开始,基本上就什么都可以写了。在创作上也放开了。
不过这也没有持续几年。
所以季宇宁现在只是被某些个别人针对,那太正常了。或者说,现在他想不被人针对都不行了。
估计此后他还会被更多的人针对。甚至有可能是那种铺天盖地的。
到时候他有可能也会发出那声慨叹,怎么写个东西这么难啊。
此时季宇宁正在长江客轮上,他可没工夫发什么慨叹,他正在拍电影拍的爽呢。
在客轮上封闭的空间拍的镜头,一般都不长,而且转换很快,不像是那种大场面的镜头,之前要准备,要调度很长时间。
客轮上,尤其是三等13号舱里的镜头,每个镜头都拍得很快,而且可以接着拍,所以剧组现在每天的进度是很快的。
自从结束在朝天门码头上的镜头,客轮开始起锚,向三峡行进。
这几天在船上拍的镜头,可就明显比第1天拍的码头上的镜头要多不少了。
季宇宁有前世的记忆,他成片在胸,也不需要做什么修改,有什么考虑,或者进行什么讨论了。
他发号施令也很简洁明确,另外跟吴贻弓他们两个人对片子的理解也都没有什么偏差,所以整个剧组都在他的节奏带动下,整个拍摄进度是快速而又有序。
又连续拍了五六天,季宇宁看看拍摄进展超过了预想,他就想着让剧组稍稍放松一下。
他前世也是带过团队的,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
当天他下午提前了两小时收工。组织大家在船上钓鱼。
这种活动有点儿像后世的团建活动。
客轮上就有好几幅钓鱼竿。正好一用。
季宇宁前世非常喜欢钓鱼的。水平也不错。
他也想试试这时候长江上好不好上鱼。
他们客轮现在的位置在巫山县边上。
季宇宁一试之下,居然收获满满。
就看他左一条,右一条。频繁上鱼。
看的围观群众一个个惊喜连连。
茅为蕙小朋友不断的在边上兴奋的哇哇大叫。
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他就钓上来七条大鱼。
这些鱼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弄上来的。
季宇宁这两年感觉力气越来越大,体力也是越来越好。
这一点小朱同志感受最为真切。那种瘫软如泥的感觉很难忘。
季宇宁也没想到这一点。
穿越之初,他开始觉得他的精神力很强。学什么东西都是特别快。
学外语就是如此。他的天份把他们学校西语系以及中文系的那些大教授都惊住了。
其他的,像他书法临帖也特别快,那种心手相应的感觉,几乎瞬间就有了。
前世有的书法大家只是读帖,自己很快就能写得有模有样,但更多的人,是日复一日的临写。这需要很多年的练习。而他却不是这样。他的书法提高的特别快。
无论是精神力,还是他的身体,他觉得越来越强。
穿越还是很神奇。也许他的神魄经过穿越的空间的洗练以后,精神强大,继而,又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强。
七条鱼中,五条是花鲢,大的超过十斤,最小的也有七八斤。
看得季宇宁不住的在心里大叫,这年头,长江里的鱼真大。
其余两条稍微小点儿的,季宇宁感觉有点儿像鲶鱼,背上是琥珀色,腹部是白色的,鱼嘴上是很长的胡子。
“这是肥鱼,这是我们这段江上最好吃的鱼。这鱼可是不好钓。
这鱼也叫江团。
这鱼啊,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滑如玉,入口即化。味道是淡雅甘醇。
尤其是用这鱼炖的鱼汤,白若琼浆,润泽爽口,甘如玉液。特别好喝。
还有啊,这鱼的鳔特别肥厚,自古以来都是食中珍品。”
一旁的大副说道。他就是宜昌的。
说起这个当地特产,如数家珍。
江团就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说的吃起来肥甜的那种鱼,他这个和尚都喜欢吃。
这鱼自然是让船上的厨房按照当地的做法炖鱼汤。
剩下5条花鲢,季宇宁季大厨说了,鱼头煮熟了,拆骨,浓油赤酱红烧。鱼尾干烧。然后就是把片下来的鱼肉轻轻的刮下鱼茸来做鱼丸子。剩下的鱼皮和鱼骨挂上面糊干炸。
晚餐的时候,剧组的所有人以及船上的工作人员几乎每人都有一小碗红烧拆烩花鲢鱼头,还有一小碗清汤鱼丸子。
鱼头上满满的全是胶质,吃起来肥糯鲜甜。鱼丸子嫩如豆腐,入口即化,满口余香。
另外炸的鱼皮和鱼骨,所有人都说好吃。鱼尾干烧是川菜的做法,也很好吃。
当然最好的,是那两条宜昌长江肥鱼炖出来的鱼汤。季宇宁喝了一碗,觉得真乃琼浆玉液。